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开放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6-03-16 16:42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但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很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我们发现劳动收入和资本报酬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分配不均。资本报酬不断挤占劳动收入,虽然劳动者的收入逐年增加,但劳动收入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劳动收入份额)却在不断下降。将其定义为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近几年的研究也表明,劳动收入份额不再像卡尔多所描述的那样,是一个“恒常不变”的数值,而是存在下降的趋势。我们关注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是因为这个指标是国民生活幸福程度的体现。如果劳动收入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下降,则说明存在更多的资本挤占了劳动者收入,劳动者不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伴随着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我国消费水平也会降低,从而造成我国消费不足的局面。“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而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情况却与我们的意愿相惇,如果劳动收入份额继续降低,就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保障负担加重以及劳资冲突。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在2001年之前处在左右的水平上下波动,而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这与卡尔多特征事实相矛盾。有人提出应以库兹涅茨曲线来解释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情况,在凯恩斯框架下,劳动收入份额服从倒“”型曲线,即先上升后下降,这个规律之后被称为“库兹涅茨特征事实”。但是无论是卡尔多事实还是库兹涅茨事实,均无法解释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因此,新古典贸易理论的预测至少在中国的经验检验中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支持。罗长远利用联合国的数据计算后发现,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甚至已经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将其定义为“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


第二节选题意义

如果发达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发展中国家属于劳动密集型,那么根据H-O定理,发达国家专门从事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而发展中国家专门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然后发达国家通过国际贸易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经过国际间贸易的发生,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的价格在各国间逐渐均等化,从而各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与资本收入份额保持不变。根据陈诗一的方法将不同行业按照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进行区分,可以发现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收入份额呈现下降趋势,而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收入份额却呈现上升势头,工业全行业的总体劳动收入份额则也呈现下降趋势(如图1.1所示)。

开放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研究

很多研究表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统计口径的差异有关,也有研究认为偏向性技术进步、国有企业改制、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以及财政税收等因素也是造成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随着我国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外国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使得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出现了明显的下降。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很多发达国家的企业转移到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甚至有些是整个产业链的迁移,这更加使我们意识到,贸易、垂直专业化与外商直接投资这些开放性指标对我国企业甚至某些行业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些是否会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呢本文针对开放条件下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


第二章经济全球化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决定

第一节劳动收入份额的统计口径修正与度量

一般而言,对国民收入进行统计的渠道分别是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和《中国统计年鉴》。而这些统计渠道对每一类收入划分的统计口径均有所不同,数据可获得的年限也有差距。如对于投入产出表来说,国家每二、七年进行编制,是唯一按产业部门进行划分的要素收入数据,数据详尽具体且可用性很高但时间间隔为五年,对于要详细了解数据变化和趋势的研究来说,采用这类数据进行分析的意义不大。其次是资金流量表的实物部分,其按照政府、企业和居民分部门提供要素分配的数据,虽然这部分对于各部门的研究非常重要,但是由于不提供行业数据,仍然无法对我们的研究有所帮助。第三是《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既能够提供连续数据,又可以对分部门分行业的数据进行汇总,并且能够消除年度差异。基于这几点考虑,我们选用这类数据进行全文研究的数据基础。

但通过后期详细的研究发现,还有很多衡量劳动收入份额的方式,如有些学者针对所分析的问题,更加细化的采用行业收入的总工资与行业增加值的比重来计算。我国学者则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进行衡量,采用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进行计算。但是对于劳动收入的衡量方面也同样存在分歧,有些文献将私人国民收入纳入分析的范围内,有些文献则副除农业部门收入,釆用非农部门总收入来进行计算。本文选取后者对于劳动收入的衡量方式,因为这样细分行业或部门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计算,能够更加准确的排除政府或农业部门的干扰,使度量结果更加准确气因为根据定义,政府部门的劳动收入份额为100%,而对于农业部门的劳动收入则更加难以衡量,很多农场主在自己的农场工作,因此他们的收入既包括劳动收入,也包含非劳动收入。

如果深入到企业层面,我们就会发现很多非法人企业的收入同样也包括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的差别,而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非法人企业的收入算作非劳动收入,这样也就使得劳动收入衡量的不精确了。如果采用可支配收入来衡量劳动收入份额,则会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个问题,因为可支配收入表明劳动者生活的福利水平和幸福程度,这与我们研究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初衷是吻合的。

..........


