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食品论文 >

【综述性论文的写法、格式 4900字】

发布时间:2017-02-26 09:07

  本文关键词:综述论文格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综述性论文的写法、格式(4900字)

综述性论文的写法和格式

一、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学习重点

一 了解综述的写法

二 学写综述

写作指导

综述是综合叙述的意思,即把经过分析的对象或材料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综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然后叙述出来。它需要有较强的抽象、概括和分类整理能力。从写作角度看,综述也是对众多材料进行综合整理的一种常见的写作形式,

常用于人物介绍、会议记录整理、情况反映和活动汇报等。

写综述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收集和辨析材料。要通过观察、实验、访谈、调查、阅读等方法,把有关资料收集在一起。收集时,注意资料的广度、深度和准确度。然后将可利用的材料排列辨析,分清轻重主次。

第二,安排好结构。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材料,注意材料分类的科学性和编排材料的条理性。

第三,语言表达要恰当。综述的目的是把事实和情况说清楚,因此,语言应简明、概括、平实,大段的描绘性的语言是不必要的。

从新闻文体的角度看,综述是述评性新闻的一种,是就若干新闻事实加以综合评述的新闻报道。常见的有综合消息(也称新闻综述)、动态消息、时事综述、读者来信综述等。这里以综合消息和读者来信综述为例加以说明。

综合消息是反映一个时期或某一活动、某一事件全面情况的新闻报道。常见的有两种综合方式:对诸多报道对象某一共同方面情况的横向综合;对某一报道对象某方面情况的发展过程的纵向综合。也有横向和纵向结合来写的。写作时,立足点要高,要通过对大量材料的归纳、综合,提炼出观点,注意突出特点,防止面面俱到。下面这篇综合消息,作者注意到了面的概括与典型事例相结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时期电影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

阐述了文献综述的目的与作用,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如何撰写好文献综述的概念,框架以及步骤.指出了写作文献综述一般常犯的错误,并推荐介绍了文献综述的四个基本步骤:概述(归类),摘要,批判,建议.

文献综述在硕士,博士论文写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的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其目的并不是将可能找到的文章列出,而是要在辨别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论文来综合与评估这些资料.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课题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与目的

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问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简而言之,文献综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础.

大多数研究生并不考虑这些问题,就直接进行文献探讨,将在短时间内找到的现有文献做简略引述或归类,也不作批判.甚至与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也无关.

其实回顾的目的就是想看看什么是探索性研究,所以必须主动积极地扩大研

究文献的来源.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增加研究的假设与变量,以改进研究的设计.

文献综述至少可达到的基本目的有:让读者熟悉现有研究主题领域中有关研究的进展与困境;提供后续研究者的思考:未来研究是否可以找出更有意义与更显著的结果;对各种理论的立场说明,可以提出不同的概念架构;作为新假设提出与研究理念的基础,对某现象和行为进行可能的解释;识别概念间的前提假设,理解并学习他人如何界定与衡量关键概念;改进与批判现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类研究,发掘新的研究方法与途径,验证其他相关研究.

总之,研究文献不仅可帮助确认研究主题,也可找出对研究的问题的不同见解.发表过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就是重要的问题来源,对论文的回顾会提供宝贵的资料以及研究可行性的范例.

二,文献综述中常见的问题

文献综述可以帮助新研究者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所以撰写此章节时,要向读者交代论文不同于先前研究之所在.它是一个新的有关此类研究主题方面的重要的学术研究.但是研究生在撰写文献综述过程中易犯以下四种错误:

1. 大量罗列堆砌文章

误认为文献综述的目的是显示对其他相关研究的了解程度,结果导致很多文献综述不是以所研究的问题为中心来展开,而变成了读书心得清单.

2. 轻易放弃研究批判的权利

我国高等院校多以本校学生考本校研究生者居多,因而往往出现大量引用自己导师的研究成果而不注意其他同行的研究成果的现象,学生担心学位论文答辩通不过,所以难得见到学生批判导师已有研究的不足;遇到名校名师,学生更易放弃自己批判的权利.由于大量引用他人的著作,每段话均以谁说起始,结果使自己的论文成为他人研究有效与否的验证报告,无法说服读者相信自己的论文有重要贡献.

3. 回避和放弃研究冲突另辟蹊径

对有较多学术争议研究主题,或发现现有的研究结论互相矛盾时,有些研究生的论文就回避矛盾,进行一个自认为是创新的研究.其实将这些冲突全部放弃,就意味着放弃一大堆有价值的资料,并且这个所谓的创新,因为不跟任何现有的研究相关与比较,没有引用价值,会被后人所放弃.遇到不协调或者互相矛盾的研究发现,尽管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处理,但是不要避重就轻,甚至主动放弃.其实这些不协调或者冲突是很有价值的,应多加利用.将现有文献的冲突与矛盾加以整合是必要的,新研究比旧研究具有更好,更强的解释力,原因之一是新的研究会将过去的所得做一番整合与改善.

4. 选择性地探讨文献

有些研究生不是系统化鼗毓讼钟械难芯课南?找适合研究的问题或可预测的假设,却宣称某种研究缺乏文献,从而自认他们的研究是探索性研究.如果有选择性地探讨现有文献,则文献综述就变成了研究生主观愿望的反映,成了一种机会性的回顾.

因此一定要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文献综述,以严谨的科学设计来寻找,评估以及整合科学研究的证据,确保文献综述完整不偏.要端正学风,勇于探索和不回避冲突.分析冲突的原因,方法与结论,可以为未来的研究及论文奠定成功的基础,使论文的研究结果对后续研究有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三,综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文献综述不仅仅是对一系列无联系内容的概括,而且是对以前的相关研究的思路的综合.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为:

1. 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概括归纳

收集文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检索,也可利用光盘或网络进行检索;二是从综述性文章,专著,教科书等的参考文献中,摘录出有关的文献目录.

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因为最新研究常常包括以前研究的参考资料,并且可以使人更快地了解知识和认识的现状.首先要阅读文献资料的摘要和总结,以确定它与要做的研究有没有关系,决定是否需要将它包括在文献综述中.其次要根据有关的科学理论和研究的需要,对已经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做进一步的筛选,详细,系统地记下所评论的各个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及其存在的问题,观点的不足与尚未提出的问题.将相关的,类似的内容,分别归类;对结论不一致的文献,要对比分析,按一定的评价原则,做出是非的判断.同时,对每一项资料的来源要注明完整的出处,不要忽略记录参考文献的次要信息,如出版时间,页码和出版单位所在城市等.

对要评论的文献先进行概括(不是重复),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和对照,目的不是为了对以前的研究进行详细解释,而是确保读者能够领会与本研究相关的以前研究的主要方面.个别地和集中地对以前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进行分析和评论,这在文献综述中是非常重要的.

2. 文献综述的第二步:摘要

不同的学科对引用摘要的要求与期望不同[1].虽然文献综述并不仅仅是摘要,但研究结果的概念化与有组织的整合是必要的.其做法包括:将资料组织起来,并连到论文或研究的问题上;整合回顾的结果,摘出已知与未知的部分;理清文献中的正反争论;提出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3. 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批判

文献综述是否有价值,不仅要看其中的新信息与知识的多少,还要看自己对文献作者及编辑者的观点与看法如何.

阅读文献时,要避免外界的影响甚至干扰,客观地叙述和比较国内外各相关学术流派的观点,方法,特点和取得的成效,评价其优点与不足.要根据研究的需求来做批判,注意不要给人以吹毛求疵之感.

一个具有批判性的评论,必须要有精确性,自我解释性和告知性.批判的程度,主要在测试研究生评鉴技巧:是否能分析出文章的中心概念与所提出的论据,做出摘要,并提出简要评估.

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是在形式上批判其是否符合一些基本写作的标准,即判定其是否为一篇好文章还要看文献中引用的文章与评论的标准.有的台湾学者将其归纳为:代表性,显著性,相关性,适时性和简捷性.

表1 香港大学建议的论文撰写模式

导论

开头段落

◇简介主题;◇主题的重要性;◇理清首要问题;◇简介各篇(例如A.B.)文章与作者,及其不同或互补之处.

主文部分(3个示范)

1.1分析A与B的理论/观点

1.2分析B的理论/观点

1.3比较A与B的理论/观点

2.1找出A与B的共同性

2.2找出A与B的差异性

2.3探讨出一个中心议题

议题1:探讨A&B

议题2:探讨A&B

议题3:探讨A&B

结论

提出一个比其他更好的理论与立场

提出一个优于每一个理论与立场的部分的摘要

4. 文献综述的第四步:建议

通常一个文献综述是以比较性评论的方式为主,分析两个以上不同的思想学派,议题或者不同人所持的不同立场.香港大学建议的模式[2]如表1所示[3].可以看出,这个模式有三个选项:导论,主文与结论.

文献综述的最后步骤是在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建议.根据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的现状,以及其他专业,领域可能给予本专业,领域的影响,根据在纵横对比中发现的主流和规律,指出几种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对其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趋势进行预测,从而提出新的研究方案等,并说明成果的可能性等.

还要指出的是,阅读和分析已有的其他专业研究人员的文献综述,可以高效率地获得有益的观点和建议.但是,这类集中介绍研究成果的综述性文章只能作为新的研究的基础或参考点,不能被用来替代自己的独立研究.总之,要做好硕士,博士论文的选题与研究,必须重视资料概览,认真写好文献综述.




第二篇:一般综述性论文的格式 2900字

综述论文(包括元分析) 通过对已发表材料的组织、综合和评价,以及对当前研究进展的考察来澄清问题。在某种意义上,综述论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包括以下内容: 对问题进行定义; 总结以前的研究,使读者了解研究的现状; 辨明文献中各种关系、矛盾、差距及不一致之处; 建议解决问题的后续步骤。 综述论文的组织形式是按逻辑关系而不是按研究进程来组织的。

一、综述概述

1.什么是综述: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英文名为review。它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

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所谓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述。因而,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科技论文。

综述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可以把该专题、该领域及其分支学科的最新进展、新发现、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比较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尤其从事该专题、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读者获益匪浅。因此,综述是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的重要参考资料。

2.综述的类型: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

(1)归纳性综述:归纳性综述是作者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排列,使它们互相关联,前后连贯,而撰写的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术论文。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当前研究进展,但很少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普通性综述:普通性综述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作者,在搜集较多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术论文,文中能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或倾向性。因而论文对从事该专题、该领域工作的读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3)评论性综述:评述性综述系有较高学术水平、在该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作者。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原始素材归纳整理、综合分析、撰写的反映当前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的评论性学术论文。因论文的逻辑性强,有较多作者的见解和评论。故对读者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并对读者的研究工作具有导向意义。

二、综述的书写格式

而综述要写出主题(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详细情报资料,不仅要指出发展背景和工作意义,而且还应有作者的评论性意见,指出研究成败的

原因;不仅要指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争论焦点,而且还应指出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处女领域:不仅要介绍主题的研究动态与最新进展,而且还应在评述的基础上,预测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因此,综述的书写格式比较多样化,除了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这四部分与一般科技论文相同)以外,一般还包括前言、主体、总结和参考文献四部分,其中前三部分系综述的正文,后一部分是撰写综述的基础。

1。前言:,前言又称引言,是将读者导人论文主题的部分,主要叙述综述的目的和作用,概述主题的有关概念和定义,简述所选择主题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现状、争论焦点、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还可限定综述的范围.使读者对综述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部分约200~300字。

2.主体部分:综述主体部分的篇幅范围特别大,短者5000字左右,长者可达几万字,其叙述方式灵活多样,没有必须遵循的同定模式,常由作者根据综述的内容,自行设计创造。一般可根据主体部分的内容多寡分成几个大部分,每部分标上简短而醒目的小标题。部分的区分标准也多种多样,有的按年代,有的按问题,有的按不同论点,有的按发展阶段。然而,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应该包括历史发展、现状评述和发展前景预测三方面的内容。

(1)历史发展:按时间顺序,简述该主题的来龙去脉,发展概况及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2)现状评述:重点是论述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提出可能的解决途径;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并作出理论解释,亮明作者的观点;详细介绍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和假说,并引出论据,指出可能的发展趋势。

(3)发展前景预测:通过纵横对比,肯定该主题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示研究的捷径。

3.总结部分:总结部分又称为结论、小结或结语。书写总结时,可以根据主体部分的论述,提出几条语言简明、含义确切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对主体部分的主要内容作出扼要的概括,并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表明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于篇幅较小的综述,可以不单独列出总结,仅在主体各部分内容论述

完后,用几句话对全文进行高度概括。

4.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综述的原始素材.也是综述的基础,因此,拥有并列出足够的参考文献显得格外重要。它除了表示尊重被引证作者的劳动及表明引用的资料有其科学依据以外,更重要的是为读者深入探讨该主题提供查找有关文献的线索。参考文献:不少于20篇

三、综述的写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综述的写作步骤。

(1)选题:综述的选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选择的专题或领域:应是近年来进展甚快、内容新颖、知识尚未普及而研究报告积累甚多的主题;或研究结论不一致有争论的主题或是新发现和新技术在我国有应用价值的主题。

②选题与作者的关系:应选择与作者从事的专业密切相关的主题;或是与作者从事专业交叉的边缘学科的主题;或是作者即将进行探索与研究的主题;或是与作者从事专业关系不大,但乐于探索的主题;或是科学情报工作者作为研究成果的主题。

③题目要具体、明确,范围不宜过大.切忌无的放矢,泛泛而谈。 ④选题必须有所创新,具有实用价值。

(2)搜集文献: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这是写好综述的基础。因而,要求搜集的文献越多、越全越好。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文摘、索引等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也可以采用微机联网检索等先进的查阅文献方法。

(3)阅读和整理文献:阅读文献是写好综述的重要步骤。因此,在阅读文献时,必须领会文献的主要论点和论据,做好“读书笔记”,并制作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所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摘录文献精髓,为撰写综述积累最佳的原始素材。阅读文献、制作卡片的过程,实际上是消化和吸收文献精髓的过程。制作的卡片和笔记便于加工处理.可以按综述的主题要求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和条理化。最终对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结合作者的实践经验,写出体会,提出自己的观点。

(4)撰写成文:撰写综述之前,应先拟定写作大纲,然后写出初稿,待“创作热”冷却后进行修改。

2.撰写综述的注意事项。

(1)综述内容应是前人未曾写过的。如已有人发表过类似综述,一般不宜重复,更不能以他人综述之内容作为自己综述的素材。

(2)对于某些新知识领域、新技术,写作时可以追溯该主题的发展过程,适当增加一些基础知识内容,以便读者理解。对于人所共知或知之甚多的主题,应只写其新进展、新动向、新发展,不重复别人已综述过的前一阶段的研究状况。

