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国有企业为何倾向于边界扩张

发布时间:2017-02-08 20:52

  本文关键词:国有企业为何倾向于边界扩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复旦大学》 2011年

国有企业为何倾向于边界扩张

李亚瑞  

【摘要】:企业是现代经济社会的微观基础,企业边界也是现代企业理论中的基础问题。从企业性质、企业目标到企业边界的研究,一直贯穿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综观西方经济理论对企业边界的研究,无论是交易角度、生产角度还是资源能力角度,都是将企业视为微观经济单元,大多是从微观层面寻找影响企业边界的因素,研究范围局限在企业的规模边界、组织边界或能力边界。其实,对企业性质不同角度的解释和对企业目标多元化的认识,已经说明了企业边界并非唯一的,企业具有多重边界。 单纯从微观影响因素分析企业的边界决定也是有局限性的,企业边界的变化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学已经从交易成本、契约成本、投入产出、资源能力等微观因素研究了企业的边界,但这些因素仍然是微观的。从企业所在的产业这个宏观角度看,技术进步、社会分工、产业政策和制度等,都通过影响产业组织的演进,与产业内企业的边界发生联系,也是企业边界的决定因素之一,而传统经济理论对这部分影响因素的关注显然是不够的。 虽然经济理论已经注意到不同的企业性质会影响企业边界的决定,并试图从契约安排、团队生产、资源能力等多个角度去理解企业的性质,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同企业性质的研究,其出发点仍然是追求企业经济目标最大化,即仍然将企业视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主体。但是,归根结底,关于企业各种行为的决策还是由企业经理做出的,而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已经揭示了决策主体不同于完全理性人的一些特征,那么,这种突破了传统经济人假设的经济主体,可能会将个人目标和行为偏好混同于企业边界决策当中,也会对企业最终边界的决定带来影响。 在竞争性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诞生的西方企业理论,没有对国有企业投入太多的注视目光。国有企业由于在所有制结构上与一般意义上企业的差异,两者在企业性质、目标和经理人个人目标、行为偏好和小集体决策方面也会存在差异,企业内部也会存在各种非经济性质的约束,如果将企业边界看做是一种经济决策,那么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边界决定问题上,虽然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也会存在不同的特点。同时,如果将国有企业边界和非国有企业边界的演变纳入到中国经济改革和产业崛起的大背景之下,从产业组织演进的视角,两者也呈现出不同的动态演变特点。 本文认为,国有企业作为企业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考察国有企业的边界,可以从三个角度切入:一是研究国有企业的性质、目标和面临的各种非经济约束,在分析国有企业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之间存在的差异的基础上,提出国有企业的公共性目标和政企关系契约对国有企业边界的影响;二是从决策行为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经理的行为偏好、非正式组织等小集团决策偏好对国有企业边界的影响;三是将国有企业的边界研究放在中国经济改革、产业振兴和调整的大背景下,关注影响产业组织演进的诸多因素,并考察这些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国有企业边界与非国有企业边界不同的动态演变路径。 本文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导论部分,对论文选题背景、研究意义进行简要说明,对研究对象和论文中出现的主要概念进行界定和定义,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最后就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简要说明,总领全文。 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在回顾西方企业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关于企业性质和企业边界的理论脉络;在此基础上,总结国有企业的性质和边界的一些研究成果,为后文的展开分析奠定基础;阐述产业组织演进的有关概念和理论研究成果,简要分析经济约束和非经济约束的内涵和相应的研究成果。 第三章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阐述国有企业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边界概念,进一步研究细化研究对象,为后文提供研究模型基础;同时,选择实际经济生活中数据和案例进行讨论,说明国有企业边界扩张是实际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 第四章在对企业面临的目标和约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对非经济约束的理解,提出国有企业面临的综合性的目标体系以及国有企业内部特有的非经济约束因素,并从微观角度建立模型,首先在普遍意义上分析企业的边界决定,而后再针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差别,引入差异因素,考察国有企业边界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边界有何差异,着重在国有企业边界和非国有企业边界之间做比较。 第五章将企业的边界决策视为企业经理的决策,引入简单的行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决策主体心理和行为偏好,提出国有企业经理的个人目标、决策行为心理也会影响国有企业的最优边界,同时,继续以小集团和大集团不同的行为特征出发,将国有企业视为产业大集团内的小集团,引入产业公共产品的概念,分析国有企业由于提供了产业公共产品而对自身资源边界的影响。 第六章将国有企业边界的研究放入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背景下,首先分析了产业组织演进的影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产业内企业边界变动的影响。其次,在企业与产业间存在互动影响关系的假设下,从“产业特征与国有企业存在和分布”、“产业演进与国有企业变革”两个角度加以展开研究,最后从中观产业角度建立模型,回答国有企业体制边界的决定过程以及动态演变。 第七章全文总结,在理论分析和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的边界决定做一总结,包括国有企业边界与非国有企业边界的差异以及动态演变过程,针对若干影响国有企业最优边界的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针对本文研究过程中的不足,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在企业的交易边界和资源边界之间,存在过渡区域,会出现许多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新型产业组织形式;资源边界方面,国有企业偏好大而全,占有资源但不能充分有效利用,并且资源和交易多元化边界明显;政企边界方面,国有企业偏好政企关系,政企边界改革困难重重,并且可能正由于政企关系的历史路径依赖,导致国有企业的边界存在刚性,偏离最优边界且调整过程漫长。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76.1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4
