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陪都地区的马列文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5 06:11

  本文关键词:陪都地区的马列文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陪都地区的马列文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同中国文艺现实相结合的一次有益实践。随着战时陪都的确立,陪都地区马列文论在整个抗战文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对抗战的胜利和民主的实现做出了重大贡献。国内针对陪都地区马列文论研究的文章和专著较少,且大都集中于抗战文论中现实主义文论的研究。本文绪论部分对此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因此,研究陪都地区的马列文论,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原则,对陪都地区马列文论的发展历程、特征及规律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多角度分析。本文首先陈述了马列文论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概况,目的在于梳理抗战前马列文论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阶级论和民族论观点;其次,从纵向的角度研究陪都地区马列文论发展历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分析陪都地区马列文论在抗战期间前后两个不同时期与自由主义文论和国民党文艺主张的关系;同时,从横向的角度研究陪都地区马列文论的内部论争,并分析其同延安文论的关系,此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最后,研究陪都地区马列文论在抗战时期的理论贡献,概括其对文学创作的作用,总结其在抗战文论中的历史地位及历史走向。作为马列文论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陪都地区的马列文论在中国现代文论史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关陪都地区的马列文论研究,对于当代形态的马列文论的建构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陪都地区 马列文论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1 绪论6-10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6-7
  • 1.2 研究现状7-10
  • 1.2.1 有关陪都地区马列文论研究的历史、文化、文学资料7-8
  • 1.2.2 从抗战文学角度展开的研究8-9
  • 1.2.3 关于陪都地区马列文论的相关研究9-10
  • 2 马列文论在中国的传播发展10-15
  • 2.1 传播途径11-12
  • 2.2 阶级论和民族论的逐渐形成12-14
  • 2.3 存在问题14-15
  • 3 陪都地区马列文论的发展历程15-30
  • 3.1 前期:批判自由主义文论,宣传民族论16-22
  • 3.2 后期:批判国民党文艺主张,,宣传阶级论22-30
  • 4 陪都地区马列文论的主要内容30-42
  • 4.1 陪都地区马列文论的内部论争30-40
  • 4.1.1 关于“暴露与讽刺”问题的论争30-33
  • 4.1.2 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33-37
  • 4.1.3 关于“主观论”问题的论争37-40
  • 4.2 陪都地区马列文论同延安文论的关系40-42
  • 5 陪都地区马列文论的历史作用42-47
  • 5.1 陪都地区马列文论的理论贡献42-43
  • 5.2 陪都地区马列文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43-44
  • 5.3 陪都地区马列文论的历史地位44-45
  • 5.4 陪都地区马列文论的历史走向45-47
  • 6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1
  •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51-52
  • 致谢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武军;从两本马列文论新著谈起[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0年04期

2 符汝英;黑暗中显现的生命光焰——安娜、列文形象探析[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S1期

3 张晓强;;俄罗斯作家维·佩列文访谈录[J];外国文学动态;2002年03期

4 郑体武;走进佩列文的迷宫——《夏伯阳与虚空》初探[J];俄罗斯文艺;2004年02期

5 潘小松;关于《列文王妃的私人信件》[J];博览群书;2004年04期

6 张捷;;佩列文的新和《ДПП(НН)》简介[J];外国文学动态;2004年03期

7 张可驹;;“伟大的钢琴家”系列:列文涅的录音遗产[J];音乐爱好者;2007年09期

8 张平;;天生我才必叛逆——汉诺赫·列文及其戏剧简介[J];戏剧艺术;2007年05期

9 赵杨;;后现代元素与民族文化底蕴的结合——维克多·佩列文和他的自由王国[J];外国文学;2007年06期

10 杨娟;;关于马列文论的教学、研究及其它——刘文斌先生访谈[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易难;叶栋;;瞿秋白对马列文论的传播、发展及其影响[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一辑)[C];2007年

2 王明堂;;瞿秋白对马列文论的翻译与传播[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3 王明堂;;瞿秋白对马列文论的翻译与传播[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4 刘文斌;;全球化·中国文化·马列文论[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秦忠翼;;论邓小平对马列文论的突破与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俊杰;佩列文和他的可乐时代[N];光明日报;2002年

2 周进祥;马列文论面临着什么[N];文艺报;2000年

3 张俊翔;佩列文解读《转型时期的辩证法》[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王树福;跨文化诠释与个性化改写:佩列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元素[N];中华读书报;2013年

5 刘文飞;俄罗斯文坛的佩列文现象[N];人民日报;2006年

6 傅蕾 译;力图“买断”詹姆士·列文[N];音乐周报;2006年

7 颜榴;我们离金字塔尖还有多远?[N];北京日报;2004年

8 刘文飞;俄罗斯文坛的一匹黑马[N];文汇报;2001年

9 杨大林;《悲怆》的前奏[N];音乐周报;2002年

10 柏柳;文艺要繁荣 理论要创新[N];中国文化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永旺;空灵的世界 恍惚的真实[D];黑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娴;佩列文作品在中国[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2 司嬗嬗;后现代语境下的佩列文现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海鸥;中国新时期马列文论教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祖艳;佩列文的后现代主义创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君;对维克多·佩列文《“百事”一代》的后现代主义解读[D];辽宁大学;2006年

6 郭伟;《夏伯阳与虚空》中的神秘主义和后现代主义[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7 张锐;陪都地区的马列文论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陪都地区的马列文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66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d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