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手机阅读对大学生学习习惯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09 07:27

1 引言

随着中国移动、联通等通讯公司 4G 网络的推出,更进一步的推动了手机阅读的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N)2015 年 7 月公布的第 36 次互联网大调查显示,截止 2015 年 6月,我国应用互联网的人群达 6.68 亿,半年共计新增 1894 万人,与此同时,应用手机上网的人数也依然保持着增长状态,规模达到 5.94 亿,与 2014 年底相比增加了 3679 万人,由此数据可以得出,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它的增长也在提升,由 2014 年的 85.8%提升至 88.9%。②在全民阅读行动的不断宣传与倡导下,人们开始注重了阅读。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应用电子设备新媒体进行阅读。在 2015 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人们开始对数字化阅读的接触率也越来越高,成人手机阅读的接触率首次超过了 50%,达到了 51.8%,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了半小时。③新媒体阅读的出现让全民的阅读得到了很好的落实,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达到了 6.8 亿,人们通过手机进行资料的查询以及新闻信息的阅览,使不同文化的群体也学会了应用现代化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使阅读更加的基层化,更加的深入人心。根据用户年龄的分布图上来看我国使用手机的群体,我们可以得出在所有的阅读群体中青年群体占了主要的部分,他们的年龄大多是 18 岁到 35 岁之间,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此年龄段的人群对手机利用程度和阅读习惯有关,如图 1-1 显示。④

手机阅读对大学生学习习惯影响研究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国内关于手机阅读与学习习惯的研究

通过对以上表 2-1 表、2-2 和图 2-1 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结论:1. 通过对“手机阅读”与“学习习惯”文献相关信息的筛选我们可以看出,研究者对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呈增长的趋势,从发表年度中可看出,每年的研究成果相比前一年的几乎都持着上升的趋势。2. 从学科类别中我们可以看出,关于“手机阅读”的研究在经济和技术类领域的研究成果相比其他领域的研究要多一些,如在信息经济与邮政经济中的研究高达 117 篇,而像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涉及的相对比较少。关于“学习习惯”的研究就比较倾向于教育领域的研究,如初等和中等教育研究成果都达到了上千篇。3. 关于“手机阅读”与“学习习惯”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主要还是以期刊为主,在硕博论文的研究方面还是比较少,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内研究者对此领域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因此,对此方面的研究深度和高度还有待一步的加强。4. 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从表 2-1 中我们可以看出,关于“手机阅读”的相关领域研究涉及的很广,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不管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开始注重阅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倡导全民阅读”已经不再是一个口号,从研究的相关成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方面的研究一直不断上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关于阅读手段的选择也变得多样化,相应的此方面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受关注,但是有些领域的研究还是存在着缺乏,如媒介阅读、泛阅读、超阅读等。

2.2 国外关于手机阅读与学习习惯的研究

阅读问题的研究在国际范围内引以重视是在 1955 年,那时美国纽瓦克国际阅读学会成立了,这个学会的成立使阅读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到 1971 年麦克.哈特将一些没有版权问题并且对人们有意义的书的文字内容输入了电脑,然后放到了网上供人们免费的去阅读和下载,由此就出现了电子书。⑤随即学术界又开始了对数字阅读的研究,开始对手机阅读进行关注是在 2000年日本的第一部手机小说的发行引起的。日本学者伊藤认为手机小说在日本慢慢盛行主要是因为日本拥有的高品质的媒体和阅读工具驱使人们有较强的文化很想并且也意愿去体验这种高科技,希望这种高科技能给自己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希望通过手机阅读这个平台能拥有自己的空间。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出现手机小说的热潮,和日本当地的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也取决于移动通讯的快速发展。

3 相关理论研究与概念界定................. 17

3.1 相关理论研究.............. 17
3.2 相关概念界定.......... 18
4 研究设计...................... 23
4.1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2 3
 4.2 问卷设计...................... 25
4.3 数据收集........................ 27
5 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29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29
5.2 信度分析...................... 30
5.3 效度分析........... 31
5.4 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分析.............. 34
5.5 各影响因素与学习习惯的相关分析........ 35
5.6 手机阅读对大学生学习习惯影响的回归分析...................... 37

5 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在调查最终数据的分析中采用的软件是 SPSS 统计软件(SPSS19.0),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所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对所调查的样本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对进行问卷的信效度分析后然后用因子分析对假设因素个数进行验证,对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相关分析,最后用回归分析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 473 份,,通过对有效问卷的整理,从中我们首先对调查样本的基本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主要有调查样本的性别、学校类别、年级、专业、学校所在地以及使用手机阅读的频率等。详细的统计结果见表 5-1。

5.2 信度分析

信度最早是在 1904 年由斯皮尔曼引入心理测量的,我们常见的测量信度的方法有四种,分别为重测信度法、复本信度法、折半信度法和克伦巴赫α信度系数法。本文采用的测量信度的方法为克伦巴赫α信度系数法。测量信度的可靠性是否符合要求,它也有自己的判断标准,α信度系数在 0—1 之间,当信度系数的值越接近 1 时,则表明其测量的可靠性程度就越高,问卷一定可以适用,信度系数在 0.9 以上的,则该测验的信度就较好;若信度系数在 0.8 以上的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信度系数在 0.7 以上的,则表明该测验要进行较大的修改,但还没有失去其价值;如果信度系数小于 0.7 的话,最好将其弃之。本文具体的信度系数情况如下表 5-2 所示。

......


6 总结与展望


本文首先介绍了手机阅读最近的发展情况,从这些发展情况中我们才可以对自己的研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我们确定了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然后从手机阅读以及学习习惯的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手机阅读对大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手机阅读对大学生学习习惯影响的假设并对其构建了模型。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设计了关于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并且应用传统的调查方式和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了问卷调查,然后应用 SPSS 统计软件对其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从中验证了所提供的四个假设影响因素与模型是成立的。现将本研究的结论进行如下简述:1. 本研究将手机阅读看作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进行的,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是在校的大学生,这也是目前统计中使用手机阅读人群最多的群体。这些用户使用手机阅读的频率也比较高。2. 为了更好的进行后续的研究,我们对阅读、数字化阅读、手机阅读以及学习习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3. 我们在自控式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的基础上对手机阅读对学习习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设计,首先对研究进行假设,假设本研究的影响因素有手机基本性能、个人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媒介因素,认为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的学习习惯都有着正向的影响并进行了模型的构建。其次是通过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设计,并进行了数据的收集。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11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111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e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