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浅析商周至唐代少数民族美术与中原地区美术的交融影响

发布时间:2016-03-16 09:41

第一章古代少数民族美术与中原美术的融合

第一节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北方草原青铜艺术
考古史学资料表明,中国北方草原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金属冶炼技术,青铜器的出现大体与中原地区同期,北方草原青铜艺术有其自身发展的渊源,同时也与中原青铜艺术相互影响与融合。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艺术风格的草原青铜器出现在西周至春秋时期,证明鼎盛时期的草原青铜文化出现在这一时期。随着北方草原地区与中原地区、西方国家的文化交往,青铜器与亚欧草原的艺术风格达到一致并有所创新,草原青铜芝术与汉族的青铜器艺术互相借鉴,使民族文化得到了加强,同时获得制作技巧的深入交融,在这种开放而宽松的社会环境下,促使草原青铜艺术形成了独特的多样性艺术面貌。创造了比较丰富的青铜艺术的少数民族,当推雄踞我国古代北方的匈奴。匈奴,在秦^时期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军事、政治极为强盛,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占据大漠南北,以匈奴^狄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创造的青铜器艺术,是我国青铜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巧志性特点是"动物风格"。这种风格的青铜器以鄂尔多斯青铜器为典型代表,象征权利的青铜刀具一一鄂尔多斯靑铜小刀(如图1)是匈奴青铜文明的主要文化遗存。整体造型丰富多变,以动物造型、纹饰为主。
...........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美术与中原美术的交融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致使人口大量迁徙以躲避频繁的战乱,民族大迁徙客观上促成了各族同胞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大同化。在这纷争的H百年里,却是一个精神上解放、自由,富于热情和智慧的历史年代,美术得以蔡茂发展的宝贵社会背景,因而形成了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期。魏晋南北朝,是我国A美术思想转变的关键,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年代东汉末年,许多少数民族向关内迁徙,与汉族杂处于中原地区,出现"关中之人,戎狄居半"的各民族混居现象。至西晋以后,在中国北方和己蜀地区出现了 "十六国"。大量的少数民族入居中原,大量的汉族人为了躲避战争,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南迁,向关外等少数民族地区北迁,客观上形成了民族间的互相交往乃至同化。在这一时期,西域文化对中原染织文化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中原丝網上有异国风情的图案。西域富有民族特点的服装款式也对中原地区的印染工苦产生重大影响。这使得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拥有多种风格的织物图案。在这个阶段,迁入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把他们本民族的服饰带入中昂《中原社会掀起了胡服热,一些胡服因素融入中原服饰。我国古代的鲜卑族,是活跃在古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么一。鲜卑统治者大力宣扬佛教,开凿的大同云冈和洛阳的龙口石窟,为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概括来讲,在各族文化艺术广泛交流和融合的魏晋南北朝,美术的整体格局为艺术元素多元化并存共进,与外邦交往的深入,有力的推动了汉族美术与少数民族艺术的融合,中原美术在传统的汉代绘画艺术基础之上,不间收外来表现技法,为汉族美术注入新的活力,此时期的画坛创作非常丰富。开始出现职业画家,东吴的曹不兴是有史可考的第一位画家。魏晋南北朝的美术成就,昭示着盛唐画坛创作高峰的即将到来。
........

第二章商周时期:少数民族青铜艺术与中原青铜艺术的交融与发展

第一节青铜艺术概述
青铜是锡、铅和红铜的合金,这是一项伟大的创造,青钢被发明以后,伴随着它的盛行,人类历史迎接一个新时期的到来一一青铜时代。"青钢时代从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形成,经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大约经历了十五个世纪。在商的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冶铸业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标峡而达到高峰。在当时的亚洲大陆上,商周的青铜冶铸业所产生的青铜艺术,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春秋晚期是初期的铁器时代,但是铁器时代的到来并没有立即导致青铜工业的衰退。相反,由于当时生产技术的普遍提高,使得青铜器的铸造技术亦有新的发展。大约到了战国晩期,高水平的青铜铸造业由于冶铁工业的突飞猛进而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使命,在产品的其它领域中,继续发挥它的作用。汉代的青铜铸造工艺,仍然呈现出美丽的余辉。"在我国古代,青铜器的功能,主要是作为祭巧的礼器和青铜武器。这是因为在我国古代,最重大的事情是对外战争和祭祀。"国之大事,在祀及戎"。这一点可以从夏、商、周时期出止的青铜器类型上得到佐证,大量的夏商周时期青铜出止物都是武器和祭祀用具,除此么外的青铜制品,也是围绕礼器和武器的其他青铜附属器物,这是我国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特点,和国外青铜器功能有很大区别。我国青铜时代的青铜器物,可分为兵器、礼乐器、杂器送些种类。编钟等青铜乐器主要使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之时。礼器是在我国古代的各种礼仪上使用的,有的于庙堂之上,有的用于盛洗宴饮,或者作为知葬的专用器具。不同等级的贵族使用的青铜大鼎数量格的区分,我国古代社会的青铜礼器,便从普通生活器皿的身份,一跃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被赋予了神圣的色彩。青铜器物中,数量最多的要算礼器,礼器中包括有水器、酒器、烹炊器和食器类。青铜礼器的制作非常讲究和精美。作为祭祀用的青铜礼器和乐器,体现了我国最高水平的青铜器制作工艺。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艺术的极盛时代,这一时期大量的青铜出止物,制作精美,各种文饰品异常丰富。
...........

