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6-03-15 22:43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1986 年后我国的内部控制开始起步发展,这得益于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实施,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监管环境及其法律制度不完善,因此我国的内部控制发展也较为落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 1996 年 12 月才正式发布中国第一部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法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 9 号-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2008 年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和审计署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我国关于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进入一个新的发展上升期。从 1990 年上交所和深交所成立以来,中国上市公司在股市发展 20 多年以来因内控的薄弱,发生多起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如著名的中石油的金融衍生工具投机。2004 年由于石油衍生品交易失败,使得中石油不得不申请债务重组,而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反思,可以发现中石油的“管理层凌驾”是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管理层凌驾”的存在,使其内部的监控机制形同虚设,使一些内部控制的目标失真,从而导致损失的发生;2006 年,澳柯玛危机中,由于母公司挪用大量资金,使决策失误扩大,进而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其导致的结果就是资金出现问题、人才开始流失以及担负了巨额的债务,通过对这一危机进行研究发现,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高层管理层级的决策失误以及基本的投资监管不足,进而导致了危机的发生与进一步扩大。以上 2 个案例都是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失效的典型代表,分别为内部控制不同要素失败的体现。根据财政部会计司,证监会会计部发布的《我国上市公司 2012 年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根据这一报告可以发现,在 2008 年到 2012 这四年里,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披露比例也有着显著的提高,其中披露的公司数量为原有的两倍多,比例也明显增加。站在整个事态上进行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在 2012 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效性也得到了提升,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内部控制体系上依然需要完善存在某些漏洞,例如内部控制的信息安全不到位、一些认定的标准不够科学,尤其是类似于内部控制的评估标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不够科学,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等多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思路
本文在公司治理制度,两权分离制度和超产权理论的基础上,在市场竞争这个宏观因素影响下研究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特别强调了市场竞争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在不同竞争水平的视角下,股权结构会产生不同的内部控制效果。本文以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设置了衡量内部控制有效的评价标准以及市场竞争程度,以企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和资产负债率为控制变量,市场集中度为调节变量,同时结合股权结构为自变量,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变量做回归分析,运用了规范的实证分析,从而得出在市场竞争下股权结构对内控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和关系。采用 CSMAR 国泰安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借助一些通用的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例如SPSS 和 EXCEL。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内部控制理论及发展的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理论是在企业内部控制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发展阶段分为四个,分别是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系统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自从COSO内部控制结构被提出后,得到了部分业内学者和管理人员的赞同,但是另外一些学者认为这种框架存在漏洞。朱荣恩教授(2008)认为内部控制框架只是包含了某些原则,而在管理人员文档控制建立、内部控制测试方法上等均没有给出详细的策略,并且没有向管理者提供辨别控制缺陷的方法。别晓竹和赵凤学(2005)针对SOX法案颁布的具体背景和其中的内容进行了探究,同时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情况的基础上,给出了我国上市内部控制体系重建的维度[1]。王煜宇和温涛(2005)站在监督控制、内部管理控制、风险评估、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控制环境等五个立场上,给出了三十五个具体指标构成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2]。王素莲(2005)结合COSO 框架中的相关要素来展开分析,然后在SOX法案404条款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套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3]。蔡军和韩庆兰(2006)结合SOX法案404条款来对COSO 内部控制框架展开分析,然后构建起内部控制体系,对开展内部控制执行测试体系展开探究,并且给出了相关建议[4]。李心合(2007)针对内部控制需求展开分析,指出价值导向的内部框架在结构上主要包括七部分,分别是控制程序与方式、风险识别与应对、目标与预算、控制环境、监控、绩效评价和激励、信息与沟通[5]。
……….