(3)综述的素材来自前人的研究报告,必须忠实原文,不可断章取义,阉割或歪曲前人的观点。

(4)综述的撰写者必须对所写主题的基础知识、历史与发展过程、最新进展全面了解,或者作者本身也从事该主题的研究工作,是该主题的“专家”,否则容易出大错、闹笑话。

(5)撰写综述时,搜集的文献资料尽可能齐全,切忌随便收集一些文献就动手撰写,更忌讳阅读了几篇中文资料,便拼凑成一篇所谓的综述。

(6)综述的原始素材应体现出一个“新”字,亦即必须有最近最新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将教科书、专著列为参考文献。

+ 更多类似范文
┣ 论文综述格式范例[1] 3800字
┣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格式 1800字
┣ 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格式规范 3100字
┣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附文献综述范文) 3300字
┣ 更多论文综述格式范例
┗ 搜索类似范文

更多相关推荐:

文献综述格式900字

文章题目(论文标题,宋体,小二号,加黑,居中)组长:;组名:;(小四宋体)组员:;(小四,宋体)摘要:内容……(“摘要:”两个字要求是黑体小四,顶格写;摘要的内容要求是楷体小四。字数要求150-250)关键词:…

综述论文格式3000字

综述论文综述论文(包括元分析)通过对已发表材料的组织、综合和评价,以及对当前研究进展的考察来澄清问题。在某种意义上,综述论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包括以下内容:对问题进行定义;总结以前的研究,使读者了解研究的现状;…

文献综述格式要求3600字

关于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文献综述是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能力,从而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

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现状及问题分析

文献综述(三号黑体居中)

姓名 班级: 学号:

前言(小标题——四号宋体加粗)

文化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推动整个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文化贸易的发展是提升中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文——小四宋体,行距20磅)

中国在文化资源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为改善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逆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改善和发展文化产品贸易对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文化产品贸易的研究综述(小标题——四号宋体加粗)

随着“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进一步发展,文化经济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经济形态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1、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文化商品、文化服务的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4-20xx年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的国际流动》中对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进行了定义。

文化产业:对本质上无形并具有文化含量的创意内容进行创作、生产,并使之商业化的产业称为文化产业。

文化产品:文化产业活动所提供的产品称为文化产品,文化产品分为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两大类。

……

2、文化产品贸易的作用

从经济效应上看,文化产品贸易有助于推动一国经济的发展、加快积累国民财富;有助于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外贸出口……

……

二、中国文化产品??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的需求和消费也迅速增加,特别是对外文化需求急剧增长。虽然中国已是“世界贸易三强”,但中国的文化产品贸易发展极不均衡,远远落后于国家对外贸易的总体增幅,并且存在巨大逆差。

对于目前中国对外文化产品贸易的逆差现状,各专家学者的见解虽略有不同,但认为导致逆差现状的主要共同点有:(1)中国对外文化产品贸易的发展

明显处于弱势地位。(2)中国文化产品贸易流向单一。(3)核心文化产品贸易量极小。(4)中国主要文化产品对外贸易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三、中国文化产品贸易逆差原因分析综述

吴祥宇在20xx年《经济透视》期刊上发表的“中国文化对外贸易逆差现状分析”一文中,认为导致中国文化产品贸易逆差的原因有,①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力度不够。②货物体系没有自觉地承担起宣传中国文化元素的责任。③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相关的法律政策制度不完善。④缺乏国际化人才,对市场地把握性不强。

王学成、郭金英在20xx年第12期《国际贸易》期刊上发表“关于中国文化产品输出的思考”一文中,认为原因有,①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存在结构性、特质性、认知性三大劣势。②中国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传播存在不对等。③国际营销观念缺乏,文化产品与服务产品缺失。

此外,文化折扣也是文化贸易存在逆差的原因。Francis L. F. Lee在20xx年第19期《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上发表“Cultural Discount and Cross-Culture Predictability: Examining the Box Office Performance of American Movies in Hong Kong”指出,“文化折扣的存在意味着,当美国文化产品和当地同质量、同价格的产品比拼时,本土受众会选后者。”这就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当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时遭遇到的文化折扣也是造成中国文化产品贸易逆差的一个原因。所以,作者认为:“任何国家的生产者仍会想方设法地降低产品的文化折扣率。通常来说,文化折扣可以通过制作文化特色不太鲜明的产品来降低。”

国内的专家学者都针对逆差的成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要的逆差分析总体上与上述内容基本相类似。但在文化折扣和文化亲缘性等方面考虑文化产品贸易逆差方面的研究还有所不足。

四、中国文化产品贸易??

??

五、总结

综上所述,大量文献已对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拟解决的对策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对我国文化产品贸易未来发展方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仍然存在几个方面鲜有人研究,主要有:①探讨文化折扣和文化亲缘性对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影响。②研究如何提高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经济效益。③中国文化产品贸易借鉴国外文化产品贸易的发展经验的方式和角度。④探讨如何整合利用中国的文化资源来发展有特色的中国文化产品贸易。

总之,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逆差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其在对外贸易格局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我们应该要结合中国文化资源整体优势来更好地推动文

化产品贸易高质量地发展。

参考文献(四号黑体居中)

[1] 李怀亮,闫玉刚.当代国际文化贸易综论(上)[J].河北学刊,20xx年11月:

113-119

[2] 赵有广.中国文化产品对外贸易结构分析[J].国际贸易20xx年第9期

[3] 李怀亮,闫玉刚.当代国际文化贸易综论(下)[J].河北学刊,20xx年1月:

108-115

[4] 赵有广.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及其原因分析[J].国际贸易,20xx年第10

[5] 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45-169

[6] 刘江华.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现状及应对[J].对外经贸实务,20xx年第12期

[7] 李小牧,李嘉珊.国际文化贸易关于概念的综述与辨析[J].国际贸易,2007

年第2期:41-44

[8] 纪红.我国文化贸易的发展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xx年第3期:48-50

[9] 李运祥.文化贸易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

72期),20xx年第6期:79-83

[10] 魏雪莲.中国文化贸易竞争力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xx年第18期(总

第56期):172-175

[11] 李怀亮.国际文化贸易格局下的中国文化出口策略[J].现代经济探讨,2008

年第3期:73-77

[12] 吴祥宇.中国文化对外贸易逆差现状分析[J].经济透视,20xx年11月:7-11

[13] 杨吉华.我国文化贸易逆差及其治理对策[J].上海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xx年7月,第6卷第4期

[14] 詹小琪.中韩文化贸易逆差的原因与对策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

科学版),20xx年8月第25卷,第4期。

[15] 刘婷.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xx年第3期:45-47

[16] 祁述裕.文化产品输出跻身三强之后[J].瞭望,20xx年第8期:42-43

[17] 李程.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xx年

第8期:22-24

[18] 谢晓芹,易锐.论当前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问题[J].市场经纬MARKET,

20xx年第14期:57-59

19] 闫玉刚.“文化折扣”与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产品策略[J].现代经济探讨,

[20xx年第2期

[20] 沙汉英,杨小川.中国文化贸易逆差分析[J].市场广角,20xx年第8期:18-21

[21] 白寅,何泽仪.论文化产品的基本特征[J].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

20xx年4月,第13卷第2期:20-24

[22] 王学成,郭金英.关于中国文化产品输出的思考[J].国际贸易,20xx年12月

[23] 冯宗宪,郭根龙.国际服务贸易 [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年10月,2005:149-151,268-299

[24] Francis L. F. Lee,Cultural Discount and Cross-Culture Predictability: Examining the Box Office Performance of American Movies in Hong Kong [J],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2006, 19(4):259–278

[25] J. P. SINGH, Agents of Policy Learning and Change: U.S. and EU Perspectives

on Cultural Trade Policy[J], The Journal of Arts Management, Law, and Society,2008 Vol. 38, No. 2:141-160




第二篇:文献综述格式范文 9300字

(格式范文)

中国税制进程中关于宏观税负问题研究的文献述评

姓名:

学院:

年级专业:

联系方式:

参赛组别:研究生组(本科生组)

中国税制进程中关于宏观税负问题研究的文献述评*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和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经济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税负的轻重与政府、企业息息相关,日益得到广泛的关注。在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攻坚阶段,正确认识宏观税负问题事关本轮税制改革的阶段性规划和改革进程。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宏观税负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更为全面地显现宏观税负及其相关研究的全貌。

关键词:宏观税负 统计口径 税制结构

宏观税负代表着一定时期内一国政府通过税收等形式占有的社会财富总量。在政府收入以税收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情况下,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既是确保政府有效行使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基础,又是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①早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国有企业缺乏独立的经济利益,其纯收入要以税收和利润的方式上缴国家,对企业而言,税利是无分别的,宏观税负问题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经济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税负的轻重与政府、企业息息相关,日益得到广泛的关注。正因为如此,宏观税负也就成为财税领域所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近年来,有关学者在宏观税负的基本概念及划分、宏观税负的现状及水平的估计、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宏观税负的优化和调整等方面展开了研究。本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更为全面地显现宏观税负及其相关研究的全貌。

一、对宏观税负基本概念及口径划分的研究

(一) 宏观税负的概念及分类的研究

关于税收负担的概念,刘志城(1992)认为,税收负担就是指纳税人承担国家税收的状况,反映一定时期内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数量关系。对于宏观税负,教科书上一般认为是从国民经济总体看的税收负担水平,反映一国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的整体状况。许善达(1999)认为,宏观税收负担是指一国纳税人整体所缴纳的税款总额占该国同期社会剩余产品的比重及其内部结构状况2。樊丽明(1998),张旭伟、张旭强(2000)认为,一般而言,宏观税负指税收总额与GNP或GDP的比重,但是对于中国而言,由于我国现行国民收入分配秩序尚不规范,政府收入呈多元化(包含财政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人和制度外收入*○1○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的学术观点,与其他无关。

1宠风喜.宏观税负形成的四大共性. [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 ○

在内),因此不能够简单地套用。谭英华(1999)分狭义、中义、广义三个层次对宏观税负进行了定义,其中,狭义税负是指国家事实上以征税方式实际从纳税人手中获取税款而使纳税人承受的负担,可用国家征收的各项税收之和与GDP的比值来衡量;中义税负是指按WTO及世界各国税种的划分标准,主要将社会保障收入、“两金”中的税收性收入视为准税,与各项税收之和占GDP的比值来衡量;广义税负不仅包括中义税负子项,而且还包括中央和地方的预算外收入,地方财政预算外收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收入及地方的非规范收入。庞风喜(2002)指出,宏观税负是指一定时期私人部门因国家课税而放弃的资源总量,通常可用一定时期的政府课税总额或政府课税总额占同期GDP的比重加以表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税负也从总体上代表着政府对整个社会财富的占用程度及在经济中的地位,并因此而成为所有财税问题的核心问题。安体富、岳树民(1999)曾指出,一般来讲,宏观税负是一国总体税负水平,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税收总量占同期GDP的比重,但他们指出中国宏观税负不能简单的界定,需要具体的分析。

(二)对宏观税负统计口径的研究

刘秋生(1991)首先提出了三个不同口径的宏观税收负担;(1)预算内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2)预算内外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3)预算内外收入加上补贴、赤字调整后收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袁振宇等(1995)从不同层次的税收收入角度提出了三个口径的宏观税率:(1)中央政府的税收收入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2)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税收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3)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樊丽明等(1999)考虑到“税外之税”的问题,把宏观税负分为现有制度下的税负,即按照规范的税法形成的税负,称为小口径宏观税负,把包括“税外之税”的税负称为大口径的宏观税负。安体富(2002)特别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把宏观税负分为三类,即小口径宏观税负、中口径宏观税负和大口径宏观税负,其中,小口径的宏观税负是指税收收入占的比重;中口径的宏观税负则为财政收入占的比重,这里的财政收入是指包括税收收入在内的预算内收入;大口径的宏观税负,指的是政府收入占的比重,其中政府收入不仅包括预算内财政收入,而且还包括了预算外收入,以及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收取的没有纳入预算内和预算外管理的制度外收入等收入。他认为在三个指标中,大口径的指标最为真实、全面地反映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负担水平。而中、小口径指标则更能说明在政府取得的收人中,财政真正能够有效管理和控制的水平。在分析我国宏观税负时,需要将不同口径的指标综合起来进行考察。

综上所述,由于政府收入形式不够规范,学者们认为单纯用税收收入占的比重并不能说明我国宏观税负的问题,在我国可以通过三个口径对宏观税负进行分析。一是税收收入占的比重,可称之为小口径的宏观税负。二是财政收入占的比重,称为中口径的宏观税负。这里

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少量的其他收入如国有资产收入,变卖公产收入等。三是政府收入占的比重,称为大口径的宏观税负。这里的政府收入不仅包括财政收入,而且还包括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向企业和个人收取的大量的木纳入财政预算的预算外收入,以及没有纳入预算外管理的制度外收入。

二、对宏观税负现状及水平的研究

(一)对宏观税负合理水平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宏观税负的合理水平进行了界定,Scully(1996)利用新西兰1927—19xx年的数据,计算了使新西兰经济增长速度最大化的最优税率,是税收占GDP的19.7%,假定误差是±0.2,则最优宏观税负为15.8%~23.6%。同时,他估计了其他国家的最优税率:美国1929—19xx年的最优税收规模是GDP的21.5%,1987—19xx年丹麦、芬兰、意大利、瑞典和英国分别为18.5%、18.9%、20.1%、16.6%和25.2%,样本国家的税率平均为20.1%。

国内学者关于最优宏观税负水平的范围,观点基本一致。许建国(1998)、岳树民(2003)、张培森(2005)都指出,判断宏观税负水平合理的一个理论标准是税收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同步。李俊生(1994)认为,国家财政规模大小及其合理与否的程度取决于符合财政资源配置的外在合理比例要求的程度,“理想的税收规模效率水平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一个财政年度内税收收入总额与理想效率条件下的财政支出总额基本相等”。叶振鹏、张馨(1995)认为,当政府新增单位公共服务所提供的利益,与该单位服务相应的税款所产生的负利益相等时,政府为企业提供了最大的利益,此时公共财政规模处于最佳数量状态上。

