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李昌祺及其诗集《运甓漫稿》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0 02:01

  本文关键词:李昌祺及其诗集《运甓漫稿》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李昌祺作为明代小说家,其小说创作在文学史上有不可否定的价值。尽管其文学价值不能与前代或后代的小说相比,但在小说源流承袭上的作用不能被忽略。学界将研究重点一直放在其小说研究上,对李昌祺本人研究较少,有些资料也有不实之处,本文首先从这一方面入手,对李昌祺本人资料进行补正,涉及其年谱补正、著述考证、还有仕宦生涯考证等。另外,学界对李昌祺诗集《运甓漫稿》的研究也较少,因此,以李昌祺诗集作为研究对象,冀从中更多的了解到李昌祺文学创作特色及思想,主要涉及李昌祺交游考,从与不同群体交游对象的诗歌唱和中,借以窥探同李昌祺具有相似性一类人的思想及文学创作特色。最后,仍以《运甓漫稿》为研究对象,从中归纳出表现其真实感情的诗词,以诗词研究作为依据,从李昌祺不同的身份角色作为切入点,打破古籍记载中关于李昌祺的评价,还原出真实、丰满可信的李昌祺,从而能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一些资料和参考。
【关键词】:李昌祺 《运甓漫稿》 《剪灯余话》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第一章 绪论7-13
  • 1.1 本文研究对象7-8
  • 1.2 研究现状综述8-10
  • 1.3 本文研究内容10-11
  • 1.4 研究方法及资料11-13
  • 第二章 《李昌祺年谱》补正13-19
  • 2.1 李昌祺生平资料补正13
  • 2.2 李昌祺郡望13-14
  • 2.3 李昌祺生辰14-15
  • 2.4 李昌祺家世15-19
  • 第三章 李昌祺生平事迹考论19-31
  • 3.1 李昌祺家乡及青少年时期19-21
  • 3.2 永乐癸未与甲申进士之正误21-24
  • 3.3 李昌祺是否为“二十八星宿”考24-31
  • 第四章 李昌祺的著述及其影响31-39
  • 4.1 李昌祺著述考31-32
  • 4.2 《剪灯余话》的影响和评价32-34
  • 4.3 李时勉与《剪灯余话》的禁毁34-39
  • 第五章 李昌祺交游考——以《运甓漫稿》为研究对象39-55
  • 5.1 与文坛前辈之间的交往40-42
  • 5.2 与普通官员之间的交往42-47
  • 5.3 与佛道人士之间的交往47-50
  • 5.4 对社会底层人物的观照50-55
  • 第六章 从李昌祺的诗词看其丰富的感情世界55-63
  • 6.1 多情风流的文人55-57
  • 6.2 体贴爱家的丈夫57-59
  • 6.3 一位兄长和父亲59-60
  • 6.4 恋家思乡的老人60-63
  • 结语63-65
  • 参考文献65-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69-71
  • 致谢71-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建锋;饶有昌;;论李昌祺与佛教之关系[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2 乔光辉;李昌祺年谱[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4 王慧林;;反叛与皈依——瞿佑与李昌祺情爱观之比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王慧林;;批判与重建:瞿佑与李昌祺的创作思想浅谈[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陈文新;李华;;从“首届”翰林院庶吉士到河南左布政使——《运甓漫稿》所见李昌祺的人生轨迹与诗风变迁[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8 乔光辉;由扬情到崇理──“剪灯二种”之比较[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王慧林;;透过“剪灯二话”看明初文人心态[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荣荣;李昌祺及其诗集《运甓漫稿》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李昌祺及其诗集《运甓漫稿》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56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e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