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文本形态嬗变与文学观念更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8 03:39
   纵观历史上文学文本形态嬗变与文学观念间的演变规律可知,其中孕育着对文学本质、文学性的探究。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介载体的不断更新,文学文本的存在形态也在不断变化,因而,我们的“文学观念”也要更进研究。近年来,理论界出现的“文学泛化与扩容”、“文学性的外流与他用”、“语图之争”、“文学终结”等问题囊括在我们的视野内,即探析随着文本形态的不断嬗变出现这些热议问题的文学观念范畴内的更新研究。历史上,文本形态的嬗变会引发文学本质论争,每一次关于文学本质的论争,都会使人们对文学本质进行理性思考,产生与时俱进的文学观念。当然,在某一时期产生的文学观念并不是对以往文学观念的否定,而是预示着某一时期文学的某一审美属性的凸显。纵观九十年代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之义”之争及其争论的焦点问题,我们知道文学实践活动发展了,文学观念也要发展,随着后现代思潮的到来,不能再固守文学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而要借鉴反本质主义以及建构主义等所主张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今天多元的文学。在消费语境下,今天的文学文本呈现出多样化的存在形态,以致出现了“文学的泛化与扩容”、“文学性”蔓延的景观,理论界也由此展开了论争。文本形态的不断泛化、扩容,让我们在众多文本面前失措,不知道何为文学了?面对“文学泛化、扩容”现象,我们要注意文学的“文学性”在其中的作用。面对“文学性”的外流及他用,文学的功能在消费语境下不断被扩大了,甚至出现了重消遣娱乐方面的功能,我们要在固守文学传统的文学观念(功能)下,承认固有的文学功能和当下的文学功能(感性直观的文学功能)齐头并进,并注重协调文学的“文学性”与文化性之间的研究关系。当今,进入了“视觉文化时代”,图像艺术的强势发展,与文学相遇,理论界对此文学实践做出回应,展开了“语图之争”。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语本文学与图本文学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二者可以共生共存吗?图像艺术兴起了,会令文学黯然失色甚至如有的学者预言的文学就此会终结吗?这也是文本形态嬗变情形下文学观念更新研究的一个必要解决的问题。关于“文学终结论”问题,理论界也展开了大量的论争及阐述,最后据文本形态的发展,是对新时代文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学观念的研究也要更新,文学要发展,就要产生出新的文学文本对应其发展,因而,文学不会被终结,文学会继续发展,并会繁荣发展下去。
【学位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I20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文本形态与文学观念的历时考辩
    一、文本形态、文学观念的基本认识
        (一)概念解读
        (二)文本形态与文学观念的关联
    二、文本形态与文学观念的嬗变
        (一)口语文本与重抒情的文学观念
        (二)可读文本与重诗意的文学观念
        (三)大众媒介文本与重消费娱乐的文学观念
        (四)多媒介文本与重感性直观的文学观念
第二章 文本形态变化与文学本质论争
    一、文学本质大讨论的历史演变
        (一)“文质”之争
        (二)“诗意”、“灵韵”之争
        (三)“文学终结”论争
    二、文学本质论问题再探究
        (一)大讨论的反思—— 文学审美性的坚守
        (二)再探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之争
第三章 文本形态变化与文学泛化、扩容与文学性
    一、文学泛化、扩容的新境遇
        (一)消费社会与文学的泛化、扩容
        (二)媒介时代文学泛化、扩容景观
    二、文学性——文学泛化与扩容中的坚守
        (一)西方后现代语境中的文学性
        (二)再探“文学性”问题
第四章 文学在现世的灵魂救赎
    一、文本形态视觉化与“语图之争”
        (一)语本文学与图本文学的现实处境
        (二)“语图之争”:文学的生存路径
    二、再探“文学终结”,展望文学前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2845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845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7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