在实证研究与具体范围的测算上,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杨斌(1998)通过测算,认为1987—19xx年我国剩余产品价值总量占GDP的比重保持在31%—33%之间,这是我国宏观税负的上限。郭玉清等(2007)通过扩展Barro模型,构建了将消费者、企业和政府行为全部纳入的分析框架,从理论上得出了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最优宏观税负测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用中国1978—20xx年经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最优宏观税负规模为21%。赵志耘等(2001)认为确定一国的宏观税率时必须以该国政府的必要支出为依据。他首先将同一经济时期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和美国1930—19xx年的数据带人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和检验,得出了我国最优宏观税负率,并通过确定1994—19xx年各项财政支出的比重、各个支出项目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和计算整个财政支出的弹性得出了中国未来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进而对我国2001—20xx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作出预测,认为我国目前税负的合理区间为19%~22%。王书瑶(1995)研究表明,在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存在一个经济增长最快的宏观税负区间,这个区间是18%~22%。马拴友(2001)估算出我国的最优宏观税负区间为14%—23%。逄锦聚、孙飞(2000)认为我国今后在较长的时期内,宏观税负的合理水

平在18%~24%之间。刘普照(2004)估算出使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大化的宏观税负水平应该在19.55%~21。08%之间,约为20%。黄景国(1995)认为,最优税率的选择应以经济发展最快,国民生产总值最大为依据。他以1979—19xx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宏观税负的资料为基础,以宏观税负率为自变量,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因变量,构建了一个二次曲线方程,再用其结果得出的函数关系求出保证国民生产总值最大的宏观税负的最佳区间为18%~22%。

(二)对中国宏观税负高低的研究

高培勇(2002)计算,20xx年我国政府收入占GDP的总水平为34.43%。一些学者则通过社会公共产品需要量来反推中国政府的实际收入水平,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01)测算表明,我国19xx年社会公共产品需要量为21770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为26.6%。陈小平(2001)在估算中国政府的收入规模时也采用了同样的估算方法,得出19xx年的这一数据是24%。

国内学界有学者通过选取不同年份的政府收入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总体比重对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进行了测算,得出了数值较为接近的估算值,安体富(1997)、卢洪友(1998)对不同年份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估算值为25.4%、22.2%,对比发现估算结果基本接近,我国政府总体收入占GDP的比重已达到30%左右。总之,我国的实际宏观税负高于宏观数据所显示的水平。

贾明琪、付春香、李秉文(2006)从税负口径、税收绝对额以及纳税人的主观感受方面,同时结合税收平滑线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了目前我国宏观税负偏重的结论。李波(2007)通过对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国际比较和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宏观税负总体水平偏高,小口径宏观税负水平确实不高,但是大口径宏观税负大大超过了中低收入国家的合理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宏观税负水平,接近发达国家宏观税负水平。同时,我国宏观税负的增长速度迅速走高,纳税人的相对税负水平很高。

三、对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研究

Marsden(1983)在20世纪70年代选取了20个发展中国家。分为高收入和低收入两个组别,就税收比率的高低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低税负有利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但在考虑到投资增长率和劳动力增长率之后,税负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明显减弱。Peden(1991)检验了美国1929—19xx年宏观生产率与税收的关系,发现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在达到17%之前,比重上升能够提升美国经济的生产率绩效,但超过17%后,比重上升将降低生产率的增长率。Garrison(1992)利用60多个国家近15年的资料分析,发现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都不影响经济增长,这是由于考虑到人均GDP水平之后,税

率和经济增长的负相关关系不显著这一因素。这和Marsden在考虑到其他相关因素之后得出税负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结论有些相似。Scully(1995)运用计量的方法对103个国家20年的总税收和各种税收占GDP比重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得到的结论是:税收占GDP比重不超过19.3%的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了最大化;经济增长的零界点的宏观税负水平为45%,一旦超过45%,则该国经济将出现负增长。岳树民、安体富(2003)、刘新利(2007)分别从19xx年税制改革以来到20xx年的时期内、19xx年到20xx年的11年间的税负变动轨迹进行研究,得出相同的结论,他们通过研究指出,我国宏观税负在19xx年实行税制改革之后到今天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走出了一个V型轨迹。廖楚辉等(2006)指出,我国存在相当大的预算外和制度外政府收入,在以大口径税负来衡量实际宏观税负水平时将会发现如下不利因素:一是实际税负水平偏高,微观纳税主体负担过重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二是非税收收入和制度外收入所占比重过大,会阻滞我国财政体制改革,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损失。因此,要切实做好各种税费的改革工作,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政府非税收收人制度,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邓戬(2003)指出,一般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宏观税负是正相关的,税负上升,经济增长率也上升,且相关度都比较高。

四、对优化调整我国宏观税负的研究

安体富等(2002)、马克和(2004)指出,当前世界新一轮减税趋势已经初步形成,而中国的税制结构存在一定问题,尚没有形成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其中仅以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占比重最高,而且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税负过高也不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他提出要通过加快增值税转型、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如从规范税前扣除,扩大税基等方面人手采取减税措施),降低宏观税负。安福仁(2005)认为,降低宏观税负要进行结构性的调整,简而言之就是统一企业所得税降低税负水平、完善个人所得税降低税负水平、加快增值税转型降低税负水平。杨伟文、宁洪涛(2003)依据统计数据和抽样调查资料对我国的宏观税负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的宏观税负总量稳定,但结构不合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税负偏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精简税务机关机构、允许地方政府有一定的立法权、深化税费改革和开征新的税种(如遗产税、环境保护税)的建议。白胜灵(2001)从税制结构对我国宏观税负的调整提出建议,他认为,我国的宏观税负偏高是由于税制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因此,要通过改革所得税制度、进一步完善流转税制度和开辟新税种来降低我国的宏观税收负担。夏杰长、王新丽(2003)认为,我国目前宏观税负与税制结构是渐进式经济改革和税制改革的产物,随着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它们对经济增长的扭曲效应越来越大。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确定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推进税费改革,建立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税制结构。

五、简要的评价

从上述对宏观税负的研究来看,对于宏观税负含义和分类的界定,学界已达成共识,基本上认同宏观税负大、中、小三种口径的划分标准,并以此为标准界定不同口径下的宏观税收负担的定义,这种划分方法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按照不同口径对宏观税负进行测算更能反映出国家在国民财富分配中占有的真实份额。对于宏观税负高低的评判,学界通过测算认为我国大口径宏观税负水平较高,而小口径的宏观税负相对偏低,这反映出我国税收制度仍有改进的潜力,同时也不难看出我国非税收入比重过大,因此,要在今后的改革中深化“费”的改革,将具有准税性质的费向税转化,严格降低不合理的费的规模。在宏观税负与经济的关系方面,从国内外的研究总体情况来看,都认为宏观税负只有保证在合理的水平上才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如果税负过高将会对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笔者认为,判断宏观税负是否合理,更应立足于本国的实际,由于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因此不要广泛的采用国际比较的方法来评判国内的宏观税负合理与否。

对于宏观税负如何优化调整,国内学者从税收制度、税制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多口径宏观税负的划分本身就反映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问题,因此,在这一层面上,优化调整宏观税负不是仅从税收制度上就可以解决的,在改革上既要重视“税”的完善,也要改革收费制度。笔者还认为,大口径宏观税负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府控制和动用社会资源能力的强弱,如果政府控制和动用社会资源的能力很强,政府管制的水平高,那么宏观税负就会相对低一些,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制逐步放松,政府可能需要通过税负较高的手段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总之,宏观税负的优化调整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而不是简单的税收问题,应该从更广的视角来审视。

主要参考文献:

1.安福仁.中国宏观税负水平透视与政策调整取向.[J].财贸经济,2005(8).

2.安体富,林鲁宁.宏观税负实证分析与税收政策取向. [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4).

3.安体富,岳树民.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分析判断及其调整. [J].经济研究.1999(3).

4.安体富.当前世界减税趋势与中国税收政策取向. [J].经济研究.2002(2).

5.安体富.关于宏观税率与税制结构问题的思考. [J].税务研究.1997(9).

6.自胜灵.我国宏观税负与税制结构的相关分析. [J].南开经济研究2001(2).

7.陈小平.我国政府财政合理规模研究. [J].福建税务.2001(12).

8.陈志勇等.财政学原理. [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9.邓戬.关于宏观税负的国际比较分析. [J].当代财经.2003(8).

10.樊丽明,李文.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评价. [J].税务纵横.1998(5).

11.樊丽明.税制优化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12.高培勇.税收的宏观视野——关于当前若干重大税收问题的分析(上). [J].税务研究2002(2).

13.高培勇.税收的宏观视野——关于当前若干重大税收问题的分析(下). [J].税务研究2002(3).

14.郭玉清,连晨浩,蒋冉.中国最优宏观税负规模的估算. [J].统计与决策.2007(19).

15.黄景国.对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的若干思考. [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5(5).

16.贾明琪,付春香,李秉文.新形势下的宏观税负问题探讨——基于税收平滑线模型的分析.

[J].税务与经济.2006(2).

17.李波.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测度与评判. [J].税务研究.2007(12).

18.李俊生.财政效率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

19.廖楚辉,胡涛.对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判断的几点认识[J]..税务研究.2006(12).

20.刘普照.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 [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1.刘秋生.关于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的几个问题——兼与黄宇光、白明本同志的“比重提高沦”商榷.[J].经济研究.1991(10).

22.刘新利.我国宏观税负成因及国际比较[J].中国税务.2007(3).

23.刘志城.社会主义税收理论若干问题. [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杜.1992.

24.卢洪友.税财政收入研究. [J].经济研究.1998(6).

25.马克和.当前我国宏观税负与税收政策选择. [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4).

26.马拴友.宏观税负、投资与经济增长:中国最忧税率的估计. [J].世界经济.2001(9).

27.庞凤喜.宏观税负形成的四大共性.[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l).

28.庞凤喜.论我国宏观税负的形成机理. [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5).

29.逢锦聚,孙飞.中国宏观税负合理水平的分析判断. [J].南开经济研究.2000(4).

30.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xx年中国财政发展报告:转轨经济中的税收变革. [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1.谭英华.关于我国宏观税负的多维度分析. [J].税务.1999(l0).

32.王书瑶.赋税导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

33.夏杰长,王新丽.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宏观税负结构与税制结构探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3).

34.许建国.税收负担量度的指标体系及其分析.[J].税务研究.1998(2).

35.许替达.中国税收负担研究. [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36.杨斌.宏观税收负担总水平的现状分析及策略选择.[J].经济研究.1998(8).

37.杨伟文,宁洪涛.我国宏观税负与税费改革方向研究. [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10).

38.叶振鹏,张馨.双元结构财政. [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

39.袁振宇,朱青,何乘才等.税收经济学.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40.岳树民,安体富.加入WTO后的中国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 [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2).

41.岳树民.中国税制优化的理论分析.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2.张墙森.中国大陆税收负担状况与所得税分配及其改革研究.[M].海峡两岸租税研讨会论文集.2005.

43.张旭伟,张旭强.宏观税负下降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J].税务研究.2000(12).

44.赵志耘,夏杰长.我国宏观税负的定量分析与政策取向.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4).

45.Garrison,Charles B and Feng Yao Lee.,Taxation.Aggregate Activity and Economic Growth:Further cross country Evidence on Some Supply side Hypotheses,Economic lnquiry,Jan.1992.

46.K.MarsdenI,Link Between Taxes and Economic Growth:Some Empirical Evidence,World Bank Staff Working Papers,No.605,1983.

47.Peden.E.,A.Productivity in the United Statesand its relationship togovernment acttvlty:ananalysisof 57 years:1929-1986.Public Choice,1991.

48.Seully,G.W.,Tax rate,Tax Revenues and Economics Growth,Policy Report N0298 National Center for Policy Analysis,Dallas.

49.Seul1y,G.W.,The Growth tax in the United States,Public Choice.1995.

+ 更多类似范文
┣ 文献综述格式 900字
┣ 文献综述格式 900字
┣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 2700字
┣ 文献综述格式要求 3600字
┣ 更多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 搜索类似范文

综 述

一、综述概述

1.什么是综述: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英文名为review。它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

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所谓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人、系统的论述。因而,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科技论文。

综述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可以把该专题、该领域及其分支学科的最新进展、新发现、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比较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尤其从事该专题、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读者获益匪浅。因此,综述是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的重要参考资料。

2.综述的类型: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

(1)归纳性综述:归纳性综述是作者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排列,使它们互相关联,前后连贯,而撰写的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术论文。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当前研究进展,但很少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普通性综述:普通性综述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作者,在搜集较多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术论文,文中能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或倾向性。因而论文对从事该专题、该领域工作的读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3)评论性综述:评述性综述系有较高学术水平、在该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作者。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原始素材归纳整理、综合分析、撰写的反映当前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的评论性学术论文。因论文的逻辑性强,有较多作者的见解和评论。故对读者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并对读者的研究工作具有导向意义。

二、综述的书写格式

综述与一般科技论文不同。科技论文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信性,特别强调阳性结果。而综述要写出主题(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详细情报资料,不仅要指出发展背景和工作意义,而且还应有作者的评论性意见,指出研究成败的原因;不仅要指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争论焦点,而且还应指出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处女领域:不仅要介绍主题的研究动态与最新进展,而且还应在评述的基础上,预测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因此,综述的书写格式比较多样化,除了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这四部分与一般科技论文相同)以外,一般还包括前言、主体、总结和参考文献四部分,其中前三部分系综述的正文,后一部分是撰写综述的基础。

1。前言:与一般科技论文一样,前言又称引言,是将读者导人论文主题的部分,主要叙述综述的目的和作用,概述主题的有关概念和定义,简述所选择主题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现状、争论焦点、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还可限定综述的范围.使读者对综述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部分约200~300字。

2.主体部分:综述主体部分的篇幅范围特别大,短者5000字左右,长者可达几万字,其叙述方式灵活多样,没有必须遵循的同定模式,常由作者根据综述的内容,自行设计创造。一般可根据主体部分的内容多寡分成几个大部分,每部分标上简短而醒目的小标题。

部分的区分标准也多种多样,有的按年代,有的按问题,有的按不同论点,有的按发展阶段。然而,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应该包括历史发展、现状评述和发展前景预测三方面的内容。

(1)历史发展:按时间顺序,简述该主题的来龙去脉,发展概况及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2)现状评述:重点是论述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提出可能的解决途径;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并作出理论解释,亮明作者的观点;详细介绍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和假说,并引出论据,指出可能的发展趋势。

(3)发展前景预测:通过纵横对比,肯定该主题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示研究的捷径。

3.总结部分:总结部分又称为结论、小结或结语。书写总结时,可以根据主体部分的论述,提出几条语言简明、含义确切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对主体部分的主要内容作出扼要的概括,并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表明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于篇幅较小的综述,可以不单独列出总结,仅在主体各部分内容论述完后,用几句话对全文进行高度概括。

4.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综述的原始素材.也是综述的基础,因此,拥有并列出足够的参考文献显得格外重要。它除了表示尊重被引证作者的劳动及表明引用的资料有其科学依据以外,更重要的是为读者深入探讨该主题提供查找有关文献的线索。

