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发布时间:2016-10-24 16:08

  本文关键词:容器之喻——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联系地址:中国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510632

办公电话:020-85228056

电子邮箱:604436898@qq.com

                           

基本情况:

闫月珍,文学博士,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学批评史、比较诗学和海外汉学。现为中国古代文论学会理事、《文心雕龙》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国古代文论学会副秘书长。曾获广东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教学经历:

2010.10,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2011年,文艺学博士生导师

2004.11-2010.9,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艺学硕士生导师

2002.11-2004.10,浙江大学,讲师

其中,2010.3-2011.6,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开设课程:

本科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文学概论、美学

硕士研究生:创作理论研究、文艺学专题、哲学和美学方法论专题

博士研究生:比较诗学、文艺美学

                                                                        

研究领域:

主要涉及中国文学批评史、比较诗学和海外汉学研究

                          

发表情况:

发表论文

(一)中国文学批评

1、《器物之喻与中国文学批评》,《中国社会科学》,2013.6

2、《容器之喻——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文学评论》,2014.4

3、《诗品作者考》,独译,《文学遗产》,2011.5

4、《跨语际沟通:遮蔽与发明——海外汉学界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建构》,《中国比较文学》,2016年第2期

5、《<勒俄特依>之“物”》,《民族文学研究》,2016年第3期

6、《郭绍虞与西方文学思潮——<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范例论析》,《文学评论》,2010.1

     中国文学批评学术史

7、《文学批评史观念的介入与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开端》,《暨南大学学报》2005.3

8、《文学的自觉:一个命题的预设与衍异》,《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1合作

9、《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与未来》,《山西师大学报》,2007.3

10、《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文论文化学研究的成就》,《文学遗产》2001.4 合作

11、《80年代以来中西比较文论研究评述》,《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4 合作

(二)比较诗学

12、《叶维廉与现代主义》,《暨南大学学报》,2012.1

13、《叶维廉对道家美学的现代阐释》,《暨南大学学报》,2007.1

14、《阐释的视阈:对叶维廉知识谱系的分析》,《浙江大学学报》,2007.4

15、《艺道合一:中国美学品格的现代建构——叶维廉阐释道家自然论的历史语境》,《浙江学刊》,2009.6

16、《现象学与中国文艺理论沟通的可能性:以刘若愚、徐复观和叶维廉为例》,《文艺理论研究》,2005.2

(三)海外汉学

《<诗品>作者考》,独译,《文学遗产》,,2011.5

17、《<诗品>作者考之二——以《诗品》第三品为例》,独译,《中山大学学报》,2013.6

《跨语际沟通:遮蔽与发明——海外汉学界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建构》,《中国比较文学》,2016年第2期

18、《汉学界的五个<二十四诗品>英译本》,《人文杂志》,2016.2

专著

1、《叶维廉与中国诗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主编

2、哈佛燕京文丛第八种:《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民国时期国学教材》(李兆民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合著

3、《移动的诗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

4《古今对话中的中国古典文艺美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

5、《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学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撰写十二万字

6、《文化诗学:理论与实践: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跨文化视野与现代性进程》,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撰写五万字

7、《中国古代文论名篇选读》,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年版。撰写三万字。再版二次

                                      

科研项目:

1、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海外华人文学”第五子项目“海外华人诗学家的理论与批评”,在研

2、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清人二十四诗品注解本五种整理与研究》,在研

3、2015第二批宣传文化人才专项资金“中国文学的器物批评研究”,在研

4、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叶维廉诗学思想研究》,结项

                                      

获奖:

1、获得2012-2013年广东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广东省人民政府

2、获得2012-2013学年重点重大成果奖励,暨南大学

 


  本文关键词:容器之喻——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1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51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d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