第二节封闭条件下劳动收入份额的决定

新古典经济学将经济现象进行了最简化的假定,所以将生产函数定义为一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中,天然的假定劳动收入份额与资本收入份额为不变的常数,不随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这就无形中假定了劳动收入份额在长期中保持稳定。这个假定使得很多学者认为劳动收入份额保持不变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卡尔多将其定义为“卡尔多特征事实。根

2.2.1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技术进步的影响分成产品市场的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的技术进步两部分。其中,劳动力的技术进步可以称为人力资本的提升。在生产过程中,如果人力资本的提升快于资本的技术进步,则可以称为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而如果资本的技术进步快于人力资本的提升,则可以称为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从定义来看,偏向型技术进步只发生在产品市场中,所以我们将其归结为产品市场的技术进步,在下一小节我们对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进行细致的综述。

在劳动力市场,同样存在不同的技术进步速度。各行业之间技术进步速度的不同导致行业之间出现了高技能行业与低技能行业之分。高技能行业的资本较为密集,生产加工的产品科技含量较高,而低技能行业则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行业内低技术重复性劳动的比重较高。我们在本节第二小节进行劳动力市场技术进步的综述,为后面几章的实证分析打下理论基础。

............


第三章FDI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41

第一节FDI与劳动收入份额的理论验证.....42

第二节劳动收入份额的经验检验.......44

第四章国际贸易与劳动收入份额........53

第一节理论模型的构建.....54

第五章垂直专业化与劳动收入份额......75

第一节产业链模型的建立与模拟......77


第五章垂直专业化与劳动收入份额


过去的几十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世界各国的劳动力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达国家出现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引发了高技能劳动需求上升的情况。同样,随着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高技能劳动的短缺。根据传统的贸易理论,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在于低技能劳动的加工生产环节,贸易自由化会促使发展中国家承接低技能劳动的生产,从而增加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和改善就业。而从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事实来看,却并没有相应的证据,很多事实表明贸易的发展并没有使低技能劳动的就业状况得到改善。也就是说,传统的贸易理论对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就业状况解释非常完美,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却并不能让人满意。我们认为这是由于研究视角的局限性所导致的,学者将研究视角仅仅局限于贸易和投资领域,或者分别对某个企业或细分行业进行独立的研究。这样并不能体现各企业或各行业相互影响的关系。

垂直专业化并不仅仅将每个经济个体独立看待,而是将每个企业或者产业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这样就能突破对贸易和投资的分析的瓶颈,从而有效解释我国低技能劳动的需求不足的原因。从理论机制上来说,不考虑金融因素的话,幵放应该仅包括贸易和投资两方面,垂直专业化与贸易和投资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与其不完全相同。但垂直专业化具有贸易和投资没有的优点,研究垂直专业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不仅能够从宏观层面,更可以将各个国家的贸易和投资联系起来考察其运行机制,对现有研究是一个很大的补充,所以本章计划采用垂直专业化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但我们经过文献整理,发现研究垂直专业化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分析文献很少。即使有,也是基于实证层面的经验检验,考虑的角度也仅仅是从贸易或外商直接投资角度出发,并不能表示垂直专业化的真正意义。

.............


第六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本文主要结论

自李嘉图的研究以来,人们对于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从来就不缺乏热情。从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再到凯恩斯主义和现代经济理论,无一例外的对收入分配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总结现有文献,我们发现现代经济框架存在两个方向的研究,一是从区域、城乡和企业角度进行的规模性收入分配问题,主要研究各个省市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以及二元经济转型背景下,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或者国企员工变成民营企业员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我们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二是从规模性收入分配的角度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劳动力生产要素和资本生产要素收入的分配问题。本文针对现有的问题,从开放的角度进行研究,得到结论如下:

第一,从宏观层面来说,贸易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是显著的,但带给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却是负面的,促进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因为从进出口角度来说,我国进口产品能够使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而出口产品能使劳动收入份额上升。这两种作用效果综合来卷,贸易的作用就弱化了。如果从贸易所产生的效应来看,如果单独考虑贸易的要素收入效应,那么对我国来说,贸易将促进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但是如果综合考虑贸易所带来的三种效应,那么技术进步效应和劳动转移效应则会弱化要素收入效应产生的劳动收入份额的上涨。经典的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仅仅站在要素收入效应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没有考虑其他效应所带来的影响,对于现实数据的解释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第二,从中国承接国际外包的实际经验来看,近几年国际外包总量增长迅速,极大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劳动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却加大了高技术工人和低技术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垂直专业化既没有实现人力资本的改善,也没有使得我国的资本得到深化,反而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起到消极的影响。从技术角度来说,很多文献已经证明了垂直专业化并不能给东道国以技术外溢,从而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虽然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在逐年提高,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却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负面影响。由此看来,我国的开放己进入一个李论,如何使得劳动收入份额、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成为我国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51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51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2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