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刘震云小说现实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1 06:56

  本文关键词:刘震云小说现实主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文学现实主义主要指五四运动之后,以西方现实主义文学为摹本同时传承中国某些传统文学基因而形成的现代文学体系。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由于受当时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特点的影响而受到一些作家的青睐,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并形成新文学现实主义创作的传统,比如现实批判精神、关注底层社会和普通人命运、注重对社会生活的客观再现等。从五四时期鲁迅小说、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创作,到巴金和老舍的创作,再到新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一直在延续和发展。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中国作家与世界文学渐行渐远、日益隔绝,现实主义也日趋僵化。八十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不断涌入,使传统现实主义价值观念和创作方法受到冲击。在现实主义变革调整过程中,遭遇启蒙运动的挫折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些作家开始迎合消费市场的需求,醉心于各种新鲜手法与形式的试验。但刘震云的创作依然保持其现实主义创作方向,继承着五四时期鲁迅所开创的以国民性批判为主旨的新文学现实主义传统一些特点。本论文试从四个部分对刘震云小说现实主义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为引言,从宏观上论述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的创作特征以及对刘震云的影响;第二部分从叙事学的视角来分析刘震云小说创作中现实主义特征;第三部分从现代性的视野下反思刘震云小说的现实主义;第四部分为小结,整体上总结刘震云小说现实主义的特征以及在当代社会的价值意义。通过以上几章的研究明确刘震云小说与新文学现实主义的关系:在叙事、人物形象和主题表达等方面继承新文学现实主义的现实批判性,对国民劣根性和社会体制的反思。其中蕴含着作家对社会底层小人物生存境遇的真诚关怀,坚持人民性的创作立场,关注处于社会底层群体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根植大地,渗透生活。新时期在知识分子边缘化,文学走向市场化与商品化的背景下,对刘震云小说现实主义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刘震云小说 现实主义 成因与特质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1 引言6-11
  • 2 刘震云小说创作与现实主义11-47
  • 2.1 刘震云小说现实主义创作背景11-19
  • 2.1.1 人生阅历11-12
  • 2.1.2 社会变迁12-16
  • 2.1.3 文学思潮16-19
  • 2.2 现实主义叙事方式19-34
  • 2.2.1 平民化的叙事立场20-21
  • 2.2.2 口语化的叙述语言21-26
  • 2.2.3 人物形象塑造26-34
  • 2.3 现实主义主题表达34-47
  • 2.3.1 现实批判34-41
  • 2.3.2 人文关怀41-47
  • 3 刘震云小说现实主义的现代性反思47-52
  • 3.1 反西方现代性之维47-48
  • 3.2 新的现代性之维48-52
  • 4 结语52-54
  • 参考文献54-56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56-57
  • 后记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献青;尴尬:官人们的生活相——评刘震云的几部中篇小说[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刘震云小说现实主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0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80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8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