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莫言小说中的中国形象

发布时间:2017-03-20 01:06

  本文关键词:论莫言小说中的中国形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莫言的文学创作获得东西方的认可,对于建立和传播中国积极的、真实的国家形象是一个重要契机。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国家间的交往和关系越来越密切,一个国家向国际社会呈现的形象也日益重要。但是中国留给世界的形象,还停留在两个层面,要么是长久以来的文明古国,保守、封建、传统;要么是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大国,是市场和商机,目前,后一种形象占据了主导地位。无论是哪一种形象,都是不符合中国的现实情况的,不利于重建中国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莫言是中国第一位登上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的艺术家,他缓解了中国人的诺奖焦虑症,他的获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文学走进世界的重大事件,一方面圆了中国一个诺奖梦,更重要的是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水平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莫言的作品在塑造中国文化形象上,有效地利用了中国文化中的传统资源,继承了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小说注重发掘乡土世界生命力的主题,但莫言笔下的乡土世界又不同于古老神性中国的传统化描写,他笔下的高密东北乡表现出的是一种更坚韧、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他很好地处理了本土与世界的关系,将中国真实的、积极的、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形象展现给世界。在创作中,他紧跟时代的步伐,用现代的创作手法,述说传统的中国故事,通过新与旧的结合,打造了一个被世界读者接受的中国。他的创作冲破了国家意识形态的限制,跨越了文化的鸿沟,莫言成为了被东西方同时认可的第一人。纵观莫言作品中的人物,可以看出他塑造人物的方式,不是依循传统的伦理道德标准,而是回归生命的本真状态,不以貌取人,但以人性塑造人物形象。在描写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时,莫言从不回避他们的劣根性,直面人性的缺陷,大胆地写出了他们内心隐秘的、原始欲望的破坏力。他以生命力为主题,塑造了兼具人性美好与卑劣的人物形象,很好地处理了国民性中“优根性”与“劣根性”的关系,为当代文学创作活动在日益变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精准地刻画复杂的人性作了很好地示范。
【关键词】:莫言 中国形象 中国人形象 土地形象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5
  • 0.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7-8
  • 0.2 研究方法和理论资源8-9
  • 0.3 中国形象研究综述9-12
  • 0.4 莫言小说研究综述12-15
  • 第1章 中国人的形象——乡民15-24
  • 1.1 家族人物形象15-21
  • 1.1.1 另类英雄形象16-18
  • 1.1.2 新女性形象18-21
  • 1.2 淡化政治色彩的新人形象21-24
  • 第2章 中国乡土的形象——高密东北乡24-42
  • 2.1 乡土之美25-30
  • 2.1.1 灵性25-28
  • 2.1.2 诗意28-30
  • 2.2 乡土之“奇”30-35
  • 2.2.1 诡异与神秘31-33
  • 2.2.2 神话形象与魔幻色彩33-35
  • 2.3 乡村的生命力35-42
  • 2.3.1 原始生命的图腾36-38
  • 2.3.2 生机勃勃的高密东北乡38-42
  • 第3章 中国形象的本土性与世界性42-51
  • 3.1 莫言作品中中国形象的世界性42-44
  • 3.2 莫言与世界的对话44-51
  • 3.2.1 英语世界对莫言小说的接受44-48
  • 3.2.2 莫言小说的世界意义48-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7
  • 致谢57-58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健;;唤起民族新生的主体觉醒——晚清至“五四”新文学重塑“中国形象”之演化[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7期


  本文关键词:论莫言小说中的中国形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56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5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