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全真教传记体小说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9 19:07

  本文关键词:全真教传记体小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全真教大行于金元两代,是道教中非常重要的宗派,后世产生了不少以全真宗师为描写对象的传记体小说,以《七真祖师列仙传》、《七真因果传》、《金莲仙史》、《金莲正宗仙源像传》等作品为代表,笔者通过对全真教传记体小说的研究,就小说中的描写与史实相互对照,同时全面分析小说的文体特征、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考察全真教与小说的互动关系。从文体上看,全真教传记体小说别具一格。有的采用图文结合的写作方式,使人耳目一新,反映了全真教不断世俗化、民间化的过程。如《金莲正宗仙源像传》在叙述全真教的宗师们的相貌以及生平事迹时附上各自的画像,形态各异的画像展现出人物丰富饱满的个性特征,使道教神仙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全真教传记体小说的作者在创作时力求真实,借鉴史传的叙事传统,然而在塑造人物形象及其传奇经历的时候,又增加许多作者主观的夸张和想象,有利于弘扬全真教义及全真教在民间的更广泛传播。在道教传记小说的发展史上,突破了单纯以宣扬教理为要旨的枯燥无味的叙事传统。全真教传记体小说,也较好地处理了历史与虚构的关系,作者一方面记录全真教的创立和真实的人物事迹,力求做到确凿可信,使故事具有说服力;另一方面,在小说的叙事因素中加入想象和虚构,使得人物形象更丰满和具有个性,故事情节更有趣和生动。在思想内涵上,全真教传记体小说主要宣扬性命双修的修炼宗旨和功行具备的修行观念。“三教合一”的主张在小说中也有很多的表现。在艺术特色上,《七真祖师列仙传》、《七真因果传》和《金莲仙史》已经具备了较成熟的小说形态,在人物语言中使用了大量的口语、俚语,兼有插科打诨的腔调,使得作品基调诙谐幽默,大大弱化了小说的宗教色彩。此外,小说中还大量使用莲、桃、寺庙等意象,强化小说的表现力,为情节的发展推波助澜。同时小说中穿插了不少的诗、词、曲等韵文,反复阐述全真教的修炼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全真教 传记体小说 文体特征 思想内涵 艺术特色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一、绪论9-13
  • (一)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情况9-10
  •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10
  • (三)全真教概说10-13
  • 二、全真教传记体小说概况13-17
  • (一)《金莲正宗仙源像传》13-14
  • (二)《七真祖师列仙传》、《七真因果传》14-15
  • (三)《金莲仙史》15-17
  • 三、全真教传记体小说的文体特征17-22
  • (一)图文结合的书写方式17-18
  • (二)史传笔法的传承和创新18-20
  • (三)在道教传记体小说中的地位20-22
  • 四、全真教传记体小说的思想内涵22-31
  • (一)性命双修的修炼宗旨22-24
  • (二)功行具备的修行观念24-26
  • (三)“三教合一”在小说中的表现26-31
  • 1.全真教和佛教27-28
  • 2.全真教和儒教28-31
  • 五、全真教传记体小说的艺术特色31-40
  • (一)语言风格31-33
  • (二)意象运用33-37
  • 1.莲花的意象33-35
  • 2.桃的意象35-36
  • 3.寺庙的意象36-37
  • (三)小说中的诗词37-40
  • 六、全真教传记体小说史实考40-49
  • (一)虚实结合的宗教历史40-46
  • (二)虚构历史的艺术功能46-49
  • 七、结语49-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5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谭五昌;;对于三月美好记忆的唤醒与书写——简评长篇传记体小说《雷锋》[J];创作与评论;2012年05期

2 石x

本文编号:256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56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8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