  • 第一章 导论14-31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14-16
  •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相关概念的说明16-26
  • 一、研究对象16-22
  • 二、相关概念的说明22-26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26-28
  • 一、研究思路26
  • 二、结构安排26-28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28-31
  • 一、研究方法28-29
  • 二、可能的创新点29-30
  • 三、构建模型的基本思路30-31
  • 第二章 文献综述31-52
  • 第一节 企业的性质与企业的边界32-42
  • 一、古典经济学对企业的认识32-34
  • 二、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34-35
  • 三、制度经济学对企业理论的研究35-40
  • 四、团队生产理论40-41
  • 五、企业能力理论41-42
  • 第二节 国有企业的性质和国有企业边界42-47
  • 一、对国有企业性质的研究42-45
  • 二、关于国有企业边界的研究45-47
  • 第三节 企业的经济约束和非经济约束47-49
  • 第四节 产业组织演进理论49-52
  • 第三章 国有企业边界扩张的现实依据52-66
  • 第一节 国有企业性质的再认识53-56
  • 一、国有企业的性质——基于分工的解释53-54
  • 二、国有企业的性质——基于契约的解释54-55
  • 三、国有企业的性质——基于计划经济模式的解释55-56
  • 第二节 国有企业边界扩张的现实表现56-64
  • 一、国有经济比重的宏观表现57-59
  • 二、国有企业边界的微观表现59-64
  • 本章小结64-66
  • 第四章 非经济约束与国有企业边界66-91
  • 第一节 企业约束环境和约束条件67-74
  • 一、约束企业经营的经济因素68-70
  • 二、约束企业经营的非经济因素70-74
  • 第二节 国有企业的目标体系和约束条件74-82
  • 一、国有企业多元化的目标体系74-77
  • 二、国有企业面临的经济性约束77-78
  • 三、国有企业面临的非经济约束78-82
  • 第三节 国有企业资源边界和交易边界的决定82-90
  • 一、资源与交易共同决定的企业边界82-85
  • 二、考虑外部交易和内部资源的最优边界85-87
  • 三、国有企业的边界决定:考虑公共目标和政企关系契约87-90
  • 本章小结90-91
  • 第五章 决策行为与国有企业边界91-113
  • 第一节 决策行为和企业内非正式组织91-103
  • 一、行为经济学理论描述91-99
  • 二、非正式组织99-103
  • 第二节 经理的行为心理与国有企业的边界决定103-105
  • 一、假设103-104
  • 二、结论104-105
  • 第三节 集体行动与国有企业边界演变105-111
  • 一、企业内非正式组织(小集团)的决策行为105-107
  • 二、模型的引申——国有企业边界的扩张倾向107-111
  • 本章小结111-113
  • 第六章 产业组织演进与国有企业边界113-149
  • 第一节 产业组织演进的影响因素与客观规律113-129
  • 一、分工、专业化与产业组织演进114-117
  • 二、技术进步与产业组织演进117-120
  • 三、制度变迁、政府规制与产业组织演进120-125
  • 四、生命周期理论与产业组织演进125-129
  • 第二节 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分布的产业特征129-136
  • 一、国有企业的产业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130-136
  • 第三节 国有企业边界的决定和动态演变136-147
  • 一、分工基础上的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资源和交易边界演变136-141
  • 二、制度基础上国有企业对于计划状态和竞争状态的偏好选择141-147
  • 本章小结147-149
  • 第七章 全文总结149-159
  •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结论150-153
  • 一、将企业的资源边界和交易边界统一在一个模型当中150-151
  • 二、国有企业边界与非国有企业边界的差异151-152
  • 三、国有企业边界与非国有企业边界的动态演变152-153
  • 第二节 基于结论的政策建议153-157
  • 一、调整和优化国有企业的目标体系153-154
  • 二、合理定位政企关系,通过制度创新解决政企边界问题154-155
  • 三、选择合理的体制演变路线155-156
  • 四、完善对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经理的约束体系156-157
  • 第三节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157-159
  • 图表索引159-161
  • 参考文献161-170
  • 后记170-17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恺;国有企业集团边界确定的理论基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2 房德刚;我国国有企业功能与经营边界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雎国余,蓝一;企业目标与国有企业改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黎群;对威廉姆森启发式模型的修正[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剧锦文;国有企业的性质与国有企业的集团化[J];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01期

