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李白苏轼诗歌化用《庄子》人物述论

发布时间:2017-04-01 19:14

  本文关键词:李白苏轼诗歌化用《庄子》人物述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李白苏轼受庄子影响都颇深,他们都有许多诗歌化用了《庄子》人物之典,由于个人不同的理解和用意,化用时会在庄子原意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含义。甚至脱离庄子本来之思想内涵。他们的诗歌分别作为唐型诗和宋型诗的代表,诗歌中在化用同一《庄子》人物形象时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这既是个人之间的差异,也是不同诗歌范式之间的差异。论文共分四章,其中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第二章主要对李白诗歌中化用的《庄子》人物之典进行研究,第一节论述该典在《庄子》中的原意,以及李白化用此人物典故的变意。第二节概述了李白诗歌中《庄子》人物的艺术形象为:志士形象、隐士形象、仙人形象;第三章主要对苏轼诗歌中化用的《庄子》人物之典进行研究,第一节论述该典在《庄子》中的原意,以及苏轼化用此人物典故的变意。第二节概述了苏轼诗歌中《庄子》人物的艺术形象为:儒士形象、达者形象、高士形象;第四章为李白苏轼诗歌化用《庄子》共同人物差异,第一节为同一人物形象在二者诗中的差异:情感态度差异:李白沉迷,苏轼跳脱;塑造手法差异:李白抒情,苏轼议论;风格特征差异:李白气高,苏轼意远。第二节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从个人原因和时代原因两方面分析,个人原因则以二者人生经历的不同和思想性格的不同为主,时代原因则是唐宋不同的时代性格以及诗歌转型结果所致。
【关键词】:李白 苏轼 诗歌 庄子 人物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第一节 缘起11-13
  •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13-16
  • 一 研究现状13-15
  • 二 研究意义15-16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6-18
  • 一 研究内容16-17
  • 二 研究方法17-18
  • 第二章 李白诗歌中的《庄子》人物研究18-40
  • 第一节 李白诗歌中《庄子》人物的原意和变意18-31
  • 一 庄周19-22
  • 二 任公子22-26
  • 三 郢人、匠石(质)26-28
  • 四 轩辕黄帝、广成子28-31
  • 第二节 李白诗歌中《庄子》人物的艺术形象31-38
  • 一 志士形象32-34
  • 二 隐士形象34-36
  • 三 仙人形象36-38
  • 本章小结38-40
  • 第三章 苏轼诗歌中的《庄子》人物研究40-59
  • 第一节 苏轼诗歌中《庄子》人物的原意和变意40-52
  • 一 庄周41-45
  • 二 任公子45-47
  • 三 郢人、匠石(质)47-49
  • 四 轩辕黄帝49-52
  • 第二节 苏轼诗歌中《庄子》人物的艺术形象52-57
  • 一 儒士形象52-54
  • 二 达者形象54-56
  • 三 高士形象56-57
  • 本章小结57-59
  • 第四章 李白苏轼诗歌化用《庄子》共同人物差异比较59-69
  • 第一节 同一人物形象在二者诗中的差异59-64
  • 一 情感态度差异:李白沉迷,苏轼跳脱59-61
  • 二 塑造手法差异:李白抒情,苏轼议论61-63
  • 三 风格特征差异:李白气高,苏轼意远63-64
  • 第二节 二者差异的原因64-68
  • 一 个人原因64-66
  • 二 时代原因66-68
  • 本章小结68-69
  • 结语69-71
  • 参考文献71-76
  • 附录76-91
  • 后记91-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英,马杰,白寒;无奈的逍遥:庄子的人生理想[J];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2期

2 陈红映;庄子思想的现代价值[J];思想战线;2000年06期

3 曹智频;文化潜流:庄子“道”论的后世遗响[J];宗教学研究;2000年02期

4 陈水德;《庄子·天地》篇三重混杂思想体系概说[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王运生;《庄子·内篇》思想发微[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6 王运生;《庄子·天下篇》的真伪及学术价值[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7 宗明华;庄子艺术精神在魏晋的勃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8 曹智频;文化亲缘:楚文化与庄子思想[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清田文武;森鸥外的《混沌》与庄子[J];日本学论坛;2000年03期

10 颜世安;论庄子思想中“道”与“行”的关系[J];中国哲学史;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水德;;庄子思想三重间架论[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2 丁媛;;论《庄子》中的审丑意识[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侯桂运;;庄子的尧舜观[A];2009中国(诸城)大舜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于民雄;;自然与自由——庄子“相忘于江湖”解[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5 刘云章;;阐释庄子:生命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A];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季岸先;;刍议《庄子》海洋意象及其当代教育价值[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7 李建盛;;从政治哲学到诗意美学——“老庄”比较视域中的庄子美学思想[A];东方丛刊(1997年第3辑 总第二十一辑)[C];1997年

8 张艳艳;;德性与情欲的悖立与悖合——庄子人学的审美指向及意义[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9 李建盛;;庄子的美学思想与先秦历史文化语境[A];东方丛刊(1996年第1辑 总第十五辑)[C];1996年

10 袁振保;;庄子思维方式与文学艺术[A];东方丛刊(1992年第1辑 总第一辑)[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长虹;刘冬颖正解《庄子》[N];中国邮政报;2007年

2 刘士林;庄子生存思想的现代阐释[N];光明日报;2007年

3 寓真;独具只眼,透悟庄子[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赵云峰;庄子文化——可以在国际上推广的文化品牌[N];商丘日报;2009年

5 志丹高级中学 封金河;庄子一人类精神的守护者[N];延安日报;2011年

6 ;弘扬庄子文化国际高层论坛举行[N];光明日报;2006年

7 吴淑玲;极端化:《庄子》谲诡怪异风格之成因[N];光明日报;2007年

8 董延喜;民权的庄子 商丘的庄子 世界的庄子[N];商丘日报;2006年

9 ;庄子的世界与世界的庄子[N];光明日报;2008年

10 陈鼓应;《庄子》注译与我的体会[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晓丽;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2 丁媛;《庄子》丑意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鹏飞;庄子审美体验思想阐释[D];辽宁大学;2009年

4 史国良;《庄子》内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孙红;《庄子》阐释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万勇华;庄子的理想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贾学鸿;《庄子》结构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焱;庄子审美体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李剑虹;自然与自由:庄子身体观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丹凤;《庄子》灵性关怀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宋智;庄子基于怀疑论的反智主义[D];苏州大学;2008年

3 冯登立;庄子生死观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4 焦中卉;老子与庄子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张卫静;庄子天下篇研究[D];烟台大学;2008年

6 崔胜军;庄子的社会批判思想重释[D];赣南师范学院;2008年

7 姚高峰;试论《庄子》的审丑之维[D];苏州大学;2009年

8 谢静静;试论庄子之物[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雷吉振;庄子无为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蒋学飞;论庄子对人生困境的超越[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李白苏轼诗歌化用《庄子》人物述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1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81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2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