三、综述的写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综述的写作步骤。

(1)选题:综述的选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选择的专题或领域:应是近年来进展甚快、内容新颖、知识尚未普及而研究报告积累甚多的主题;或研究结论不一致有争论的主题或是新发现和新技术在我国有应用价值的主题。

②选题与作者的关系:应选择与作者从事的专业密切相关的主题;或是与作者从事专业交叉的边缘学科的主题;或是作者即将进行探索与研究的主题;或是与作者从事专业关系不大,但乐于探索的主题;或是科学情报工作者作为研究成果的主题。

③题目要具体、明确,范围不宜过大.切忌无的放矢,泛泛而谈。

④选题必须有所创新,具有实用价值。

(2)搜集文献: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这是写好综述的基础。因而,要求搜集的文献越多、越全越好。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文摘、索引期刊等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也可以采用微机联网检索等先进的查阅文献方法。

(3)阅读和整理文献:阅读文献是写好综述的重要步骤。因此,在阅读文献时,必须领会文献的主要论点和论据,做好“读书笔记”,并制作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所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摘录文献精髓,为撰写综述积累最佳的原始素材。阅读文献、制作卡片的过程,实际上是消化和吸收文献精髓的过程。制作的卡片和笔记便于加工处理.可以按综述的主题要求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和条理化。最终对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结合作者的实践经验,写出体会,提出自己的观点。

(4)撰写成文:撰写综述之前,应先拟定写作大纲,然后写出初稿,待“创作热”冷却后进行修改。

2.撰写综述的注意事项。

(1)综述内容应是前人未曾写过的。如已有人发表过类似综述,一般不宜重复,更不能以他人综述之内容作为自己综述的素材。

(2)对于某些新知识领域、新技术,写作时可以追溯该主题的发展过程,适当增加一些基础知识内容,以便读者理解。对于人所共知或知之甚多的主题,应只写其新进展、新动向、新发展,不重复别人已综述过的前一阶段的研究状况。

(3)综述的素材来自前人的研究报告,必须忠实原文,不可断章取义,阉割或歪曲前人的观点。

(4)综述的撰写者必须对所写主题的基础知识、历史与发展过程、最新进展全面了解,或者作者本身也从事该主题的研究工作,是该主题的“专家”,否则容易出大错、闹笑话。

(5)撰写综述时,搜集的文献资料尽可能齐全,切忌随便收集一些文献就动手撰写,更忌讳阅读了几篇中文资料,便拼凑成一篇所谓的综述。

(6)综述的原始素材应体现出一个“新”字,亦即必须有最近最新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将教科书、专著列为参考文献。

课程论文

题 目

学生姓名 学 号

院 系 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二OO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目 录

XXXXX .................................................... 1

XXXXX .................................................... 6

XXXXX ................................................... 15

XXXXX ................................................... 26

XXXXX ................................................... 30

XXXXX ................................................... 35

XXXXX ................................................... 36

XXXXX ................................................... 43

XXXXX ................................................... 45

XXXXX ................................................... 48

XXXXX ................................................... 49

XXXXX ................................................... 52

XXXXX ................................................... 53

XXXXX ................................................... 54

关于目录格式的补充说明:

1.目录两个字使用居中,黑体,三号, “目”与“录”字中间留九个空格。

2.目录页内容使用黑体,四号。




第二篇:论文综述格式范例 4100字

综 述

一、综述概述

1.什么是综述: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英文名为review。它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

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所谓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人、系统的论述。因而,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科技论文。

综述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可以把该专题、该领域及其分支学科的最新进展、新发现、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比较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尤其从事该专题、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读者获益匪浅。因此,综述是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的重要参考资料。

2.综述的类型: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

(1)归纳性综述:归纳性综述是作者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排列,使它们互相关联,前后连贯,而撰写的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术论文。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当前研究进展,但很少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普通性综述:普通性综述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作者,在搜集较多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术论文,文中能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或倾向性。因而论文对从事该专题、该领域工作的读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3)评论性综述:评述性综述系有较高学术水平、在该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作者。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原始素材归纳整理、综合分析、撰写的反映当前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的评论性学术论文。因论文的逻辑性强,有较多作者的见解和评论。故对读者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并对读者的研究工作具有导向意义。

二、综述的书写格式

综述与一般科技论文不同。科技论文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信性,特别强调阳性结果。而综述要写出主题(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详细情报资料,不仅要指出发展背景和工作意义,而且还应有作者的评论性意见,指出研究成败的原因;不仅要指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争论焦点,而且还应指出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处女领域:不仅要介绍主题的研究动态与最新进展,而且还应在评述的基础上,预测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因此,综述的书写格式比较多样化,除了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这四部分与一般科技论文相同)以外,一般还包括前言、主体、总结和参考文献四部分,其中前三部分系综述的正文,后一部分是撰写综述的基础。

1。前言:与一般科技论文一样,前言又称引言,是将读者导人论文主题的部分,主要叙述综述的目的和作用,概述主题的有关概念和定义,简述所选择主题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现状、争论焦点、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还可限定综述的范围.使读者对综述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部分约200~300字。

2.主体部分:综述主体部分的篇幅范围特别大,短者5000字左右,长者可达几万字,其叙述方式灵活多样,没有必须遵循的同定模式,常由作者根据综述的内容,自行设计创造。一般可根据主体部分的内容多寡分成几个大部分,每部分标上简短而醒目的小标题。

部分的区分标准也多种多样,有的按年代,有的按问题,有的按不同论点,有的按发展阶段。然而,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应该包括历史发展、现状评述和发展前景预测三方面的内容。

(1)历史发展:按时间顺序,简述该主题的来龙去脉,发展概况及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2)现状评述:重点是论述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提出可能的解决途径;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并作出理论解释,亮明作者的观点;详细介绍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和假说,并引出论据,指出可能的发展趋势。

(3)发展前景预测:通过纵横对比,肯定该主题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示研究的捷径。

3.总结部分:总结部分又称为结论、小结或结语。书写总结时,可以根据主体部分的论述,提出几条语言简明、含义确切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对主体部分的主要内容作出扼要的概括,并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表明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于篇幅较小的综述,可以不单独列出总结,仅在主体各部分内容论述完后,用几句话对全文进行高度概括。

4.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综述的原始素材.也是综述的基础,因此,拥有并列出足够的参考文献显得格外重要。它除了表示尊重被引证作者的劳动及表明引用的资料有其科学依据以外,更重要的是为读者深入探讨该主题提供查找有关文献的线索。

三、综述的写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综述的写作步骤。

(1)选题:综述的选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选择的专题或领域:应是近年来进展甚快、内容新颖、知识尚未普及而研究报告积累甚多的主题;或研究结论不一致有争论的主题或是新发现和新技术在我国有应用价值的主题。

②选题与作者的关系:应选择与作者从事的专业密切相关的主题;或是与作者从事专业交叉的边缘学科的主题;或是作者即将进行探索与研究的主题;或是与作者从事专业关系不大,但乐于探索的主题;或是科学情报工作者作为研究成果的主题。

③题目要具体、明确,范围不宜过大.切忌无的放矢,泛泛而谈。

④选题必须有所创新,具有实用价值。

(2)搜集文献: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这是写好综述的基础。因而,要求搜集的文献越多、越全越好。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文摘、索引期刊等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也可以采用微机联网检索等先进的查阅文献方法。

(3)阅读和整理文献:阅读文献是写好综述的重要步骤。因此,在阅读文献时,必须领会文献的主要论点和论据,做好“读书笔记”,并制作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所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摘录文献精髓,为撰写综述积累最佳的原始素材。阅读文献、制作卡片的过程,实际上是消化和吸收文献精髓的过程。制作的卡片和笔记便于加工处理.可以按综述的主题要求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和条理化。最终对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结合作者的实践经验,写出体会,提出自己的观点。

(4)撰写成文:撰写综述之前,应先拟定写作大纲,然后写出初稿,待“创作热”冷却后进行修改。

2.撰写综述的注意事项。

(1)综述内容应是前人未曾写过的。如已有人发表过类似综述,一般不宜重复,更不能以他人综述之内容作为自己综述的素材。

(2)对于某些新知识领域、新技术,写作时可以追溯该主题的发展过程,适当增加一些基础知识内容,以便读者理解。对于人所共知或知之甚多的主题,应只写其新进展、新动向、新发展,不重复别人已综述过的前一阶段的研究状况。

(3)综述的素材来自前人的研究报告,必须忠实原文,不可断章取义,阉割或歪曲前人的观点。

(4)综述的撰写者必须对所写主题的基础知识、历史与发展过程、最新进展全面了解,或者作者本身也从事该主题的研究工作,是该主题的“专家”,否则容易出大错、闹笑话。

(5)撰写综述时,搜集的文献资料尽可能齐全,切忌随便收集一些文献就动手撰写,更忌讳阅读了几篇中文资料,便拼凑成一篇所谓的综述。

(6)综述的原始素材应体现出一个“新”字,亦即必须有最近最新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将教科书、专著列为参考文献。

课程论文

题 目

学生姓名 学 号

院 系 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二OO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目 录

XXXXX .................................................... 1

XXXXX .................................................... 6

XXXXX ................................................... 15

XXXXX ................................................... 26

XXXXX ................................................... 30

XXXXX ................................................... 35

XXXXX ................................................... 36

XXXXX ................................................... 43

XXXXX ................................................... 45

XXXXX ................................................... 48

XXXXX ................................................... 49

XXXXX ................................................... 52

XXXXX ................................................... 53

XXXXX ................................................... 54

关于目录格式的补充说明:

1.目录两个字使用居中,黑体,三号, “目”与“录”字中间留九个空格。

2.目录页内容使用黑体,四号。

+ 更多类似范文
┣ 一般综述性论文的格式 2900字
┣ 论文综述格式范例[1] 3800字
┣ 综述性论文的写法、格式 4900字
┣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格式 1800字
┣ 更多论文综述格式范例
┗ 搜索类似范文

文献综述格式、范文及书写规范要求

一、 定义:

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阅读综述,可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该专题的最新研究动态,可以了解若干篇有关该专题的原始研究论文。国内外大多数医学期刊都辟有综述栏目。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绝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综述的写作格式一般包括四部分,即前言、正文、小结、参考文献。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二、格式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前言 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主体 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

③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问题发展历史依年代顺序介绍,也有按问题的现状加以阐述的。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

三、写法

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下列几种:

纵式写法

纵是历史发展纵观,它主要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某一专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纵式写法要把握脉络分明,即对某一专题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动态作扼要描述,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发展趋向如何,对这些内容要把发展层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紧密衔接。撰写综述不要孤立地按时间顺序罗列事实,把它写成了大事记或编年体。纵式写法还要突出一个创字。有些专题时间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时就要抓住具有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详细介绍,而对一般性、重复性的资料就从简从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详略得当。纵式写法适合于动态性综述。这种综述描述专题的发展动向明显,层次清楚。

横式写法

横是国际国内横览,它就是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横式写法适用于成就性综述。这种综述专门介绍某个方面或某个项目的新成就,如新理论、新观点、新发明、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等等。因为是新,所以时间跨度短,但却引起国际、国内同行关注,纷纷从事这方面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如能及时加以整理,写成综述向同行报道,就能起到借鉴、启示和指导的作用。

纵横结合式写法

纵横结合式写法在同一篇综述中,同时采用纵式与横式写法。例如,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通过纵、横描述,才能广泛地综合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认识某一专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比较可靠的趋向预测,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无论是纵式、横式或是纵横结合式写法,都要求做到:一要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客观公正地如实反映;二要分析透彻,综合恰当;三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四要语言简练,详略得当。

总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四、书写规范要求:

一、论文版式、格式

1、字数:3000~5000字

2、论文开本

论文开本大小:210mm×297mm(A4纸)

3、标题:论文分三级标题

一级标题:黑体,三号或16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

二级标题:黑体,四号或14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

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或12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

4、正文字体:正文采用五号宋体,行间距为18磅;图、表标题采用小五号黑体;表格中文字、图例说明采用小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六号宋体

5、文中表格均采用标准表格形式(如三线表)

6、文中英文、罗马字符一般采用Time New Roman正体。

7、表格和图例有中英文对照。

二、论文的各组成部分与排列顺序

中文标题

英文标题

作者,单位(班级)

中文摘要

关键词

英文摘要

关键词

1引言

2正文

2.1

2.1.1

2.2

3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可顺序编码,即按文中引用的顺序编码。作者姓名写至第三位,余者写?,等?或?,et al.?。

连续出版物:序号 作者. 文题. 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专(译)著:序号 作者. 书名(,译者).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如何撰写综述性论文

第一部分 什么是综述?

综述,其中综是综合,述,更多的不是叙述,而是评述和述评。只评述还不够,还要就观点、材料和方法进行综述。?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

第二部分 综述的类型

文献综述有两种,一种是?大综述?,就一个领域的文献的总结。另一种是?小综述?。这个综述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向其他人介绍前沿,而是为了推出自己的论述和模型,是以述带论,就是说明现有的研究状况如何,缺在哪里,我准备做的贡献是什么。所以,这种综述

并不强求非常全面细致,而应该侧重介绍与自己的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献。

第三部分 综述的写作过程和方法

怎样写文献综述?形式可大可小,看8-10篇与科研课题相关的文献,进行高度的总和、概述、分析,从概念到理论,不要出现摘要堆积;在内容上,与科研课题结合起来。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经验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第四部分 综述的基本写作要求

文献综述特征

1.一般字数控制在4000-6000字左右;

2.以评述为主,不可罗列文献;

3.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4.中文参考15-20篇,英文参考20篇左右,文献要新,50%-80%最好为3年内的文献。

5.如果文献综述是为开题报告作准备,整篇文章建议为漏斗状结构,即?有什么研究进展,问题是什么,怎么找方向?。

第五部分 综述的写作技巧

1 题目

1.1 如果文章为结果论文

标题格式

a) Effect of (因素) on(观测项目)in(研究对象)Progress

b) (观测对象)in (研究对象) Progress

c) 无固定格式

1.2 如果文章为方法论文

标题格式

d) Methods for … Progress

2 摘要常用句型

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指出了…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

讨论了…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

在此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3 关键词 指能代表整篇综述意义的3~5个词语。

4 前言 4.1 内容:

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

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4.2 常用句式

…是…的重要研究内容

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

(深度上)…

(广度上)…

(有争论的问题)…

鉴于…的工作将对今后…研究意义以及…的现实应用意义

作者就…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5 正文

5.1 综述材料来源广泛,因此段落结构格式非常重要,举例如下表;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第五句 第六句

主题句 陈述理论1 研究支持1 陈述理论2 研究支持2 ,等。

主题句 研究支持1 研究支持2 研究支持3,等。例外情况

研究意义 主题句 研究支持1 说明理论1,等。主题句

5.2 纵横结合式写法

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

5.3 相关研究不必全部列举,每一个主题举2-5个有代表意义的研究。

5.4 常用句式

了解…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对认识…有重要的意义

…的特征可用…来描述,其中常用的有…

由于…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研究者通过…来描述各因素对…的影响

影响…的因素很多,下面就…进行论述

…不仅取决于…,而且受到…的制约

…与…有关

…是…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研究表明…

产生…的原因有…

6 结语

一般为展望结构,如果是开题报告前的文献综述,需要把想做什么阐述清楚。

1 综述的定义和特点

综述是查阅了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

综述的特点:

①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②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③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医学期刊登载的多为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3. 2 综述的内容要求

选题要新: 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撞车",即选题与内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

说理要明: 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论写.