    4 潘晨苏;企业能力理论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比较述评[J];商业研究;2003年10期

    5 徐忠爱;;企业边界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J];商业研究;2006年19期

    6 罗安丹;浅论国有企业约束机制[J];财经科学;2003年S1期

    7 郑军;;企业边界变迁的产业组织演化[J];财经科学;2007年04期

    8 孙继伟;制度环境的变迁:国有企业困境的外因[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9 严若森;;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内生约束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5期

    10 汪秋明;自然垄断产业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均衡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密;金治中;;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目标模式——政府与市场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陈林;吴天德;;产业结构变动与制度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刘凤英;;浅议矿山企业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途径[J];四川有色金属;2011年01期

    4 刘凤英;;探讨矿山企业职工宿舍家庭火灾的预防措施[J];四川有色金属;2011年04期

    5 陆德生;纪荣荣;;江泽民民主宪政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6 潘艳红;;论行政垄断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7 李晓新;;宪法经济制度的规范化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8 侯作前;周鲁耀;王伟;;地方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法分析——兼论地方的经济调控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9 陈祥明;发展知识经济与制度创新[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10 贺一耕;制度创新与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燕春;;论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何一鸣;罗必良;;中国农地产权管制放松的制度效应:假说及其验证[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李怀;赵万里;;“制度人”假说[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5 付才辉;;制度的分层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6 时红秀;张亦工;;合作定价权:农民如何提高对土地的产权实施能力[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7 罗良忠;史占中;朱苛林;;收缩性资本运营与我国企业发展[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冯先宁;;消除劳动力歧视,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顺利转移[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李振宇;;加强中介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探讨——注册会计师行为约束机制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平;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何敬;审计期望差距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章于芳;后危机时代我国银行接管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平英;产业组织结构与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徐连章;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杨晓艳;公司治理与大股东的掏空和支持[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朋良;基于渔民视角的相互制渔业保险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颖;公司控制权配置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园园;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郑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单海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钊;体育组织在危机公关中的媒体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刘珅;中国、越南、新加坡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华;龚唯平;;企业边界与产业组织的动态演化——基于企业边界二元分析范式的综合解释[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2 于立;于左;陈艳利;;企业集团的性质、边界与规制难题[J];产业经济评论;2002年02期

    3 田珅;薛芳华;路士昌;;企业集团规模边界问题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8年11期

    4 郑军;;企业集团边界体系研究:基础理论[J];财政监督;2007年14期

    5 郑军;;企业集团的公司治理边界[J];财政监督;2007年16期

    6 郑军;;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边界[J];财政监督;2007年18期

    7 郑军;;企业集团组织边界确定的效应分析[J];财政监督;2007年22期

    8 胡洪曙,叶剑明;国有企业的性质、产权制度及国有企业改革[J];财政研究;2004年08期

    9 严荣;;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西方国家银行国有化[J];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10 张力炜;国有企业介入竞争性行业的国际比较[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华;技术进步、制度演化与企业多重边界[D];暨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小群;产业组织优化的误区及选择[J];财经科学;2000年01期