2.2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文献综述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诚实守信原则、道德价值观、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评价员工的技能、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政策、责任分配与授权等。张先治、戴文涛(201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认为在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中,给内部控制实施带来最显著影响的要素就是内部环境要素[6]。高雷、宋顺林(2007)通过研究发现,董事会办事效率和公司业务执行透明度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的,董事会是否在办事上有着较高的效率,和其规模有着关联,同时也和监事会的独立性及董事会下设机构的办事效率存在关系[7]。Hoitash (2009)经过研究后也认为,董事会的工作质量和内部控制存在密切关联,并且认为两者的关系是正相关的,但是这种正相关仅对遵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404 条款的公司来说是符合条件的,但是对于 302 条款的公司,则是无效的。程晓陵和王怀明(2008)针对我国 1162 家上市公司展开探究,认为董事会和监事会在规模扩大时,公司的经营效益也会得到提高[8]。曹建新等(2009)通过研究后指出董事会与监事会的规模和公司的内部控制并不存在明显关联[9]。张先治、戴文涛(2010)经过探讨后发现,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规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是正相关的,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非常显著。不同的学者在董事会和监事会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上看法不一样,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将规模作为效率高低的替代变量是不科学的,高效率的董事会在结构上必定是精简的。程晓陵和王怀明(2008)经过探究后指出,管理层诚信意识和道德观念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存在正相关关系[8]。郑石桥(2009)经过研究后指出职业导向性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的[10]。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越有效,,则内部控制方面的投入可行性便会提高,鉴于此企业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存在关联。Dolye 等(2007)通过探究后发现,在经营上亏损的企业,其内部的控制也很不完善,即内部控制不健全的公司,其经营利润会低[11]。
………..


第三章 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影响..... 13
3.1 股权结构及内部控制的内涵 .... 13
3.1.1 股权结构的内涵......... 13
3.1.2 内部控制的内涵及有效性的界定....... 13
3.2 理论基础 ........ 14
3.3 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机理 ...... 17
3.4 基于市场竞争视角下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 18
第四章 研究设计.... 20
4.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20
4.2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22
4.3 变量定义和模型构建 .... 22
第五章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26
5.1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26
5.2 分组模型的相关性分析 ........ 27
5.3 分组模型的多元回归性分析 .... 29
5.4 稳健性检验 ...... 32


第五章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5.1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上图为总体的描述性统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样本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因子 G 的最大值为 6.45,最小值为 0.3947,其均值为 0.8976,其平均值向最小值方向偏离。这表明尽管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措施和手段已经历了多次改进,国家已出台多项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政策,但是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深化改革并未真正完成,各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总体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呈现一种混乱不堪的现象。内部控制有效性差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上市企业并没有完整统一有效的内部控制规章体系,各企业的风险意识过于薄弱,诸多公司各行其是,有的公司定了制度却根本不执行,有的公司则根本没有制度,加之我国内控审计水平不高,监管并不严格,很多审计人员并不具备专业水平,因而使得大多数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相当有限。股权集中度变量 DC 的平均值为 0.364,证明整体来看样本企业的股权集中程度很高,且单独第一大股东垄断股权,一股独大的情况较为明显,控股股东用来操控公司经营活动的动机和能力更加强化。Z 指数作为衡量股权制衡度的变量,其均值为 12.2,最大值达到 173,表明样本企业中各公司的股权制衡情况并不乐观,其它股东所持有的股份比例与控股股东的股份比例相差过于悬殊,并不能对控股股东形成多大的制约因素,这是由于我国股份制企业制度发展时间不长,整体制度并不完善造成的。管理持股比例 HOLD 的话其均值达到了 0.123,说明大部份公司选择让管理层持有本公司股票作为激励手段,高管持股比例在股权结构中占有相当地位。

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分析


………..


结论


本文将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通过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系统分析了在市场竞争下企业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得出的研究结论为:股权制衡度、高管持股比例及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呈正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企业规模和资产负债率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负相关关系;市场竞争对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证明了股权结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明显,另外市场竞争程度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鉴于此,我国应该一方面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为公司企业创造良好有序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公司企业也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集合自身的特点,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激励措施手段等方面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治理制度,更好的为其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创造条件。为此,结合实际情况并参考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的几点建议:
1.由于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能够对公司的经营效益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将股权集中控制在一个合理程度的同时,企业实施有效的监督,减少企业的违法行为,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由于股权制衡度与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成正比关系,所以,在股权制衡度较低的企业内部可以通过调整股权结构等的措施来达到提高其股权制衡度的目的,同时加强监督力度,最终达到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3.由于高管持股比例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成正比关系,所以应对高管采取股权激励的方法,提高高管的管理能力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4.国家应继续向国退民进的方向发展,提高市场的竞争性,有利于增加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价值,减少对市场的政策性干扰,完善市场的法律法规,依法治国,依法治理市场,让市场来决定企业的发展。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5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5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e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