层次要清: 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

语言要美: 科技文章以科学性为生命,但语不达义,晦涩坳口,结果必然阻碍了科技知识的交流.所以,在实际写作中,应不断地加强汉语修辞,表达方面的训练.

文献要新: 由于现在的综述多为"现状综述",所以在引用文献中,70%的应为3年内的文献.参考文献依引用先后次序排列在综述文末,并将序号臵入该论据(引文内容)的右上角.引用文献必须确实,以便读者查阅参考.

校者把关: 综述写成之后,要请有关专家审阅,从专业和文字方面进一步修改提高.这一步是必须的,因为作者往往有顾此失彼之误,常注意了此一方而忽视了彼一方.有些结论往往是荒谬的,没有恰到好处地反应某一课题研究的"真面目".这些问题经过校阅往往可以得到解决.

3 综述的格式和写法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前言: 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主体: 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②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

指明方向,搭梯铺路.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问题发展历史依年代顺序介绍,也有按问题的现状加以阐述的.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下列几种:

(1) 纵式写法 "纵"是"历史发展纵观".它主要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某一专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纵式写法要把握脉络分明,即对某一专题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动态作扼要描述,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发展趋向如何,对这些内容要把发展层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紧密衔接.撰写综述不要孤立地按时间顺序罗列事实,把它写成了"大事记"或"编年体".纵式写法还要突出一个"创"字.有些专题时间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时就要抓住具有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详细介绍,而对一般性,重复性的资料就从简从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详略得当.纵式写法适合于动态性综述.这种综述描述专题的发展动向明显,层次清楚.

(2) 横式写法 "横"是"国际国内横览".它就是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横式写法适用于成就性综述.这种综述专门介绍某个方面或某个项目的新成就,如新理论,新观点,新发明,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等等.因为是"新",所以时间跨度短,但却引起国际,国内同行关注,纷纷从事这方面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如能及时加以整理,写成综述向同行报道,就能起到借鉴,启示和指导的作用.

(3) 纵横结合式写法在同一篇综述中,同时采用纵式与横式写法.例如,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通过"纵","横"描述,才能广泛地综合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认识某一专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比较可靠的趋向预测,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无论是纵式,横式或是纵横结合式写法,都要求做到:一要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客观公正地如实反映;二要分析透彻,综合恰当;三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四要语言简练,详略得当. 总结: 主要是对主题部分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重点评议,提出结论,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参考文献: 写综述应有足够的参考文献,这是撰写综述的基础.它除了表示尊重被引证者的劳动及表明文章引用资料的根据外,更重要的是使读者在深入探讨某些问题时,提供查找有关文献的线索.综述性论文是通过对各种观点的比较说明问题的,读者如有兴趣深入研究,可按参考文献查阅原文.因此,必须严肃对待.

4 综述的写作步骤

选定题目 选定题目对综述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题首先要求内容新颖,只有新颖的内容才能提炼出有磁石般吸引力的题目.选题还应选择近年来确有进展,适合我国国情,又为本专业科技人员所关注的课题,如对国外某一新技术的综合评价,以探讨在我国的实用性;又如综述某一方法的形成和应用,以供普及和推广.选题通常有几种:一种是与作者所从事的专业密切相关的选题,对此作者有实际工作经验,有比较充分的发言权;一种是选题与作者专业关系不大,而作者掌握了一定的素材,又乐于探索的课题;还有一种是医学科学情报工作者的研究成果.

题目不要过大,过大的题目一定要有诸多的内容来充实,过多的内容必然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这不但增加阅读,整理过程的困难,或者无从下手,或顾此失彼;而且面面俱到的文稿也难以深入,往往流于空泛及一般化.实践证明,题目较小的综述穿透力强,易深入,特别对初学写综述者来说更以写较小题目为宜,从小范围写起,积累经验后再逐渐写较大范围的专题.此外,题目还必须与内容相称,贴切,不能小题大作或大题小作,更不能文不对题.好的题目可一目

了然,看题目可知内容梗概.

查阅文献 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对初学者来说,查找文献往往不知从哪里下手,一般可首先搜集有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教科书叙述比较全面,提出的观点为多数人所公认;专著集中讨论某一专题的发展现状,有关问题及展望;学术论文集能反映一定时期的进展和成就,帮助作者把握住当代该领域的研究动向.其次是查找期刊及文献资料,期刊文献浩如烟海,且又分散,但里面常有重要的近期进展性资料,吸收过来,可使综述更有先进性,更具有指导意义.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题目,查找内容较完善的近期(或由近到远)期刊,再按照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去收集原始资料.这样"滚雪球"式的查找文献法就可收集到自己所需要的大量文献.这是比较简便易行的查阅文献法,许多初学综述写作者都是这样开始的.另一种较为省时省力的科学方法,是通过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常用的检索工具书有文摘和索引类期刊,它是查阅国内外文献的金钥匙,掌握这把金钥匙,就能较快地找到需要的文献.此外,在平时工作学习中,随时积累,做好读书文摘或笔记,以备用时查找,可起到拾遗补缺作用.

查找到的文献首先要浏览一下,然后再分类阅读.有时也可边搜集,边阅读,根据阅读中发现的线索再跟踪搜集,阅读.资料应通读,细读,精读,这是撰写综述的重要步骤,也是咀嚼和消化,吸收的过程.阅读中要分析文章的主要依据,领会文章的主要论点,用卡片分类摘记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方法,重要数据,主要结果和讨论要点,以便为写作做好准备. 加工处理: 对阅读过的资料必须进行加工处理,这是写综述的必要准备过程.按照综述的主题要求,把写下的文摘卡片或笔记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条理化,力争做到论点鲜明而又有确切依据,阐述层次清晰而合乎逻辑.按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轮廓,再进行科学的分析.最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出自己的观点与体会,这样客观资料中就融进了主观资料. 撰写成文: 撰写成文前应先拟提纲,决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应重点阐明,哪些地方融进自己的观点,哪些地方可以省略或几笔带过.重点阐述处应适当分几个小标题.拟写题纲时开始可详细一点,然后边推敲边修改.多一遍思考,就会多一分收获.

提纲拟好后,就可动笔成文.按初步形成的文章框架,逐个问题展开阐述,写作中要注意说理透彻,既有论点又有论据,下笔一定要掌握重点,并注意反映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性,但对相反观点也应简要列出.对于某些推理或假说,要考虑到医学界专家所能接受的程度,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作为问题提出来讨论,然后阐述存在问题和展望.初稿形成后,按常规修稿方法,反复修改加工. 撰写综述要深刻理解参考文献的内涵,做到论必有据,忠于原著,让事实说话,同时要具有自己的见解.文献资料是综述的基础,查阅文献是撰写综述的关键一步,搜集文献应注意时间性,必须是近一二年的新内容,四五年前的资料一般不应过多列入.综述内容切忌面面俱到,成为浏览式的综述.综述的内容越集中,越明确,越具体越好.参考文献必须是直接阅读过的原文,不能根据某些文章摘要而引用,更不能间接引用(指阅读一篇文章中所引用的文献,并未查到原文就照搬照抄),以免对文献理解不透或曲解,造成观点,方法上的失误. 文摘的写作

1 文摘的用途 文摘是论文的窗口,读者通过它可了解论文所论述的内容,判断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有用.此外,文摘有助于读者掌握原文精华,节省大量时间,精力,也可为文献检索服务.

2 文摘的定义和类型

按国家标准,文摘的定义为:"以提供原文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蚊香重要内容的语义连贯的短问."因此,文摘是一篇简练准确的,具有自明性的独立短文,具有短,精,完整的特点.

文摘的要素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其他(讨论).

目的枣研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

方法枣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

结果枣实验,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观察的结果,得到的效果等. 结论枣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方向,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

其他枣不属于研究,调查的主要目的,但就其见识和情报价值而言也是重要的信息. 文摘一般分为报道性,指示性,报道/指示性3类.

报道性文摘:旨在向读者原文的定性,定量信息,基本上反映了原文的技术内容.概述文献的主要论点,过程和结果,给出主要研究目的和范围,主要内容,实验方法和过程,主要结果和现象,主要数据和结论.内容完整,可以独立使用.主要适用于描述以实验工作为内容的论文或其他反映单一主题的文献.撰写这类文献时,应将论文中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写得详细,而目的部分写得简单,甚至省略,字数一般在400字左右.

指示性文摘:旨在对文献得类型,涉及得主要内容或处理问题的方式等作一般陈述性介绍,不求列出更多的具体信息.这类文摘主要适合于概述,综述等文章,写作时应将目的部分写得详细,而方法,结果,结论部分写得简单,甚至从略,字数一般在200字左右.

报道/指示性文摘:为上述两类文摘得结合,对原文主要部分作报道性处理,其他部分作指示性处理,字数也是400字左右.

3 文摘编写注意事项

⑴ 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切不可加上文摘编写这得主观见解,解释或评论.如果一次文献有明显得原则性错误,可加"摘者注".

⑵ 要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得观点,删去本学科领域中已成常识的内容. ⑶ 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一般不分段落.书写要符合语法,合乎逻辑.

⑷ 用第三人称写作.

⑸ 术语,国名,地名,机构名,人名,缩略语,代号,译名等应按国家标准或参考权威工具书书写.尚未规范的词,应与一次文献一致.计量单位采用国家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应避免使用图表,公式,不注参考文献序号,若采用非标准的术语,缩写和符号等,均应在第一次出现时予以说明.

文摘的编写方法与步骤

方法 ①浓缩法:对一次文献所含有用信息按其重要性进行不同程度的浓缩.②移植法:将一次文献中有用信息密度最高的段落移入文摘内.③浓缩-移植法:部分浓缩与部分移植相结合的方法.

步骤 ①浏览一次文献.②分析文献主题:首先要找出文献中最核心的部分,即新思想,新发现,新方法,新材料等,还要找出有助于说明核心部分的参数何数据,然后才确定哪些内容必须反映,哪些内容可以压缩或省略.③总体构思:一般来说,一次文献的基本要素也是构成文摘基本要素.通过对一次文献的分析,综合后,就可以将分析,综合的结果写成一篇语言简练,语义连贯,逻辑性强的短文.医学论著中经常用表格,图示来表示结果,编写文摘时要将其归纳为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

五.范文

文献综述范文格式(1)

经济全球化理论流派回顾与评价(小二粗黑)

作者姓名(小四宋体)

(作者单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小五宋体)

摘要:我国已加入WTO,对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里处于弱势的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研究经济全球化问题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本文综合了18世纪以来各主要流派的经济全球化理论,并简要评价,提出我们的看法,以便为政府宏观引导企业微观决策以及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五号宋体)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经济一体化(五号宋体)

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目前经济全球化正向纵深层次发展。我国已加入WTO,一方面,成千上万的跨国公司蜂拥而至: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成百上千的我国企业走出国门:我国已渐渐融入世界经济这个大家庭中。但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政府一时也难以认清复杂的国际市场,因此,研究经济全球化理论已是十分迫切与必要。(内容部分小四粗黑,行距1.5倍下同)

一、经济全球化理论流派回顾(小四粗黑)

经济全球化理论在西方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在过去200多年的岁月里,各主要流派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立场对经济全球化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性质、不同内容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种流派: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经济学家的经济全球化理论

1.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全球化思想。我们可从马恩(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简称,下同)1845年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分析、表述"世界历史"的定义与特征里看出马克思对经济全球化的最初理解。他说:"......生产力的这种发展(随着这种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之所以是绝对必要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使贫困、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会重新开始争取生活必需品的斗争,也就是说,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其次,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普遍交往,一方面,可以产生在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现象(普遍竞争)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最后,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替代。"(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86.)恩格斯在其著作《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密地联系起来,致使每一国家的人民都受着另一个国家的事变的影响。"(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368.)由此可见,最初,马克思把经济全球化寓于"世界历史"之中,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各国人民的普遍交往、彼此紧密联系是世界历史的主要内容。恩格斯则认为,资本主义大工业是导致经济全球化的根本诱因,经济全球化的最根本内容和基础是以世界市场为纽带的世界性的物质生产和消费。1848年,马恩在其合著的《***宣言》中又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与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绝和对立日益消失。"(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267.)在马恩看来,只有在各地区、各民族广泛分工的基础上形成世界市场,才意味着从根本上消灭了各地区、各民族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从而最终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统一的世界市场;同时,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其他方面的交往必然也随之发展起来。由此可见,马恩在这里认识到了经济全球化与民族问题、国际分工的关系,并意识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非经济影响。马克思在其不朽著作《资本论》里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生产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以及它们的影响。他说:"现在,一切国外投资都已采取股份形式...",(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1030.)"成立国际卡特尔,例如英国和德国在铁的生产方面成立的卡特尔,使得英、德两国的铁产量飞速增长......"(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495.)。可见,马克思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主体:跨国公司的早期形式——卡特尔的性质与作用。后来他又指出,"资本输出的目的有两种,一种是作为支付手段或购买手段的输出,另外一种是作为投资为目的的输出。"(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653.)"资本输往国外......是因为他在国外能够按较高的利润率来使用。"(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285.)"生产的全球化使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代之而起的是使用来自世界各国原料的工业......生产的‘国界'因此被模糊。"(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497.)从以上论述看出,马恩不仅找到了经济全球化执行主体——跨国公司,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运行方式:生产全球化和资本运作全球化(商品资本、借贷资本、产业资本的全球化),而且还指出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对利润的追求以及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工业的影响。

