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本土中国”的自觉探求—李锐小说创作论

发布时间:2017-03-20 03:01

  本文关键词:“本土中国”的自觉探求—李锐小说创作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李锐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表的短篇小说集《厚土》震动文坛,其后发表的《旧址》《无风之树》《万里无云》《银城故事》《太平风物》《人间》《张马丁的第八天》都曾获得文坛的广泛关注。李锐享誉文坛的文学创作与他提倡的“本土中国”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的“本土中国”概念,就是用合格的“现代汉语写作”表达出“本土中国”的灵魂。这里“本土中国”的创作概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语言的自觉,即使用“本土中国”的语言——现代汉语来再现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李锐认为,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上,这几乎成为我们区别于他人的标志性的东西。因为使用用方块字写作,使用方块字表达自己,我们才可以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被称作是“中国文学”“中国诗歌”“中国小说”。他反对现代汉语工具论的看法,提倡现代汉语的主体性。其次,李锐“本土中国”的创作概念表现在表达“本土中国”的生命。李锐将自己融入“本土中国”的生命体验中,在表达“本土中国”的同时也在表达他自己,表达他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本论文拟从三方面探悉李锐小说创作对“本土中国”的执着表现,首先是他对“本土中国”的理论思索与倡导;其次是探寻他的小说对“本土中国”的生命书写;最后,从他小说艺术风格方面来发现“本土中国”语言的动人魅力及诗性的深刻表达。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希望能更加深刻的了解李锐的创作追求,给他堪称孤独的坚守增添一点色彩。
【关键词】:“拒绝合唱” 生命书写 表达与神韵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论6-8
  • 第一章“拒绝合唱”的文学选择8-14
  • 第一节 现代化大潮下民族传统滋养的汲取8-11
  • 第二节 从反“田园”到凝神关注乡土人生11-12
  • 第三节“本土”写作的生活准备与尝试12-14
  • 第二章“本土中国”的生命书写14-26
  • 第一节 北方乡土的生命悲歌14-21
  • 第二节 南方城镇的历史影像21-26
  • 第三章“本土中国”的表达及神韵26-35
  • 第一节 民间口语叙事的鲜活26-29
  • 第二节 汉语诗性传统的生动表达29-32
  • 第三节 叙事艺术的多样化探索32-35
  • 结语35-36
  • 致谢36-37
  • 参考文献37-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海红;小说的幸福——邓韶征小说解读[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刘心武;“9·11”事件与小说写作[J];文学自由谈;2002年02期

3 赛珍珠;姚君伟;;论小说创作[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王飞;;写小说究竟是为了什么[J];写作;2009年17期

5 吴怀仁;;论小说写作中悬念的形成机制[J];写作;2009年13期

6 葛水平;;我和我小说中的乡村女性[J];名作欣赏;2010年10期

7 王安忆;;小说的创作[J];东吴学术;2010年02期

8 王祖基;;论小说的独创性与可读性[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9 黄德海;;城市小说的异数 关于《繁花》[J];上海文化;2013年01期

10 王岚;;王强模的《小说写作艺术》出版[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敬泽;;远行者和离家出走者的小说——《小说极限展2004》导言[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2 贺绍俊;阎晶明;;鲁敏小说解读[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许俊雅;;台湾小说中的戏剧题材及写作技巧[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4 傅逸尘;;军旅小说要警惕快餐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5 苏友芬;;简述女作家共同的叙事形式选择——小说[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蓝芒;;文学呼唤激情和想像力——读白桦《蓝铃姑娘》小说二题[A];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选[C];2007年

7 格非;马原;孙甘露;;20年后回首“先锋”之路[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8 陈国恩;吴矛;;市民世态 历史文化 欲望叙事——20世纪90年代城市小说的三种表述[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谭光辉;;历史小说写作的可能性——评魏继新长篇小说《辛亥风云路》[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10 吴义勤;;一部充满思想和艺术张力的小说——评《解密》[A];200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华鹏;有关小说的絮语[N];文艺报;2007年

2 斯继东;有关小说写作的几点思考[N];山西日报;2012年

3 章晓明;小说学的通俗读本[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4 王干;“小说”乡村的难度[N];文艺报;2007年

5 南帆;小说家林那北[N];文艺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李凤紊;网络军事小说这10年[N];中国国防报;2010年

7 傅翔;逻辑决定小说的合理性[N];文艺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何瑞涓 整理;陈冠中:现在应该看小说,你同意吗?[N];中国艺术报;2011年

9 朱航满;让小说飞翔起来[N];文艺报;2011年

10 陈劲松;好小说与什么有关[N];中国艺术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谦;论转型期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丹丹;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文革叙事”[D];吉林大学;2010年

3 侯素琴;埃里希·凯斯特纳早期少年小说情结和原型透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王永兵;欧美先锋文学与中国当代新潮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丽霞;世俗化时代的文学镜像[D];浙江大学;2006年

6 傅书华;蓦然回首[D];河南大学;2004年

7 景银辉;“文革”后中国小说中的创伤性童年书写[D];上海大学;2010年

8 魏庆培;视觉祛魅与历史记忆[D];兰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璐;延续与转变:新世纪以来的知青小说创作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2 禹美玲;寻找灵魂的诗意栖居之地[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3 周洁;元小说的电影改编[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4 文化;“十七年”蒙古族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屈乐然;论杨争光小说审美意蕴[D];延边大学;2016年

6 陈沁薇;朵拉小说创作论[D];南京大学;2016年

7 刘胜辉;军旅小说世俗化价值取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8 彭金金;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小说的叙事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9 熊芳芳;哈金小说中西方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10 周心驰;新世纪青春小说的精神意向与价值诉求[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本土中国”的自觉探求—李锐小说创作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57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d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