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资本主义化与台湾人的主体症状—陈映真文学的一个侧面

发布时间:2017-03-20 01:04

  本文关键词:资本主义化与台湾人的主体症状—陈映真文学的一个侧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1959年发表小说处女作《面摊》到2001年创作最后一篇小说《忠孝公园》,陈映真文学广泛涉猎近半个世纪台湾乃至世界的各种社会和政治议题。在纷繁复杂的思想内容之中,有一个脉络贯穿了陈映真1960年代和1980年代的文学创作,那就是资本主义化过程中台湾人的主体症状这一问题,而这也构成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在海峡两岸的左翼文学史上,像陈映真这样对资本主义的主体生产进行如此长时间追踪写作的尚属罕见。而这一陈映真文学极具价值的侧面,在作家作品的已有研究中也很遗憾地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论文第一章,通过细读1959年-1960年《笔汇》时期的三篇家庭题材的作品,探究陈映真如何在文学中表现、又是如何看待不平衡的工业化、市镇化过程中个体意识的成长和受挫。第二章,进入陈映真诊断资本主义主体症状的核心文本《华盛顿大楼》系列,解读陈映真对后工业化过程中新出现的上班族主体异化症状的剖析,以及对于作用在他们身上的意识形态运作机制的揭示。第三章,继续以《华盛顿大楼》系列为对象,研究陈映真如何通过书写主体可能的觉醒方式来在文本内部打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规训机制。
【关键词】:陈映真文学 台湾 资本主义 主体症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7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论 进入资本主义的精神面——陈映真文学的重要侧面9-13
  • 第一章 工业化转型与60年代台湾市镇人的主体症状13-29
  • 第一节 “家道中落的悲哀”与受挫的个体意识13-17
  • 第二节 小农经济的破产与商业精神给个体带来的新希望——以《死者》为中心17-23
  • 第三节 “都市的诱惑”与“物权的悲愤”——波德莱尔主题下的《面摊》23-27
  • 第四节 市镇青年的唯一出路——为被雇佣做好准备27-29
  • 第二章 《华盛顿大楼系列》和上班族主体的异化29-47
  • 第一节 从乡村小镇到华盛顿大楼29-32
  • 第二节 陈映真对“异化”概念的理解32-36
  • 第三节 资本主义社会合格主体——跨国公司“Manager”36-43
  • 第四节 华盛顿大楼的结果——革命者对照下的消费人43-47
  • 第三章 主体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觉醒的可能方式47-64
  • 第一节 《夜行货车》与保钓一代民族主义的觉醒48-51
  • 第二节 “跨国自由”梦的幻灭和张维杰的觉醒51-57
  • 第三节 资产阶级的世纪疯狂/觉醒——“万商帝君”林德旺的精神症57-64
  • 结语64-67
  • 参考文献67-71
  • 后记71-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渡,王妙如;专访陈映真[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0年02期

2 姜智芹;论陈映真小说创作中的“中国情结”[J];东岳论丛;2001年02期

3 彭燕彬;勇开“夜行货车”的角色——论陈映真与其创作探索[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王震亚;永远的人文关怀——简论陈映真小说的思想特质[J];肇庆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颜敏;尴尬的力量——从陈映真小说中的“父性权威”看其叙事的尴尬[J];华文文学;2003年01期

6 赵f ;关于陈映真《夜雾》的解读[J];中州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聂华苓;踽踽独行——陈映真[J];读书;2004年03期

8 赵稀方;陈映真新年访谈录[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4年02期

9 易前良;陈映真的文学悲情——兼评王向阳的《陈映真论》[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何纪芳,吉旭;论陈映真的中国心和人文关怀[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立文;陈映真:做祖国忠诚的儿子[N];光明日报;2006年

2 杨照;只有一个陈映真[N];深圳商报;2004年

3 张小兰;陈映真:文学应该重回人民生活之中[N];中国文化报;2006年

4 文新;祝贺陈映真七十诞辰[N];文艺报;2007年

5 文新;“陈映真先生创作五十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N];文艺报;2009年

6 记者 赵博;50年以笔为枪反“台独”,陈映真获赞誉[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记者 欧阳亮;“台湾的鲁迅”陈映真[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8 樊洛平;陈映真的文学再出发[N];文艺报;2002年

9 吕正惠;陈映真与鲁迅[N];文艺报;2009年

10 陈友军;略论陈映真小说的文化蕴涵[N];文艺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婷婷;论陈映真小说中的忏悔意识[D];吉林大学;2014年

2 何纪芳;论陈映真的“人间”关怀[D];苏州大学;2003年

3 武莎;陈映真小说论[D];华侨大学;2011年

4 张笛;资本主义化与台湾人的主体症状—陈映真文学的一个侧面[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向阳;陈映真小说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马雪;作为“思想剧”的《忠孝公园》[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周建华;孤独的白杨[D];华侨大学;2004年

8 洪豆;人间的“后街”[D];上海大学;2013年

9 裴争;孤独的风中之旗[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童八生;时代的灵魂之镜[D];暨南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资本主义化与台湾人的主体症状—陈映真文学的一个侧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8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568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d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