2.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际,论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发展的新特点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联系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巴兰在其《增长的政治分析》中认为,不发达国家经济落后的根源是外来资本主义的渗透(即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它一方面攫取了很大一部分生产剩余,为发达国家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外来的破坏性竞争摧跨了发展中国家幼稚的民族工业。沙米尔〃阿明在其《世界规模的积累》、《不平等的发展》等著作中,论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对外扩张问题。他认为,资本对外扩张的原因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心"(宗主国)的结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它仅包含一种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二个特征是资本积累过程基本上是在宗主国内地产生的,竞争使得内地的利润率下降,使资本不得不寻求距离"中心"越来越远的市场。伊曼努尔在其著作《不平等交换:贸易帝国主义》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生产价格形成问题,论证了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交换剥削欠发达国家。美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伯克特在其题为《第三世界的金融限制和金融自由化:对新古典发展理论的批判》一文中指出,历史地看,全球范围内资本积累的不平衡发展限制了第三世界的工业化,从而妨碍了第三世界国家金融的自由发展,也导致这些国家颁布限制利率的政策。第三世界国家的金融发展及其政策其实是受它们各自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决定的。帕洛依克斯在其《世界范围的资本扩张》、《资本的国际化和社会资本循环》等著作中指出资本的国际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指商品资本被国际化,这引起世界市场的出现。第二阶段是货币资本循环被国际化,资本被迅速积累。第三阶段是生产资本的国际化,引起了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3.新马克思主义流派的经济全球化理论。S.Amin、A.Callinicos和S.Gill是该流派的代表。该流派的主要观点是,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就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帝国主义化,他们认为,今天的全球化代表了反动的全球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胜利(Callinicos,1994),其结果必然是不公平、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贫富两极分化,当今各国政府已经沦为国际垄断资本的代理人(Gill,1995)。所以,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西方文明(西方体制、西方观念等)的全球性扩张(Amin,1996)。

(二)古典或新古典经济学家的经济全球化理论

1.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喜图的经济全球化理论。首先,斯密的经济全球化理论体现在他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里。他在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里提出了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倡导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他还看到了对外贸易、世界市场对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意义。他说:"按照事物的自然趋势,进步社会的资本,首先大部分投在农业上,其次在工业

上,最后投在对外贸易上。"(注: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下卷,商务印书馆,1972,349.)他的经济自由主义在国际贸易上表现为主张自由地发展对外贸易,反对垄断和政府限制政策。他指出:"以某种形式把世界上最远的部分连接起来,让他们满足相互之间的需求,增加生活的乐趣,相互推动工业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总趋势就会使大家受益。"(注: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下卷,商务印书馆,1972,356.)可见,斯密不仅提倡国内贸易自由化,还主张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并对经济全球化的总趋势及其影响做了预测。其次,斯密的经济全球化理论体现在其倡导国际贸易的"绝对成本"理论中。他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而国际分工的基础则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增加物质财富。可见,斯密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自然资源或后天的生产条件,并指出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国节约资源、世界总产品和福利的增加。李嘉图认为,对外贸易是一国经济的重要补充,是一国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他还强调资本主义经济的自由发展与自行调节。在国际经济交往和经济政策上,他认为使国际贸易处于自由状态是最明智的选择,一国的繁荣不是由另一国的贫困来促进的,对贸易的自由不加束缚并制定开明的政策,才能最好地促进每个国家的福利与所有国家的福利。他说:"在商业完全自由的制度下,各国都必然把它的资本和劳动用于最有利于本国的用途上......它使得人们都得到好处,并以利害关系和互相交往的共同纽带把文明世界各民族结合成一个统一的社会。"(注: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2,113.)李嘉图在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优势"理论即相对成本说。他认为,在资本和劳动不能自由流动的假设前提下,即使一国在自然禀赋和生产条件与他国相比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仍然会进口产品,因为每一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产品,而应权衡利弊,按"两优取其更优,两劣取其次劣"的原则进行国际贸易。这样,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可见,李嘉图不仅认识到国际贸易的作用,提倡国际贸易的自由化,还希望国际贸易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他突破了斯密的见解局限,提出了符合国际贸易实际的"相对优势"理论,为后来西方各国国际贸易的增长与经济全球化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赫克歇尔与俄林的经济全球化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只是解释了贸易为什么会给贸易的双方带来好处,但并没有说明为什么这个国家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在生产那一种商品上也具有比较优势。赫克歇尔与俄林的要素禀赋说则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比较优势的源泉。它从一国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考察一国的比较优势。根据要素禀赋说,各国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种类和质量是不同的;国与国、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商品的价格差是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而产生各国商品价格差异的原因又是各国生产这些商品的生产诸要素的价格与配臵的比例不同。因此,每个国家或地区应利用它相对丰富的生产诸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利用其相对稀少的生产诸要素进行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因此,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生产和输出前面那些种类的商品,输入后面这些种类的商品。最后,他们指出,国际贸易的一般趋势是可以消除(即使是部分地)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别,从而使国际间商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三)当代经济学家的经济全球化理论流派

1.新自由主义流派的经济全球化理论。K.Ohmae和W.Grieder是该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经济和市场一体化,其市场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而是对双方都有利的"正和游戏",是世界资源的优化组合,绝大多数国家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得到长远的比较利益。他们还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进步的先驱,因为它正促使全球市场

与全球竞争的一体化的出现(Ohmae,1995;Grieder,1997)。新自由主义流派还大力赞美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功能,因为它确立了国际贸易的四项普遍性原则:即非歧视性原则、互惠性原则、透明性原则与公平性原则(Sachs and Waner,1995)。新自由主义派强调市场的作用,通过生产要素在市场上的自由流动达到资源的有效配臵。经济全球化意味着贸易、资本、技术、信息等冲出国界,生产国际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他们认为,自由贸易有利于发挥各国比较优势,而国际化生产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最优配臵,形成新的国际劳动分工,从而创造更多的利润,推动经济增长。

2.怀疑派的经济全球化理论。其代表人物是P.Hirst和G.Thompson。该流派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神话。首先,怀疑派从经济史的角度提出,20世纪以来的全球化并不是史无前例的,19世纪末的"金本位"时期就已经出现过全球经济、市场和金融的更高度的一体化。如果以商品贸易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作为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标志,那么,19xx年的一体化水平与19xx年的情况类似(Thompson,1996)。该派认为,如今的全球化充其量是一种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化(Hirst and Thompson,1996),或者只是一种区域化而已,因为它只是三大区域(欧洲、亚太和北美)的金融与贸易的合作(Boyer and Drache,1996)。而经济区域化却正朝着逆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因为今天的区域经济日益走向排他、封闭与保护。所以,目前的区域化不是全球化的发展,而是阻力(Gordon and Weiss,1998)。所以,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完全是一种错误的"夸张"(Hirst,1997)。同时,该派通过大量的定量研究,认为"全球化"学派所认定的国家弱化与消亡完全是耸人听闻、无知可笑的,因为这从根本上低估了国家和政府干预国民经济的持续性力量,目前所有国际间的经济交往只有依靠国家与政府的协调和推动,才能保证经济合作的正常运转。所以,政府决不是国际化被动的牺牲者,而是国际化的主要建筑师和设计师(Gilpin,1987)。

另外,怀疑派认为,国际化并没有使南北差距、不平等消失,相反,它意味着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经济边缘化的发展,因为贸易和资本更多地在发达国家间流动,并由此产生更强大的"排弱"效应(Hiest and Thompson,1996)。怀疑派还认为,在经济结构方面,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国际化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世界经济的不平等、不公正的旧秩序和等级结构。所以,所谓的经济全球化只能导致更极端的民族主义的兴起、促进世界文明分解成不同文化、宗教和种族的独立领地,而不是什么世界大同、全球文明一体化的出现(Huntington,1996)。

3.秩序转型派的经济全球化理论。其代表人物是Anthony Giddens、J.A.Scholte和M.Castells。该学派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推动社会、政治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并正在重组现代社会和世界秩序(Giddens and Castells,1996)。目前的经济全球化是史无前例的。跨国界的政治和社会正在对世界进行重大的调整,国际与国内、外交与内政的界线已不清晰,所谓的"国内外相交的事物"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意义上的"边疆",经济全球化正在促使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空间急剧扩大,成为影响一个社会和地区的决定力量(Rosenau,1997)。所以,该派认为,经济全球化正在产生一种强大的"转型"力量,导致世界秩序中的社会、经济与制度的剧变(Giddens,1996)。另一方面,这种世界秩序的剧变又充满着变数,因为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在根本上是一种偶然的历史进程,谁都无法预测它的发展方向与它所构建的新世界政治经济秩序(Ruggie,1996)。

二、对各流派经济全球化理论的评价及我们的观点(小四粗黑)

(一)对各流派经济全球化理论的评价

1.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经济学家经济全球化理论的评价。本文认为,马恩侧重从生产关系角度来考察经济全球化问题。他们抓住了资本的本质"夺得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并科学划分经济全球化的三个阶段:商业资本全球化、借贷资本全球化与产业资本全球化。因此,他们不但预见了分工、资本、市场全球化的趋势,而且还从商品经济和资本运动的规律性角度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根源。但他们毕竟受制于历史的局限性,无法提出有关经济全球化具体方

式的见解,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也分析较少。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经济学家较客观地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破坏了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攫取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剩余",并使发展中国家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但他们没有看到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新马克思主义派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是有失偏颇的,他们只看到西方文化、体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输入的负面作用,并把这种作用认为是主要的,而无视经济全球化对全球经济发展所起积极的、主导作用,最后得出一个悲观的经济全球化结论。

2.对古典或新古典经济学家经济全球化理论的评价。斯密和李嘉图都认识到对外贸易及其自由化的重要性,这无疑具有进步意义。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在当时对指导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他只看到了其对外贸易对各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掩盖了在一个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对外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及其工业化的负面影响。另外,在现代信息社会里,作为"绝对优势"的自然条件与生产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已退居次要地位。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无疑比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对国际贸易更深刻、更有见地,但他的理论建立在资本和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等一系列假设条件之上,因而大大降低了其理论的可操作性。赫克歇尔与俄林仅从生产的角度来分析国际贸易的产生,并认为国际贸易的结果导致各国各生产要素价格趋同,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他们没有揭示国际贸易中资本的作用,以及国际贸易对欠发达国家的不利影响。

3.对当代经济学家经济全球化理论的评价。新自由主义派认为,经济全球化从长远来看会使"绝大多数国家"受益,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先驱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从工业革命至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亚洲的欠发达国家仍陷于贫穷、落后之中。所以,这是经济全球化程度不够呢,还是应把"绝大多数国家"改为"少数国家"?本文认为至少应改为"部分国家"。怀疑派的一些观点也值得推敲:他们认为经济区域化阻碍了经济的全球化,其实,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是紧密联系、互为条件的。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经过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邻的两个区域又通过协议实现两个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以此类推,当全球经济都实现了一体化,经济的全球化也就完成了。秩序转型派肯定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经济、社会、政治的巨大影响,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同时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偶然的、其发展趋势是不可预测的,这就否认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可知性,显然是错误的。

(二)对经济全球化的几点看法

我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机制成为世界经济运行的主导规律时,全球经济走向紧密合作、相互依存的一种必然趋势。它在宏观上表现为各种生产要素如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在微观上表现为企业与企业之间在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既合作又竞争。有关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和特征,我们提出以下几个观点:1.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人类节约全球资源、保护全球环境与自身文明的一种进步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2.经济全球化本身是中性的,它只是经济上的合作与竞争,不存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性质之分、正确与错误之分、应该与不应该之分,至于在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不平等现象,是因为各国生产力水平差距的现实体现,属于人类道德调节的范围,需要通过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来解决。3.资本对利润的追逐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机;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率,从而保护环境是人们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动机;而科技革命是经济全球化的自然动机,同时也为经济全球化提供物质手段(通讯工具等)。4.经济全球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经济区域化仅仅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种方式里的一个环节),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是曲折、多变的,但其趋势是可以预测

的,也是可知的。5.经济全球化与各国经济国际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紧密联系,世界经济的发展将经历一个由浅至深的渐进过程:从国际化起步,发展到全球化,最后实现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Jeffrey Sachs:International Economics:Unlocking the Mysterise of Globalization [J].Foreign Policy,Spring,1998.

[2]Anthony Giddens:The Consequence of Modernity [M].Cambridge Press,1996.

[3]Samir Amin:The Challenge of Globalization [J].Cambridge Press,1996.

[4]Jeffrey.A,Frankel:Globalization of the Economy [N].NBER Working Paper,No.7858,August,2000.

[5]厉以宁.全球化与中国[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6).

[6] 李宗.论经济全球化[J].中国社会科学,1995,(1).

写文献综述及论文格式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的功能

牛顿说过:如果我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前人肩上的缘故。对于创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来说,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撰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需要做好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其一是要了解前人关于这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而不是重复别人走过的路。熟悉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可以避免重复研究的无效劳动,可以站在前人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研究。其二是要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入研究下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上述两项基础性工作,在文献综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文献综述是由学生通过系统地查阅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加工,从而撰写出综合性叙述和评价的文章。在文献综述中,要较全面地反映与本课题直接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年来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也要指出该课题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通过文献综述对中外研究成果的比较和评价,不仅可以进一步阐明本课题选题的意义,还可以为本课题组织材料、形成观点奠定基础。

文献综述的写作是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创作中一次重要的研究实践活动。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反映出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其中主要的则是中外文献阅读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文献类型与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

文献是指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知识的载体,是各种资料的总称。文献类型有许多分类法,从与撰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关系来看,需要弄清楚文献的三种分类法。一是按文献编辑与出版形式来分,可以分为正规文献与非正规文献。二是按文献使用的文字类型来分,可以分为中文文献与外交文献。三是按文献的加工层次来分,可以分为一次文献(原始文献)、二次文献(对一次文献加工而成的)与三次文献。

三次文献是通过利用二次文献,选用一次文献中重要的实质性内容,按照一定的需要和目的,经过深度加工而成的。三次文献综合性强,有分析、比较、鉴别、评价,有动态和前景展望,是很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对科学研究和论文的写作有重要的作用。文献综述就是一种三次文献。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下面三点。

第一,综合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同一课题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因此,要尽可能把所有重要研究成果搜集到手,并作认真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种流派的观点清楚明晰,不要遗漏重要的流派和观点。

第二,描述性。文献综述在对各种流派的观点作介绍时,应该保持这些观点的?原味?,这就要求对被介绍的观点作客观性的描述。因此,撰写文献综述,首先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转述各派的重要观点;同时,在归纳各种观点时要抓住要点,表述时应简明扼要。

第三,评价性。文献综述不能局限于介绍研究成果,传递学术信息,还要对各种成果进行恰当而中肯的评价,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文献综述重点在于?述?,要点在于?评?。由于评价的倾向性,通过文献综述,就会引导出对课题今后发展动向或趋势的说明。

(三)文献绕过收集材料的办法与写作要求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创作的材料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从社会调查与科学实验中获取直接材料,二是从各种文献中获取间接材料。文献综述所获取的材料主要是间接材料。 文献综述获取材料的方法之一是瞄准主流文献,如与该课题相关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研究报告、重要观点和论述等。充分地收集主流文献的相关资料,是写好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而言,在收集和阅读的主流文献中,要包括至少两篇以上外文原文文献。这个收集材料的方法,目标是解决文献综述的材料从哪里来。

文献综述获取材料的方法之二是日积月累、随时整理,如在平时学习时,要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要做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到开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时就已积累了大量的有用材料。这个收集材料的方法,目标是解决文献综述的材料组织和来源。

文献综述的写作应体现文献综述?综合性?、?描述性?和?评价性?这三个基本特征,做到尽可能把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搜集齐全,尽可能对各类观点作出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尽可能在客观描述各派观点的基础上作出评述,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阐述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文献综述主体部分的结构,应该包括该课题的?研究历史?

