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2008年

发布时间:2017-03-08 16:51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古代文论的中国化道路——对“中国文学批评”学科史的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2008年

论中国古代文论的中国化道路——对“中国文学批评”学科史的反思

曹顺庆  王超  

【摘要】:正一、学科化、体系化、范畴化:中国古代文论的西化之路(一)"学科化":在学科"史"与学科"死"之间中国古代文论本来就是中国的,为什么还要"中国化"?事实上,当代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已经西化了,这门西化的学科,正规的名称叫"中国文学批评史"。要谈论中国古代文论的中国化问题,必然要从这样的追问开始:"中国古代文论"(或称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中国诗学、中国传统文论、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为一门学科,在现当代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门学科?在"西方化"之前它又是以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I206.2
【正文快照】:

一、学科化、体系化、范畴化:中国古代文论的西化之路(一)“学科化”:在学科“史”与学科“死”之间中国古代文论本来就是中国的,为什么还要“中国化”?事实上,当代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已经西化了,这门西化的学科,正规的名称叫“中国文学批评史”。要谈论中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曹顺庆,吴兴明;替换中的失落——从文化转型看古文论转换的学理背景[J];文学评论;1999年04期

2 陈伯海,黄霖,曹旭;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民族性与现代转换问题──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三人谈[J];文学遗产;1998年03期

3 刘绍瑾;自然:中国古代一个潜在的文学理论体系[J];文艺研究;2001年02期

4 曹顺庆;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J];文艺争鸣;199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颜水生;;论“重返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及其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3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孙显元;;大学文化的载体和构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7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陶徽希;;福柯“话语”概念之解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秦淮;;梁漱溟的中国哲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顺庆;;唯科学主义与中国文论的失语[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张文东;;“诗性”的文学与批评的“诗性”[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5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刘阳;;隐私话语的诞生与大众传媒业——一种知识考古学的路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9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10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九田;畅孝昌;;古代文论之“通变”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2 李建中;;文论与心论[J];学术研究;1992年02期

3 陶水平;;中国文论现代性的反思与重构——关于近十年“古代文论现代转换”学术讨论的思考[J];东方丛刊;2007年01期

4 谢雪梅;张震;;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五届年会综述[J];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01期

5 邓心强;;言说的魅力和奥秘——评李建中《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特征研究》[J];船山学刊;2008年04期

6 张万敏;;西方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田福安;;古代文论中的“含蓄”概念浅议[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8 蔡宇;;试论中国古代文论术语的话语特征[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孙琪;王媛媛;;对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若干思考[J];探求;2007年01期

10 陈怀利;;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缺乏思辨理性的问题[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娜辉;;走出低谷 走向现代——对现代文学批评的一点反思[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张清民;;试论《讲话》中政治批评的合理性与局限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3 王纯菲;;女神与女从——中国文学女性伦理表现的两极性[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4 向天渊;;学人荟萃,共襄盛举——“巴蜀文化”与陪都时期重庆的比较文学[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新书导报[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6 李侠;;都市书写:现代生存与焦虑的晴雨表(提纲)[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申阅;;金圣叹唐诗评点对诗评传统的继承与超越[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8 黄中模;;不能给《水浒》金批加上“形式主义”的罪名 兼与周勋初等同志商榷[A];水浒争鸣(第二辑)[C];1983年

9 方宁胜;;桐城文学世家的现代转型——以鲁谼方氏为中心[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俞兆平;;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四种范式[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研;[N];辽宁日报;2011年

2 ;[N];光明日报;2010年

3 李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李春青;[N];人民日报;2009年

5 苏桂宁;[N];文艺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王研;[N];辽宁日报;2011年

7 李建中;[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8 雷体沛;[N];文艺报;2007年

9 韩晓雪;[N];文艺报;2007年

10 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艺学专业在读博士 潘宁;[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宗启;印度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2 庄桂成;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发生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闫月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研究的进程[D];暨南大学;2002年

4 邵滢;中国文学批评现代建构之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晓东;朱自清学术思想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王青;中国现代印象批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邱景源;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李茀民;清虞山诗派诗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季臻;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诗化批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袁文丽;中国古代文论的生命化批评[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湘豫;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气”[D];新疆大学;2010年

2 薛萍;梁启超的“新学语”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转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于潇嵩;王国维“新学语”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纪军妮;彰显中国古代文论文本的特色思想[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晓丽;《礼记·乐记》之“象德”观探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王蕾;大众传媒时代下中国文学批评现状探究[D];四川大学;2002年

7 陈玉秀;《乐记》“情”本观探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张文娟;南帆文艺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周文;宇文所安对中国文论术语的处理[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李梅;《文心雕龙》“物色”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古代文论的中国化道路——对“中国文学批评”学科史的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9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49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7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