第二节少数民族青铜艺术与中原青铜艺术相互的联系、区别、影响
自商周开始,到春秋时期,在美术史上又被称之为青铜时代。除了中原地区的青铜艺术取得了显赫的成就外,中国少数民族的青铜艺术,也犹如灌臻的星辰闪耀在中国的南疆北土。创造送些青铜艺术的少数民族,是共同创造中华古文明的主要民族,其中包括匈奴、胡族、乌桓族从及鲜卑族等。青铜饰牌集中代表了草原青铜艺术的最高水品。青铜饰牌的实用功能主要是马具和服装上的装饰。这种类型的铜饰牌,制作材料以青铜为主,有的镶嵌金银。采用的是浮雕形式的平面化艺术手法,所以比圆雕青铜艺术具有更多的自由表现空间,内容的存储量也更大。铜牌艺术一经到了匈奴人手里,便把它推上鼎盛时期。匈奴铜牌艺术不仅题材内容拓宽,技艺搁熟,风格多变,而且动物本身也呈现了千姿百态;仁邸、俯仰、安详嬉戏、惊恐嘶鸣、厮杀格斗俱在方寸么间。在人物饰牌中,将人物的表现置于自然景观之中,更増添了芝术的感染力。虎和鹰是匈奴人最喜欢表现的动物之一,这应当与其图腾崇拜及萨满教信仰有关。匈奴族的人物铜牌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能直接反映草原生活习俗与情趣。匈奴的工匠们,善于将写实风与图案风相结合。再现了匈奴人也、中的动物世界和他们的风止人情的铜饰牌艺术,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风格,以及强烈的民族个性和审美意识。
........

第三章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佛教美术与中原美术的交融与发展......13
第一节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女化艺术交流的历史背景....13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绘画的艺术特点....13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佛教美术....14
一、新疆地区佛教艺术的独特成就....14
二、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美术与中原美术.....17
第四章西域美术与中原美术的交融与发展....27
第一节唐代美术发展的文化背景....27
第二节西域茗术的特点....27
第三节西域画派与唐代美术的相互联系与影响....28

第四章唐代西域美术与中原美术的交融与发展

第一节唐代美术发展的文化背景

盛唐时期大画家吴道子,被誉为"百代画圣",他笔下的道释人物,色彩的晕染也采用的是凹凸法,能表现出骨骼高化和肌肉的起伏,使画面具有较强立体感。吴道子还将凹凸法运用在山水画中,画中怪石的体积感真实的使观者似乎可以触摸到,泉水也好像能捧起来喝。吴道子还吸收了西域画中"屈铁盘丝"的铁线描技法,而且在此基础上有提高,创造出"兰叶描"线描技法,加强了线条的力度与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吴带当风"。从"屈铁盘丝"的线描到"吴带当风"的面貌,这不仅是线描风格上的差别,更是线描技法上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它使中国画线条具有了更强的生命力,这种追求线条艺术的极度表现力成为以后中国画孜孜以求的目.标,线条的张力成为评判国画作品优劣的重要指标。总体来说,从西域至长安,从克孜尔至大漠教煌,从尉迟己僧再到吴道子,从"屈铁盘丝"到"吴带当风",清晰地刻画出我国绘画史上重要的篇章:那就是自汉武帝开通西域么路后,中原文化流传西域;佛教在希腊、印度、波斯等地的兴起,也致使这些地区的佛教艺术风格进入西域画坛,这些外来的艺术样式与西域本土民族美术有机结合,演变成一种全新的艺术面貌一西域画风,这种新画风以铁线描与凹凸法相结合为主要技巧特征。

浅析商周至唐代少数民族美术与中原地区美术的交融影响

...........

结论

"我国历经几千年的漫长发展,国土面积广大,五十六个民族在历丈长河中互为依存,共同发展。无论封建王朝如何更迭,中国各族人民在文化上的整体性是非常明显的。但这个整体性的形成并非只有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所形成,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中华文化有极强的整体性,人们往往以没族文化作为这种整体性的代表,但代表并不是代替。代替了也就等于取消了中华民族文华的丰富。有了少数民族艺术,才使得中华民族文化有如此坚实的整体性、炫丽的丰富性和坚强的凝聚力。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50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50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8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