的回顾、?研究现状?的对比,以及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般地说,为撰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提供观点和材料的基础文献综述正文字数至少要在2000个字以上。而收集文献资料时所阅读的外文文献,要求对其中一部分外文文献进行翻译。翻译的英文文献要求达到10000个字符左右(或翻译成中文后至少在2000个汉字以上)。

文献综述范文格式(二)

××××××××(应用/研究)综述

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通讯地址

摘要(Abstract: 200-500 words):

关键词(Key words: 5个以内):

1 引言(Introduction):进行该项研究的意义(或者为什么要开展该项研究 /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2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Literature Review)

(1)国外(International):在国外,都有哪些人或者哪些机构在该领域做了哪些事,开展了哪些方面的研究,他们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建立了什么模型,使用了什么软件,解决了什么问题,优势在哪,不足又在哪,对于他们存在的不足,你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法。

方面的研究,他们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建立了什么模型,使用了什么软件,解决了什么问题,优势在哪,不足又在哪,对于他们存在的不足,你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法。

入研究。

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5 英文标题(包括作者姓名、单位和通讯地址)、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

(Title; Author’s name, affiliation and corresponding address; Abstract, Key words)。

3 未来展望(Future work):对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你认为未来可从哪些方面加以深



+ 更多类似范文
┣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附文献综述范文) 3300字
┣ 文献综述格式 900字
┣ 文献综述格式 900字
┣ 文献综述格式要求 3600字
┣ 更多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 搜索类似范文

改性壳聚糖富集研究综述_农科论文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10-4-7 2:41:42

改性壳聚糖富集研究综述

摘 要: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是一种天然高分子,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展,涉及的内容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本文综合概述了壳聚糖的结构、性质、富集及其化学改性的方法,简单介绍了它们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壳聚糖;富集;化学改性;应用。

引言:

壳聚糖具有许多独特的化学物理性质,根据其酸化、酉旨化和氧化、接枝与交联、经基化、经烷基化等反应还可制备成多种用途的产品,而且从氨基多糖的特点出发具有比纤维素更为广泛的用途。对壳聚糖的应用开发研究,自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就十分活跃,近年来国际更是十分重视对它的深入开发和应用。通过对甲壳质和壳聚糖进行化学修饰与改性来制备性能独特的衍生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应用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1、壳聚糖及其改性吸附剂

壳聚糖(chitosan)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属于碳水化合物中的多糖,是甲壳素N-脱乙酰基的产物,其学名是β(1→4)-2-氨基-2-脱氧-D-葡萄糖。

壳聚糖本身的基本结构是葡萄糖胺聚合物,与纤维素类似。但因多了一个胺基,带有正电荷,所以使其化学性质较为活泼。且因其聚合分子结合键角度自然扭转之故,对于小分子或元素会发生凝集螫合作用。根据甲壳素脱乙酰化时的条件不同,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和分子量不同,壳聚糖的分子量通常在几十万左右。但一般来说N-乙酰基脱去55%以上的就可称之为壳聚糖。

壳聚糖本身性质十分稳定,不会氧化或吸湿。鉴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优良的生理活性,在食

品、生物制药、水处理方面显示出非常诱人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对壳聚糖的开发研究十分活跃。

2、壳聚糖富集工艺的研究现状

由于壳聚糖吸附剂有以上的优点,学者们对其富集的工艺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李斌,崔慧[1]研究了以壳聚糖作富集柱,稀H2SO4为洗脱剂,稀NaOH 为再生剂,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简便、快速分离富集测定水中痕量Cu(Ⅱ)的方法,于波长325nm 处测定,检出限为

20ng·ml-1,线性范围为10~20μg·ml-1。此法的优点在于简便、快速、选择性好、经济实用、效果良好。但由于壳聚糖易降解,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流速控制难,富集效果不均一,空白大的问题。 王瑜[2]采用壳聚糖修饰钨丝基质螺旋卷,直接浸入含有痕量铜的pH 5.0的缓冲溶液中,经电磁搅拌富集一定时间后,将其转移至空气/乙炔火焰燃烧器上,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简便快速测定水中痕量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75μg/L;检出限为0.98μg/L。同一支钨丝螺旋卷重复涂敷壳聚糖富集Cu,RSD ( n = 6)为2. 7%。此法简单快速,选择性好,用于自来水中Cu2+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但成本偏高。

周永国等[3]研究了壳聚糖用于含重金属离子工业废水的处理[4~5]。提出了壳聚糖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水中痕量镉的新方法。回收率达98%,灵敏度0.021ug/L。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天然水中痕量镉的测定,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徐晶,王新省[6]报道了壳聚糖作在线微柱预富集柱填料,流动注射与火焰原子光谱联用

(FI2FAAS)测定痕量Pd的方法。当采样体积13.5 mL时,采样频率27/h,富集倍数49倍,线性范围0.01~0.4mg/L,检出限(3s,n =11)1.4μg/L,相对标准偏差1.26%和4.0%。

孙建民等[10]研究了壳聚糖对Cu2+、Zn2+ 、Co2+ 、Ni2+ 、Pb2+ 和Cd2+6 种离子的吸附行为,建立了壳聚糖柱同时分离6 种离子的火焰原子吸收法(FAAS)测定含量的分析方法,并应用于自来水和电镀废水中6种金属离子的分离和测定。徐晶等将壳聚糖装入微柱进行在线预富集,并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联用 ,用于催化剂样品中痕量Pd的测定。齐印阁等建立了壳聚糖分离富集丁二酮分光光度法测定Ni2+的新方法,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该法可用于天然水中痕量Ni2 +的测定。Minamisawa 等[13]利用壳聚糖定量预富集环境水样中微量Co2+ ,然后把洗脱的Co2+用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检出限达50ngPL。利用壳聚糖与Ru共沉淀分离后,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微量Ru,线性范围的上限达510μgPL。谢维新采用壳聚糖为凝聚剂,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聚沉速度快,沉淀较完全,容易过滤和洗涤,用于铁矿、粘土矿(SiO2含量在20 %以上)中的二氧化硅测定,结果均较好。

但由于壳聚糖粘度大,分子刚性差,在偏酸性的溶液中, 壳聚糖由于分子中的氨基( -NH2) 易质子化( -NH3+) 而溶解, 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但利用壳聚糖重复单元上的羟基和氨基,可对其进行交联、接枝、酯化、酰化、醚化等化学改性,制备出具有不同理化特性的壳聚糖衍生物, 或与机械强度高的高分子化合物,通过物理混合制备成微球或微球的办法后,提高了机械强度或吸附能力,从而延伸了壳聚糖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就是改性壳聚糖。

3、壳聚糖的改性

① 化学改性:

共聚壳聚糖:壳聚糖与含有乙烯基的单体进行共聚反应,从而使壳聚糖具有某些特殊性能。 壳聚糖酯化:甲壳素/壳聚糖与脂肪族或芳香族酰氯或酸酐反应,所生成的酰化产物具有许多新的用途。

壳聚糖醚化:甲壳素/壳聚糖中的羟基与卤代烃或醇反应,可生成醚,广泛用于日化工业。

化学交联改性:就是壳聚糖与戊二醛、环氧氯丙烷等发生交联而制得的外观类似树脂的白色或浅黄色粉末,理化性质与壳聚糖有明显差别,它不溶于水、酸、碱溶液。

②壳聚糖的物理改性

壳聚糖与膨润土复合:根据膨润土层间阳离子的可交换性,利用壳聚糖在酸性溶液中带有正电荷的特性,将壳聚糖负载在膨润土上,制成固体复合吸附剂。

壳聚糖与PVA复合:制备壳聚糖/PVA微球,因PVA机械强度高,PVA分子中丰富的-OH与壳聚糖分子中的-OH、β-O、-NHR,形成氢键与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的缘故,在维持其功能性的同时,其耐酸碱性能与机械强度也明显提高。

4、改性壳聚合糖的富集工艺研究现状

梁勇等[24]以壳聚糖为原料,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后与N,N二乙基胺环氧丙烷作用,合成了以壳聚糖为母体的凝胶型PCON螯合树脂。PCON螯合树脂用5 %的盐酸清洗后,在pH =1110±012范围内,对Ag+的富集率高达9818±110%,在超声波振荡下,4min即达到富集平衡。吸附后的PCON溶于1ml015%HNO3溶液中,以悬浮液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GFAAS)测定。采用标准曲线法与标准加入法测定自来水中银的含量,所得结果相吻合。

张淑琴等以4,4′-二溴二苯并18-冠-6为交联剂,合成了一种新型冠醚交联壳聚糖(DCTS)。它兼有冠醚和壳聚糖两类化合物的优点,具有同时测定不同形态化学组分,不需要化学分离和引入过多试剂,可以进行直接富集,且有操作简便等特点。

杨宇民等[26]利用巯基壳聚糖对Pb2+和Cd2+的吸附特性,建立了巯基壳聚糖分离富集原子吸收

光谱法测定天然水体中Pb2+和Cd2+的新方法,并研究了最佳吸附和脱附条件。该法对Pb2+和Cd2+的准确检测下限可达到1.00μg/L和0.050μg/L,回收率分别达到96.5%和97.6%。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实际水样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结果。

5、改性壳聚糖的应用

壳聚糖自然资源丰富,在研究角度和实用角度都有着巨大潜力。在生物、食品、医药、废水处理、纺织、造纸等领域中均有一席之地。19xx年,日本首次将壳聚糖作为絮凝剂处理废水,并于同年在关国波士顿召开有关甲壳素、壳聚糖的会议,从那时起,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应用就得到较快的发展。国外的化妆品行业已经大量采用壳聚糖,如德国的WELLA及日本的姿生堂等公司,据统计日本每年约有100t壳聚糖衍生物用于化妆品工业中;壳聚糖具有广谱抗菌性,对多种细菌生民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用来对织物进行抗菌防霉整理。

参考文献:

[1] 李斌、崔慧:壳聚糖富集FAAS法测定水中痕量Cu(Ⅱ).理化检验2化学

册,2001,37(6):253~254。

[2] 王瑜:壳聚糖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痕量铜.分析化学(FENXIHUAXUE).研究简报,2005,(33):872~874。

[3] 周永国、杨越冬等:壳聚糖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天然水中痕量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8,34(6):256~257。

[4] Couglin R W,Deshaies M R,Davis E M,Environmental Progress,1990,9(1):35.

[5] 周永国、杨越冬等:河北大学自然报(自然科学版),1994,14(2):30。

[6] 徐晶、王新省:流动注射壳聚糖在线微柱预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钯.分析化学(FENXI HUAXUE)研究报告,2004,32(2):157~160。




第二篇:综述类论文范文 8600字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

系 别:

专业名称: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评 阅 人:

成 绩:业

二OO 论 年 月 日 文

评阅人评语:

评 阅 人: 年 月 日

目 录

摘要: ................................................................................................................. 3 关键词: ............................................................................................................. 3 前言 ..................................................................................................................... 3 1 环境应激及对策 ............................................................................................. 3

1.1 常见的环境应激 ................................................................................... 3

1.2对策 ........................................................................................................ 3 2 饲料因素 ......................................................................................................... 4 3 药物不良反应 ................................................................................................. 4 4 疾病因素 ......................................................................................................... 4

4.1 新城疫(ND) ....................................................................................... 4

4.2 禽流感(A1) ....................................................................................... 5

4.3 传染性支气管炎(IB) ....................................................................... 5

4.4 传染性喉气管炎(ILT) ..................................................................... 5

4.5 传染性鼻炎(IC) ............................................................................... 5

4.6 减蛋综合症(EDS-76) ....................................................................... 6

4.7 鸡痘(POX) ......................................................................................... 6

4.8 大肠杆菌病(E.C0li) ....................................................................... 6

4.9弯杆菌性肝炎(CH) ............................................................................ 7

4.10 马立克氏病(MD) ............................................................................. 7

4.11禽脑脊髓炎(AE) .............................................................................. 7

4.12白冠病 .................................................................................................. 7

第1页

4.13脂肪肝综合征(FLS) ........................................................................ 8

4.14 输卵管囊肿 ......................................................................................... 8

4.15 产蛋疲劳症 ......................................................................................... 8 参考文献: ......................................................................................................... 8 致 谢 .......................................................................................................................................................... 9

第2页

蛋鸡产蛋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就环境因素、应激、饲料、药物、疾病等几个方面,对高产蛋鸡群产蛋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蛋鸡;产蛋;对策

前言

产蛋是性成熟后母鸡的正常生理机能之一。鸡群在开产后产蛋率逐渐增加并进入产蛋高峰期,优良蛋鸡的高峰期产蛋率应在92%~96%左右,维持一定时间后,产蛋率逐渐下降,进入一个产蛋率相对稳定的时期。

在产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产蛋鸡群产蛋率突然下降的情况。除了因减少产蛋而直接带来的经济损失外,更重要的是产蛋率突然下降常常是某种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在鸡群中传播的先期症状之一,如不及时诊治,将会造成较大甚至难以估计的严重后果。 1 环境应激及对策

1.1 常见的环境应激

持续高温(超过30℃)或低温(5℃以下),闷热,湿度过高,机体难以适应而影响产蛋。

1.1.1 通风不良 舍内氨气浓度过大,刺激损伤呼吸道粘膜造成应激,影响产蛋。

1.1.2 光照 光照能刺激性腺激素分泌,所以对产蛋鸡产蛋性能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产蛋期光照时间一般采用16h,光照强度10~20lx。

