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余华长篇小说中孩童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4 21:10

  本文关键词:余华长篇小说中孩童形象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余华长篇小说中有一个密集出现的特殊群体——孩童形象。他们或是作为小说的直接叙事策略,贯穿于故事的始末,如《在细雨中呼喊》;或是作为与成人世界的对立面,用来审视成人世界里充满的苦难与荒诞,如《活着》、《兄弟》;或是作为一个条独立发展的脉络,推动故事更好的前行,如《许三观买血记》、《第七天》。故此,分析作品中的这些孩童形象,既有助于掌握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和要旨,也对更好的理解作者、作品与时代的关系不无裨益。本论文结合已有研究、作者作品及早年生平、笔者个人思考等,主要从三大方面来分析余华长篇小说中的孩童形象:表现形态、生成因素及内在意蕴。第一章分析了余华长篇小说中孩童形象的表现形态,主要是从孩童的个人遭遇、言谈举止、性格心理等方面具体阐述。不同于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认知的少年儿童,余华作品中的孩童形象大多被赋予了超出他们自身年龄段的特质。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仅拥有着隶属于成人的老成和色情,而且还多出了一抹成人的忧伤色彩。第二章分析了余华长篇小说中孩童形象的生成因素,主要是从作者自身及所处时代两方面入手。作家自身的经历,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无疑都会对其作品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余华的少年时期是伴随着医院的消毒水的味道和漫漫文革度过的,他初登文坛之际又恰逢中国的改革开放,这种种机缘巧合交揉在一起,势必会影响到其作品的创作,而我们也从其作品中的孩童形象身上,直观的看到了这种影响。第三章分析了余华长篇小说中孩童形象的内在意蕴,主要是围绕儿童视角及孩童形象之审丑两方面来展开的。儿童视角是余华在塑造孩童形象是经常会用到的一种叙述策略,相对于成人视角而言,这种视角一方面可有助于增强叙事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反思成人视角。与此同时,我们还会发现,余华运用儿童视角塑造出的孩童形象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孩童,书中的他们就审美意义来说,都是不美的,都在形式上呈现出了丑的特征。但深入分析这些形式上丑的事物,我们会发现其美的价值与意义。当然了,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作者余华在描写孩童形象丑的尺度上有时也会失衡,从而带来负面效应。
【关键词】:余华 长篇小说 孩童形象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论9-13
  • 第一章 孩童形象的表现形态13-27
  • 1.1 早熟的“祖国花朵”13-19
  • 1.1.1 超越自身年龄段的老成13-16
  • 1.1.2 令人难以置信的色情16-19
  • 1.2 忧伤的“少年维特”19-27
  • 1.2.1 表现于多方面的孤僻19-22
  • 1.2.2 生活大环境致使的羸弱22-27
  • 第二章 孩童形象的生成因素27-41
  • 2.1 生活经历的影响27-33
  • 2.1.1 医院环境影响了余华的童年27-30
  • 2.1.2 阅读影响了余华的写作30-33
  • 2.2 生存时代的左右33-41
  • 2.2.1 十年“文革”留下的创伤34-37
  • 2.2.2 改革开放带来的影响37-41
  • 第三章 孩童形象的内在意蕴41-53
  • 3.1 相较于成人视角,儿童视角叙事的意义及价值41-46
  • 3.1.1 有助于增强叙事效果42-43
  • 3.1.2 有助于反思成人世界43-46
  • 3.2 孩童形象之审丑的价值所在与负面效应46-53
  • 3.2.1 孩童形象之审丑的价值所在47-49
  • 3.2.2 孩童形象之审丑的负面效应49-53
  • 结语53-55
  • 参考文献55-59
  • 致谢59-61
  • 附录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琦;;论中国现当代儿童视角小说发展[J];语文学刊;2009年04期

2 王苗苗;;童眸眼中的寂寞世界——《寂寞的村庄》的儿童视角[J];青春岁月;2012年02期

3 王宜青;儿童视角的叙事策略及心理文化内涵[J];浙江师大学报;2000年04期

4 王黎君;儿童视角的叙事学意义[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5 王文玲;;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创作的叙述特点[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王文玲;;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创作论[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1期

7 李红梅;;儿童视角发生机制及诗学内涵[J];宜宾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刘慧敏;李枫;;儿童视角下的香港都市观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王黎君;;论儿童视角小说的文本特征[J];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10 罗斌;;解读《狂奔》中作为叙事策略的儿童视角[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雪梅;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巧妙融合的典范[N];中国文化报;2005年

2 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 成尚荣;儿童让你拥有儿童视角[N];中国教师报;2014年

3 萧萍;儿童视角的情绪感悟[N];中国教育报;2014年

4 朱华东 江苏省溧阳市外国语学校;让儿童视角成为教育坐标[N];中国教师报;2012年

5 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校长 刘畅;从儿童视角出发建构学校公共生活[N];中国教育报;2013年

6 王星;世博展馆动画电影:用儿童视角憧憬未来[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7 早报记者 庄颖;“用儿童视角拍电影是个伪命题”[N];东方早报;2014年

8 樊发稼;《秋天的故事》摆正了儿童视角[N];文艺报;2001年

9 武隽;用儿童视角报道两会[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10 罗文胜;每天都是开放日[N];中国妇女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黎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儿童视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迪;儿童视角研究:儿童研究的新转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周婷婷;教师儿童立场的重建及其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卢姗;勒克莱奇奥儿童视角小说的流浪叙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平平;5~6岁幼儿眼中的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陈云燕;当代女性作家儿童视角小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谢凤;大班幼儿对“爱”的理解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郭静思;试论儿童视角叙事[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8 梅冬琪;《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儿童视角的运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9 姜冰;余华长篇小说中孩童形象分析[D];济南大学;2015年

10 周卫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儿童视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余华长篇小说中孩童形象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66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1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