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瓜果花卉论文 >

西藏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内生真菌及其根际土壤真菌的群落多样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2 22:26
  以西藏特有濒危藏药材大花黄牡丹为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花黄牡丹不同组织内生真菌及根际土壤真菌的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共获得真菌OTUs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796个,其中,根部228个,茎部55个,叶部70个,花部110个,果实69个,上、中、下根际土壤分别为421、319和258个,隶属8门13纲27目50科67属。大花黄牡丹不同植物组织中共有5个OTUs,不同深度根际土壤共有135个OTUs。Biomarker分析表明在植物组织中的标志类群是Mycosphaerellaceae和Cladosporiaceae,土壤中的标志性类群是Nectriaceae。不同大花黄牡丹组织内生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不同,其根部内生真菌物种最丰富。不同深度根际土壤中真菌具有相似的丰富度与多样性,根部和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组成相似。植物组织及根际土壤中的标志类群可能具有药用功能,为大花黄牡丹内生真菌和根际真菌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文章来源】:生物学杂志. 2020,37(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西藏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内生真菌及其根际土壤真菌的群落多样性研究


稀释曲线及OTUs韦恩图分析

序列,真菌,群落,试样


对获得的大花黄牡丹不同组织内生真菌及根际土壤真菌的796个OTUs进行注释分类,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组织中76 239个序列隶属于6门13纲(图2)。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是优势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63.80%~85.30%和10.40%~36.20%。果实、花、叶中仅有2个门,即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茎中有3个门,分别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72.20%)、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27.00%)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0.70%);根中有6个门,其中3个门的相对丰度≥1%,分别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84.50%)、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10.40%)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2.40%)[图2(a)]。在纲水平上隶属13纲,其相对丰度≥1%,有10个纲。根部分布的纲最多,隶属9纲,其次是茎和叶,隶属7纲;花和果实最少,隶属6纲。圆盘菌纲(Orbiliomycetes)、盘菌纲(Pezizomycetes)和Rozellomycotina是根部特有纲,而伞菌纲(Agaricomycetes)是果实、花、茎和叶特有纲[图2(b)]。不同深度根际土壤真菌中44 927个序列隶属于7门11纲。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是优势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38.38%~55.70%和22.3%~38.77%;其次是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相对丰度分别为14.24%~19.76%。在纲水平上隶属13纲,其相对丰度≥1%有6纲,分别为Agaricomycetes、Dothideomycetes、Leotiomycetes、Mortierellomycetes、Sordariomycetes 和Tremellomycetes。回盘菌纲(Orbiliomycetes)是上层土壤特有纲,其相对丰度为0.01%。

物种,类群,样品,多样性


为了分析大花黄牡丹不同样品间真菌多样性差异,本研究通过Beta多样性的PCoA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和 CLC(complete linkage clustering)的分析来阐明不同样品间多样性差异。如图5(a)所示,所有样品被聚类为两个类群(类群1和2),类群1包括茎、叶、花和果实,类群2包括所有不同深度根际土壤样品和根,结果表明不同样品间差异较大,PC1值为32.26%,PC2值为18.66%。CLC分析结果与PCoA分析结果[图5(b)]相似,所有样品聚类成两个类群,类群1(Group 1)包括果实、花、茎和叶,类群2(Group 2)包括不同深度根际土壤样品和根。图5 真菌的群落组成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花黄牡丹叶斑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J]. 张格杰,何建清.  北方园艺. 2014(18)
[2]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光合特性及日进程研究[J]. 权红,兰小中.  种子. 2013(05)
[3]大花黄牡丹花粉育性研究[J]. 王士泉,李慧敏,王腊,刘强,张华.  广东农业科学. 2012(23)
[4]大花黄牡丹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J]. 唐琴,曾秀丽,廖明安,潘光堂,扎西,龚君华,次仁卓嘎.  林业科学. 2012(01)
[5]大花黄牡丹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活性菌株的筛选[J]. 何建清,张格杰,陈芝兰,岳海梅.  西北植物学报. 2011(12)
[6]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与生境地群落特征的关系[J]. 苏建荣,刘万德,郎学东,张炜银,罗建,汪书丽.  林业科学研究. 2010(04)
[7]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的野生资源现状与栽培研究[J]. 周生军,鲍隆友.  中国林副特产. 2009(02)
[8]牡丹和芍药雄蕊筒状花瓣的形态解剖特征及形成[J]. 陈学林,陆毛珍,崔治家,廉永善.  园艺学报. 2007(05)
[9]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J]. 杨小林,罗健,鲍隆友.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6(06)
[10]大花黄牡丹分类学地位的研究[J]. 李嘉珏,陈德忠,于玲,何丽霞,陈学林.  植物研究. 1998(02)

硕士论文
[1]西藏大花黄牡丹根皮挥发油的提取、成分分析和生物活性研究[D]. 蒋丽丽.黑龙江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472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szy/3472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7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