1.1.3 饮水不足 水是鸡蛋重要组成成分和保证鸡体生命不可却少的物质,突然断水或较长时间饮水供应不足,均可造成产蛋率下降。

1.1.4 免疫接种 即所谓免疫应激,在免疫接种后,有的出现精神不振、食欲缺乏,有的可出现产蛋率下降。

1.1.5 其他 强烈声响、惊吓、扑捉、突然停电熄灯、操作程序发生较大变化等因素造成应激综合症,亦可导致产蛋率突然下降。

因各种环境因素的应激所致产蛋率突然下降时,剖检资料表明:母鸡的卵巢、输卵管及其他内脏器官无明显变化。

1.2对策

注意夏季防暑降温(如安装排风扇、湿帘系统等),饲喂抗热应激添加剂(如电解

第3页

多维、热益舒、小苏打等)和冬季防寒保温;加强舍内空气流通,以保证空气新鲜;

根据当地日照长短,适当补充人工光照以保持足够的光照时间和强度;供给充足、清洁饮水,保持环境安静,尽量避免因惊吓等造成的应激;产蛋鸡的免疫接种应在接种时间、疫苗种类、接种途径等方面多加注意,以减少应激。

2 饲料因素

突然更换不同厂家的饲料、日粮中饲料组成成分突然改变或饲料发霉变质均可引起产蛋下降。剖检时卵巢、输卵管和其他内脏器官无明显变化。

对策:在产蛋期不要轻易更换饲料和改变饲料组成成分,若需要更换饲料应逐渐过渡进行。饲料应存放在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严禁饲喂霉变饲料。

3 药物不良反应

某些药物对产蛋鸡生产性能有一定影响,甚至会导致产蛋率明显下降。如磺胺类药物、金霉素、丙硫苯咪唑等药物用于产蛋鸡群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产蛋下降。有资料表明,用磺胺二甲嘧啶3~5d可导致产蛋率下降10%一20%,而用金霉素以100X10—6拌料饲喂5d,产蛋率下降20%~30%,用丙硫苯咪唑(30mg/kg体重)进行驱虫后,产蛋率可下降30%左右。

对策:防治疾病时,应注意对产蛋鸡群合理用药,尽量避开对产蛋率影响大的药物。选用安全、有效对产蛋率无影响或影响轻微的药物。

4 疾病因素

多种疾病可致鸡群产蛋率下降,但在流行病学、症状和剖检上又各有其特点和不同之处。

4.1 新城疫(ND)

由新城疫病毒引起。无季节性,不分品种和年龄均易感。产蛋鸡群较多见非典型ND,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且病变不典型。主要表现为产蛋率下降(20%~40%,可持续1~2个月)和腹泻,少数伴有呼吸道症状。剖见时常见卵泡充血和卵黄性腹炎,盲肠扁桃体和直肠粘膜出血。典型ND则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超过90%,产蛋率锐减(下降50%~90%),甚至接近停产。呼吸时发出特殊的“呜-呜”声,嗉囊积水积气,拉绿色粪便,特殊的神经症状(扭头、歪颈、转圈等)和腺胃出血、肠道出血、溃疡,卵泡严重出血或卵子破裂引起卵黄性腹膜炎。

第4页

对策:一旦发病尽快用属于Ⅳ系的一些毒株疫苗(N79、Clone-30、V4、La Sota等)3~4倍量紧急免疫接种可减少死亡。必要时用抗ND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肌注也能控制本病发展,待疫情稳定后再用疫苗接种。

4.2 禽流感(A1)

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本病的特点是病毒具有多型性(亚型多、各亚型毒力差异大)、易变性(病毒可通过基因重排、基因置换使其抗原性和致病性发生变异)和临诊症状多样性。本病无季节性,不分品种和年龄均可发病。临床症状变化很大,与病毒毒力、有无混合感染、年龄等因素有关;强毒株所致高致病性AI传播快(3~5d全群感染发病)、病程短(1~2d),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高达90%~100%;产蛋率大幅下降(50%~70%以上)甚至停产;病鸡不食,呼吸道症状明显,冠、髯发紫,头部肿大,震颤或共济失调,脚鳞有紫色出血斑。剖检时有全身败血症病变,头部、颜面部皮下胶样或出血性水肿,腺胃出血、胰脏有出血、坏死,明显的卵黄性腹膜炎和卵子严重充血。弱毒株所致低致病AI则有消化道、呼吸道一般症状,产蛋率下降15%~35%左右,且可持续3—6周;软壳蛋、畸形蛋增多、蛋壳色泽变浅;死亡率0 ~15%左右。剖检时较为常见的是输卵管炎(内有脓样或干酪样物)和卵黄性腹膜炎。

对策: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用于当地毒株血清型一致的灭活疫苗免疫接种可有效预防本病发生。对低致病性AI用金刚烷胺有一定效果,抗菌类药物可控制细菌继发感染。

4.3 传染性支气管炎(IB)

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产蛋鸡群发生本病时,常先有突然发生、迅速传播至大部分鸡出现的明显呼吸道症状(咳嗽、喘气、呼吸啰音等,约一周后上述症状减轻,但随之出现产蛋率明显下降(下降20%~50%),且可维持2~4周左右,蛋壳褪色变浅、畸形蛋、沙壳蛋增多;蛋清稀薄如水;母鸡很少发生死亡。

对策:可选用中西药结合抗病毒和对症疗法。

4.4 传染性喉气管炎(ILT)

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产蛋鸡群发生ILT时,除产蛋率下降10%~60%(多为20%~30%左右),可持续4—8周左右外,最突出的症状是病鸡有特殊的伸颈张口吸气姿势,强烈的咳嗽至咳出带血的痰或血凝块(丝):急性病程5—10d,死亡率达10%~30%左右。剖检时可见喉头、气管有出血、溃疡或干酪样物。

对策:可选用中西药结合抗病毒和对症疗法。

4.5 传染性鼻炎(IC)

第5页

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发病率较高,传播较快。病鸡颜面部及眼睑明显肿胀,有时可见肉髯和下颌肿胀。流鼻液、甩头,鼻孔周围有鼻液痂痕。产蛋率下降10%—40%不等,若无并发症一般不发生死亡或很少死亡。剖检时可见鼻腔、眶下窦有脓性或干酪样物;卵巢、输卵管及其他内脏器官均无病变。

对策:已有疫苗用于本病预防。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和多种抗生素均有良好治疗效果,但应注意用够时间和疗程(一般不少于7d),否则可能复发。

4.6 减蛋综合症(EDS-76)

由腺病毒(减蛋综合症病毒)引起。本病多见于刚产蛋或刚进入产蛋高峰期的青年母鸡群;母鸡无任何临床症状;产蛋率突然下降10%—40%不等。若在产蛋高峰期之前发生本病则无产蛋高峰期出现。产蛋下降可持续4—12周左右。畸形蛋、薄壳蛋、软壳蛋增加,蛋壳色泽变浅。剖检时可见卵巢、输卵管萎缩、变小或有输卵管炎;其他内脏器官均无病变。

对策:尚无特效药物治疗。110~120日龄时用灭活苗免疫接种对预防本病有良好效果。

4.7 鸡痘(POX)

由禽痘病毒引起。产蛋鸡群发生鸡痘时产蛋率下降10%~40%不等,并可持续4~8周左右,但一般无畸形蛋、软壳蛋增多或蛋壳褪色变浅的情况。鸡群的食欲、精神、粪便基本正常。皮肤型鸡痘在鸡冠、肉髯等处有特征性丘疹样结节一痘庖,一般不引起死亡;毡腿型则在口腔、咽喉有黄白色干酪样假膜附着,呼吸时有“嘎嘎”声,严重时可因假膜脱落堵塞气管而窒息死亡。剖检时皮肤型可见局部痘庖;粘膜型除可见口腔、咽喉的黄白色假膜外,有的在气管粘膜亦可见痘斑(庖)。其他内脏器官均无病变。

对策: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已有疫苗刺种用于本病预防。病毒灵、病毒唑以及中药“鸡痘散”等可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

4.8 大肠杆菌病(E.C0li)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产蛋鸡主要表现为输卵管炎和卵黄性腹膜炎。鸡群产蛋率下降,畸形蛋、沙壳蛋增多。病鸡腹部膨大,下垂呈企鹅状,产重者可发生死亡【9】。剖检时可见卵泡严重充血、变形和严重的卵黄性腹膜炎,腹腔内有污黄色干酪样物,甚至器官之间广泛粘连;输卵管内有脓样或干酪样物或畸形蛋。

第6页

对策: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某些抗生素对治疗本病有较好效果。但大肠杆菌易产生耐药性,故最好先做药敏试验,再选用高敏药物使用。改善饲养、卫生状况和用与当地流行血清型一致的灭活苗免疫是预防本病发生的两个重要方面。

4.9弯杆菌性肝炎(CH)

由空肠弯杆菌引起。多见于青年产蛋鸡群;产蛋率明显下降达25%~35%,可持续1至数周;蛋外观无异常;个别鸡突然死亡,死亡率2%~5%左右。剖检时见肝脏肿大,有特征性星状或菜花样黄白色坏死区,被膜下常有出血,甚至肝破裂出血,以致腹腔中有血凝块。卵巢、输卵管及其他内脏器官无病变。

对策:目前尚无疫苗预防。治疗时,可选用氟苯尼考、氟哌酸、庆大霉素、金霉素、甲硝唑等药物,最好进行药敏试验后确定用药。

4.10 马立克氏病(MD)

由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产蛋鸡群发生MD时较多见伸颈型和内脏型,,而皮肤型和眼型较少见。多在90~160日龄发生,180日龄以后发病的情况也有发生。一旦发病,病鸡基本停止产蛋。神经型病鸡肢体麻痹,呈现特殊的“劈叉”姿势;内脏型病鸡则呈贫血状、极度消瘦、病程较长,终因极度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达100%。剖检时,神经型可见患侧坐骨神经、腰荐有经肿大;内脏型则在卵巢、肝、脾、心脏、腺胃、肺等处形成肿瘤,尤其肝、脾、肾因肿瘤组织增生致使器官明显肿大可达数倍。

对策:尚无有效药物治疗。一旦发病,淘汰病鸡,按章处理疫苗预防本病。

4.11禽脑脊髓炎(AE)

由禽脑脊髓炎病毒引起,主要侵害幼龄鸡(多见于1~2周龄),以共济失调和全颈部震颤为主要特征。产蛋鸡感染可出现暂时性产量下降(产蛋率下降5%~10%左右,持续l~2周后可恢复原产量水平,但采食量、粪便、呼吸等基本正常,亦无神经症状,蛋壳色泽无异常,一般无死亡;剖检时卵巢、输卵管及其他内脏无异常。

对策:尚无有效药物治疗。抗菌药物用于防止继发感染,现已有疫苗用于本病预防,12日龄用冻干苗,开产前甩油乳灭活苗免疫接种。

4.12白冠病

由住白细胞原虫引起的血液寄生虫病。国内发现的有卡氏和沙氏两种住白细胞虫。本病季节性明显,气温20℃以上时,是本病媒介库蜢和带蚋活动繁殖猖獗的时期,也是本病发病严重的季节。产蛋鸡群发病后,产蛋率下降10%~40%不等;病鸡鸡冠苍白,血液稀薄;拉绿色稀粪;死前咳血;产蛋鸡死亡率一般不超过2%~5%,剖检时可见胸

第7页

肌、腿肌、肠系膜、腹腔浆膜、胰脏等处有针头至粟粒大小的红褐色点状结节(巨型裂殖体),有的肾脏严重出血导致腹腔内积有血凝块。

对策:预防和治疗均可甩泰灭净、强力启冠灵、中药自头翁散等。

4.13脂肪肝综合征(FLS)

因蛋鸡脂肪代谢障碍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其特点是鸡群外观体况良好,吃料正常甚至增加,呼吸、粪便亦无异常。体重普遍超标或过度肥胖。产蛋率明显下降,从80%~85%突然下降到40%~55%左右。有的突然死亡,且多为休况良好者,死亡率一般不超过3%。剖检时可见鸡体内有多量脂肪沉积;肝肿大,黄色,易破碎如泥而有油腻感;有的肝脏破裂出血,在腹腔内形成血凝块。

对策:日粮中适量添加氯化胆碱、VE和肌醇;调整日粮配方;降低能量摄入

和适当限饲。

4.14 输卵管囊肿

病因尚未完全清楚。据报道,大肠杆菌病、衣原体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后

遗症、激素分泌紊乱等均可引起本病;多见于初产鸡,群。一旦发生本病,产蛋率明显下降(10%~30%)或不出现产蛋高峰期。鸡群食欲、精神、呼吸、粪便等均无异常。病鸡产蛋停止,腹部膨大下垂,触之柔软有波动感。剖检时可见输卵管壁薄如纸,因大量积液呈透明水囊状,积液可达400~500m1以上。

对策:淘汰病鸡;饲料中适量添加抗菌类药物。

4.15 产蛋疲劳症

多见于笼养鸡群,主要发生于产蛋高峰期或高产母鸡。因饲料中缺钙和VD3

以及钙磷比例不当所致。鸡的精神、吃料量、呼吸、粪便等均基本正常,一般无死亡。但出现蛋重减少,产蛋下降,薄壳蛋、破损蛋增多,而蛋壳色泽、蛋清品质未见异常。剖检时卵巢、输卵管和其他内脏无异常。

对策:注意日粮中含钙量、钙磷比例及VD3水平,适当添加电解多维、中药

激蛋散等,可使鸡群补充营养,恢复体力,促进排卵,增加产蛋。

参考文献:

[1]甘孟侯.中国禽病学I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朱坤熹.禽病防治[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

第8页

[3]林永祯.禽病传染病学[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9.

[4]刘明生.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治[J].养禽与禽病防治,1999(4):10—12.

[5]金卫洪.氯丙嗪治疗高产蛋鸡的惊恐症[J].养禽与禽病防治,1997,7:27.

[6]王瑞华.蛋鸡蛋量突然下降的原因探讨[J].养禽与禽病防治, 2001,9:12-13.

[7]薛凌壮.影响蛋鸡产蛋性能与鸡蛋品质的因素[U].养禽与禽病防治, 2000,8:20.

[8]曹同德.蛋鸡产蛋性能下降的原因及其对策[J].养禽与禽病防治, 2003,12:22-23.

致 谢

本论文的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论文的形成是在×××老师支持、鼓励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论文完成的过程,??????

第9页

辽 宁 农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评审表

综述类论文范文

+ 更多类似范文
┣ 论文综述 2600字
┣ 综述论文 800字
┣ 论文综述 1600字
┣ 综论文综述 5300字
┣ 更多论文综述范文
┗ 搜索类似范文


  本文关键词:综述论文格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5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ieribaike/245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3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