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食品论文 >

中国饮食礼仪论文_东坡肉的来历_中国饮食礼仪(三)

发布时间:2016-08-24 10:12

  本文关键词:中国饮食礼仪,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首页 > 美食菜谱 > 饮食文化 > 传统礼仪 > 中国饮食礼仪(三)

中国饮食礼仪(三)     “毋抟饭。”吃饭时不可抟饭成大团,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饱之嫌。

    “毋放饭。”要入口的饭,不能再放回饭器中,别人会感到不卫生。

    “毋流歠。”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好象没够似的。

    “毋口它食。”咀嚼时不要让舌在口中作出响声,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饭食表现不满意。

    “毋啮骨。”不要专意去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不中听的声响,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

    “毋反鱼肉。”自己吃过的鱼肉,不要再放回去,应当接着吃完。

    “毋投与狗骨。”客人自己不要啃骨头,也不能把骨头扔给狗去啃。

    “毋固获。”不要喜欢吃某一味肴馔便独取那一味,或者争着去吃,有贪吃之嫌。

    “毋扬饭。”不要为了能吃得快些,就用食具扬起饭粒以散去热气。

    “饭黍毋以箸。”吃黍饭不要用筷子,但也不是提倡直接用手抓。食饭必得用匙。筷子是专用于食羹中之菜的,不有混用。

    “羹之有菜者用梜,无菜者不用梜。”梜即是筷子。羹中有菜,用筷子取食。如果无菜筷子派不上用场,直饮即可。

    “毋嚺羹。”饮用肉羹,不可过快,不能出大声。有菜必须用筷子夹取,不可直接用嘴吸取。

    “毋絮羹。”客人不能自己动手重新调和羹味,否则会给人留下自我表现的印象,好象自己更精于烹调。

    “毋刺齿。”进食时不要随意不加掩饰地大剔牙齿,如齿塞,一定要等到饭后再剔。

    “毋歠醢。”不要直接端起调味酱便喝。醢是比较咸的,用于调味,不是直接饮用的。

    “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湿软的烧肉炖肉,可直接用牙齿咬断,不必用手去擘;而干肉则不能直接用牙去咬断,须用刀匕帮忙。

    “毋嘬炙。”大块的烤肉和烤肉串,不要一口吃下去,如此塞满口腔,不及细嚼,狼吞虎咽,仪态不佳。

    “当食不叹。”吃饭时不要唉声叹气,“唯食忘忧”,不可哀叹。

    类似的仪礼也曾作为许多家庭的家训,代代相传。让我们还是以张伯行《养正类编》卷三所引《屠羲英童子礼》为例,以下的这些话自然还是由《礼记》上演绎出来的:

    凡饮食,须要敛身离案,毋令太迫。从容举筯,以次著于盘中,毋致急遽,将肴蔬拨乱。咀嚼毋使有声,亦不得恣所嗜好,贪求多食。安放碗筯,,俱当加意照顾,毋使失误堕地。……

    当代的老少中国人,自觉不自觉地,都多多少少承继了古代食礼的传统。我们现代的不少餐桌礼仪习惯,都可以说是植根于《礼记》的,是植根于我们古老饮食传统的。

  • 中国饮食礼仪(三) 相关内容:
  • 中国饮食礼仪(二)
  • 饮食活动本身,由于参于者是独立的个人,所以表现出较多的个体特征,各个人都可能有自己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不同习惯。但是,饮食活动又表现出很强的群体意识,它往往是在一定的群体范围内进行的,在家庭内,或在某一社会团体内,所以还得用...

  • 在家宴客有讲究
  • 喜庆佳节,人来客往。一桌丰盛的特色家宴,能使宾主之间交谈更加融洽,喜庆气氛更加浓烈。但宴客时应注意如下事项:1、注重礼仪。客人入席后,入席时主人要陪席,切忌只当服务员。喜庆或节日聚餐,亲朋的兴趣在聚而不在餐。

  • 敬酒随主人饮酒随客人
  • 每个人的酒量有大小,换句话说,即每个人对乙醇的耐受量很不相同。时常饮酒的人,体内乙醇的代谢加速,排泄快,故耐受量大,不易醉倒。故饮酒多少,饮者应有自知之明,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善于自制。对别人敬酒、劝酒,也应掌握分寸。

  • 话圣诞饮食习俗
  • 公历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们纪念耶稣基督诞辰的日子,也即圣诞节。这是一个在欧美各国普遍盛行,并在全世界也颇具影响力的节日。它不仅是虔诚的教徒们的一个盛大节日,而且同时也类似中国的春节,是每一个家庭聚会的大喜日子。

  • 查看更多>> 传统礼仪

  •   本文关键词:中国饮食礼仪,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1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ieribaike/101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7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