    2 张伟,闫虹;理性进入和退出 走出微利经济[J];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10期

    3 臧旭恒,裴春霞;中国产业组织结构分析及展望[J];财经研究;2001年02期

    4 陈冬华;地方政府、公司治理与补贴收入——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3年09期

    5 李伟;企业的社会契约——一个新的企业行为规范研究框架[J];财经研究;2003年10期

    6 李丹蒙;夏立军;;股权性质、制度环境与上市公司R&D强度[J];财经研究;2008年04期

    7 李春琦,刘克逸;转型期我国产业组织政策的选择[J];财贸经济;2003年01期

    8 吕春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机制的递变趋势[J];财贸经济;2003年04期

    9 汤吉军;郭砚莉;;我国国有企业退出的内生性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02年02期

    10 于国安;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的壁垒分析[J];财政研究;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爽;企业边界变动对管理学发展的创新[J];财经科学;2005年04期

    2 徐忠爱;企业边界决定:演化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12期

    3 于唤洲;孟红领;;企业边界的双重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03期

    4 管传和;;第二波再造:跨越企业边界[J];中外管理;2008年11期

    5 张林;;企业边界的影响因素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2期

    6 吴炯,胡培,任志安;企业边界的多重性与公司治理结构[J];经济科学;2002年06期

    7 李杰义;企业资本经营的产权经济理论分析[J];晋阳学刊;2002年03期

    8 林丹明,曾楚宏;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本节约:不同行业的比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03期

    9 伊淑彪;;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虚拟企业产生机制[J];财经科学;2007年03期

    10 许树辉;谷人旭;;企业边界变动趋势下我国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铁波;;集群中企业边界形成的经济学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夏健明;陈元志;;第20章 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企业边界——基于供应链的分析[A];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管理创新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邓卫杰;王欣欣;;数字产品厂商的企业边界的界定[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关鑫;高闯;;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机理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郑筱婷;王珺;;终极所有权、技术能力与企业的纵向边界——理论和来自汽车行业的证据[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侯广辉;;超越市场与科层:中间组织状态形成的技术因素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高闯;关鑫;;企业社会资本视角下面向BOP的商业模式创新——以资源开发型商业模式创新为例[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林丹明;叶会;解维敏;;信息技术对企业纵向边界的影响——来自信息技术行业的经验研究[A];信息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曲小溪;肖贵蓉;王乐;;资源外包的经济学解释及旅游中的资源外包[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10 邱奎宁;杨晓波;;一种开放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架构[A];工程三维模型与虚拟现实表现——第二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怀斌;[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2 李怀斌;[N];中国建材报;2004年

    3 文戈;[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4 于忠东;[N];人民邮电;2003年

    5 电脑商报记者 彭敏;[N];电脑商报;2009年

    6 乐天 编译;[N];计算机世界;2010年

    7 周攀峰;[N];首都建设报;2007年

    8 林薇;[N];现代物流报;2007年

    9 李拥军;[N];中国冶金报;2007年

    10 商报记者 李薇;[N];北京商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华;技术进步、制度演化与企业多重边界[D];暨南大学;2010年

    2 刘胜华;信息技术对企业纵向边界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张卫国;企业边界理论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4 李亚瑞;国有企业为何倾向于边界扩张[D];复旦大学;2011年

    5 王亚君;企业边界视角下的产业组织演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范阳;基于能力的企业边界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王丹;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组织边界形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王昶;企业集团战略重组决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9 张玉新;基于分布知识的企业理论[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喻卫斌;基于不确定性视角的网络组织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斌;信息技术对企业边界的影响探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固;模块化对企业边界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吴斌;市场与企业边界的动态演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建明;企业边界的界定——能力、知识和生产经营的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5 金家宇;外包生产网络中企业边界的变化及其战略选择[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超;企业边界的确定[D];山东大学;2011年

    7 赵英向;企业边界理论及对战略联盟的解释[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涂洪武;论企业理论——边界与一体化[D];福州大学;2003年

    9 杨晓东;基于供应链的企业边界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许冬梅;供应商网络中边界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国有企业为何倾向于边界扩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1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241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5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