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李锴《睫巢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5 15:07

  本文关键词:李锴《睫巢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睫巢集》是清代文人李锴的诗集,是研究李锴诗歌的重要典籍。李锴祖籍东北,时人将其与戴亨,陈景元并称为“辽东三老”,属于广泛意义上的东北诗人,因其隶属汉军正黄旗,所以李锴又是清朝八旗诗人的重要成员。李锴家世显赫,前半生出仕为官,中年后出世隐居。李锴不仅在北方、东北为人所熟知,在南方文人中间也有较高的名望。本文对李锴生平的介绍侧重于考证前人所没有关注到或是对前人的观点提出疑议的内容。第一,李锴因1715年策旺阿拉布坦掠夺哈密之事出使新疆,第二,1716年-1718年李锴先后出行三次,其中一次深入东北腹地,最远处到达黑龙江依兰县。第三,李锴南游的时间可以确定在1718年-1719年。第四,进一步缩小李锴之子的死亡时间在1720年。第五,李锴曾应试博学鸿词科试。本文对之前研究者已经得出的结论的部分均作简要介绍。本文通过对李锴《睫巢集》的仔细研读,用文献研究法和文本分析法对《睫巢集》的版本、流传;《睫巢集》诗歌的体裁、题材以及《睫巢集》的流传与影响进行深入探讨。正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介绍李锴的一生中的大事,尤其是能影响其人生、诗歌风格的重要经历。除此之外还会详细描述《睫巢集》的各个版本;以及《睫巢集》版本流传情况。第二部分研究《睫巢集》诗歌的体裁与题材。《睫巢集》的体裁分为两种,卷一为乐府,余下各卷为格律诗,虽然格律诗占主流,但从位置先后来看,乐府诗亦是李锴所看重的诗歌表现形式。李锴诗歌追摩古体,师法汉魏,选题多样,以山水田园诗居首,亦有咏史诗、咏物诗、唱和诗等各种题材。第三部分对李锴《睫巢集》的价值予以肯定。李锴文识渊博,著作等身,《四库全书》中收录百万言,《雪桥诗话》、《清诗别裁集》等众多著作中都收录李锴之诗,并对李锴诗歌给予高度评价,足证李锴在清朝诗坛的重要地位。李锴《睫巢集》不仅在内多受文人重视,在古代朝鲜亦受追捧,对古代朝鲜文坛也产生的广泛的影响。
【关键词】:李锴 《睫巢集》 版本 体裁 题材 价值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4
  •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1-12
  • 1.1.1 选题的目的11
  • 1.1.2 选题的意义11-12
  • 1.2 研究现状12
  • 1.3 研究的范围与方法12-14
  • 第二章 《睫巢集》的作者与版本14-24
  • 2.1 作者概述14-20
  • 2.1.1 作者生平概述14-18
  • 2.1.2 作者著作概述18-20
  • 2.2 《睫巢集》的版本20-24
  • 2.2.1 清乾隆六年刻本20-21
  • 2.2.2 嘉业堂刻本《睫巢集》21
  • 2.2.3 《睫巢集》与《含中集》之关联21-24
  • 第三章 《睫巢集》的体裁、题材24-43
  • 3.1 《睫巢集》诗歌的体裁24-33
  • 3.1.1 《睫巢集》中的格律诗24-29
  • 3.1.2 《睫巢集》中的乐府诗29-33
  • 3.2 《睫巢集》诗歌的题材33-43
  • 3.2.1 交往诗33-37
  • 3.2.2 山水田园诗37-39
  • 3.2.3 佛禅诗39-43
  • 第四章 《睫巢集》的价值及影响43-55
  • 4.1 《睫巢集》的价值43-45
  • 4.1.1 《睫巢集》的地理文献价值43-44
  • 4.1.2 《睫巢集》的文学价值44-45
  • 4.2 李锴《睫巢集》的影响45-55
  • 4.2.1 李锴《睫巢集》在国内的影响45-51
  • 4.2.2 李锴《睫巢集》在朝鲜的影响51-55
  • 结语55-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1
  • 附录61-6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振方;;《胭脂》《折狱》虚实辨析——兼谈《聊斋志异》中的真人假事小说[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邹宗良;解新颜;;“姑奶奶”、“关圣帝君”与“金龙四大王”——再论《醒世姻缘传》康熙年间成书说之不能成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4期

3 陈郑;;清初赋税事件对蒲松龄生活与作品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4 贺根民;;《四库全书》不收《聊斋志异》考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5 牛贯杰;;晚清清军马队营制的演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袁晓薇;;神韵说与王维诗歌的阐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欧阳跃峰;王军;;新式学堂与清末革命——以徐锡麟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白文刚,冀满红;皖北乡土因素与淮系集团的发展[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9 曾光光;;戴名世与桐城派关系辨析[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10 穆键;;《皖政辑要》所见安徽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的建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迪;清乾隆朝内府书画收藏[D];南开大学;2010年

6 邢巍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长职能研究(1928-1937)[D];南开大学;2010年

7 代亮;曾国藩诗文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康维娜;清代浙江闺秀文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蕾;满族舒穆禄氏研究与资料整理[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彭娟;蒋士铨诗歌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艳;乾嘉诗人舒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龚莹莹;虞山派诗人冯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茹辉;黄仲则纪游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雪峰;山东沿海风暴潮灾害的历史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刘飞;陈维崧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刘磊;李元度的史学思想与实践[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李锴《睫巢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7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67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6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