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唐代河西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1 15:02

  本文关键词:唐代河西诗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河西,拱卫关陇,西控西域,是唐代西北边疆的军事战略要地,也是唐代文人出塞入幕、出使赴任、出边漫游的重要舞台。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浓郁的异域文化孕育出的河西诗歌不仅是边塞文学的瑰宝,而且形象地记录了河西历史,对现今人们了解河西的社会历史、经济文化、人民生活及复兴丝路文化大有裨益。从地域文学视角研究唐代河西与文人及诗歌,也是西北地域文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的研究在充分利用文献资料和近人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从微观入手,以河西为中心,以河西诗歌为内容,从地域这一视角出发来探讨河西文化影响下的河西诗歌所呈现出的地域性风貌。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绪论。首先追本溯源,追溯“河西”作为地域概念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源头及其地理辖区,并简要阐述河西在古代(尤其是唐代)政治、军事、交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其次对本文研究的河西及唐代河西诗歌作一范围上的界定。最后梳理地域文学学术发展史及文学艺术上对唐代河西诗歌进行研究的相关成果,指出本论题的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主体部分。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第一章简要论述孕育河西诗歌的历史地理环境。首先是对河西历史沿革及特有自然、人文景观作一必要的介绍,结合唐代诗人的歌咏,着重探析积淀了历史文化底蕴和诗人情思的厚重文化景观。其次考察唐前河西诗歌的内容和特色。第二章以诗人籍贯为出发点简要论述唐代河西诗人及诗歌概况。第一节重点介绍河西本籍诗人及诗歌创作情况,以河西籍著名的边塞诗人李益及其桑梓情怀为探析重点,略析河西本籍诗人贫乏之原因。第二节主要探讨外籍诗人的河西诗歌概况,分两个方面着重探析:一是从过境诗人视角的地域出发,以客居河西诗人和官居河西诗人为探究对象,客居河西诗人初盛唐分别以陈子昂、岑参为代表,官居河西诗人以刺史、节度使及使府文人为代表,其中又以王维、高适、郭震及其诗歌为探究重点。二是从未过境诗人想象的地域出发,探究中晚唐以杜甫、张籍、王建、白居易、元稹、杜牧、贯休等为代表的诗人的河西情结及其反映中晚唐河西边境问题的诗歌和关涉河西乐舞文化的《凉州词》、《凉州曲》、《凉州歌》等。第三章主要论述唐代河西诗人群体诗歌的共性特征。本章将唐代河西诗歌的主题内容归纳为战争爱国、思亲思乡、边地风光、异域文化四大类。河西作为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奔腾着唐代诗人慷慨报国的热情,也流淌着征夫思妇的哀苦愁怨。河西走廊独特的山川形貌、物候景观、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作为诱发诗人诗思的触媒,又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进入诗人视野,使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冷静的文化沉思以他者文化书写的方式呈现出多彩的篇章。第四章着重对唐代河西诗歌的艺术特色给予审美把握。一是意象方面,对河西诗歌中的常见意象进行归纳概括,包含积淀了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域意象、景物意象、乐器意象和人物意象。二是美学境界方面,从河西诗人个体风格的多样性中探究河西诗歌总体风格的一致性,河西诗歌雄壮的人物,雄奇的景象,雄浑的意境,雄豪的意气,使其呈现出雄浑壮美的美学境界。第三部分,结语。概括总结全文,观照河西诗歌的总体风貌。
【关键词】:唐代 河西诗人 河西诗歌 主题内容 艺术特色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5
  • 一、河西及唐代河西诗歌界定9-11
  • 二、研究现状综述及研究意义11-15
  • 第一章 河西及唐前咏河西诗15-27
  • 第一节 河西概况及历史沿革15-17
  • 第二节 河西自然与人文景观17-22
  • 一、河西自然景观18-20
  • 二、河西人文景观20-22
  • 第三节 唐前河西诗歌概述22-27
  • 一、两汉22-23
  • 二、魏晋23-24
  • 三、南北朝24-27
  • 第二章 唐代河西诗人及河西诗歌27-39
  • 第一节 本籍诗人及诗歌概况27-29
  • 第二节 外籍诗人及诗歌概况29-39
  • 一、过境诗人的河西诗歌29-36
  • 二、未过境诗人的河西诗歌36-39
  • 第三章 唐代河西诗歌的主题内容39-55
  • 第一节 战争爱国情——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39-43
  • 第二节 思乡思亲苦——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43-46
  • 第三节 边地风光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6-48
  • 第四节 异域文化奇——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48-55
  • 一、风俗人情——葡萄美酒夜光杯49-51
  • 二、乐舞——胡琴琵琶与羌笛51-53
  • 三、佛教——化塔屹中起53-55
  • 第四章 唐代河西诗歌的艺术特色55-65
  • 第一节 内蕴深厚的意象群体55-61
  • 一、地域意象55-58
  • 二、气候及景物意象58-59
  • 三、乐器意象59-60
  • 四、人物意象60-61
  • 第二节 雄浑壮美的美学境界61-65
  • 结语65-67
  • 参考文献67-71
  • 致谢71-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瑜章;乔志;;杜甫河西边塞情结刍议[J];杜甫研究学刊;2014年02期

2 宿白;;凉州石窟遗迹和“凉州模式”[J];考古学报;1986年04期

3 杜晓勤;地域文化的整合和盛唐诗歌的艺术精神[J];文学评论;1999年04期

4 郝明工;区域文学刍议[J];文学评论;2002年04期

5 刘明华;;地域文学史和文化史中的过境作家研究刍议[J];文学遗产;2008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唐代河西诗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9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59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7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