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经济书写与社会剖析小说

发布时间:2017-04-04 20:59

  本文关键词:经济书写与社会剖析小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上世纪三十年代,以茅盾创作《子夜》为开端,吴组缃、沙汀、叶紫、艾芜等作家继承并发展,一批由中国经济体制为切口关注社会人生的作品被创作出来。这些作品引起了当时学术界的密切关注,但对于创造这些风格相近作品的作家群,学术界一直未能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到文学流派之中。直至1982年,严家炎先生授课时,才将这批作品归纳为“社会剖析派小说”,相应的作者群流派则为“社会剖析派”。由于社会剖析派作家几乎全部出身“左联”,即使非“左联”成员的吴组缃等也趋同于“左翼”的文学书写范式,因此他们的作品中有意无意流露出的政治意识形态,导致以往的研究者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批判“帝国主义”、“剥削农民”、“封建官僚”而歌颂“共产党”、“工农兵”、“无产阶级”等阶级问题上,无形中落入了一种预设的评论机制的圈套,相反忽略了文本中包含的大量经济现象背后所反映出的社会、“革命”实景;另外,由于社会剖析小说作为一个流派被提出的时间较晚,因此研究单个作家的经济书写有之,而将其当做整体创作潮流的研究较少,留下了许多可供重新思考的空间。本文尝试以经济书写为切入点,将社会剖析小说作为整体,在整合以往研究者的发现及本文写作过程中新发掘的较多史料的基础上,力图对作品之经济元素、当时的经济史实、作家写作模式及创作理念等进行深入挖掘,重新审视社会剖析小说与经济、时代、政治的复杂关系。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通过分析经济书写的艺术价值,发掘经济书写在现代小说中的审美意义。经济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进入文学家的视野时,必然带着作家的价值取向与人文关怀。而社会剖析派成员的出身,又为我们阅读时带来了乡土体验。无论从哪种角度对小说进行观照,都能够发现经济书写不仅仅只是经济元素的简单罗列,更有着深厚的艺术价值。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社会生活中普遍包含经济行为,因此作家得以将整个社会经济纳入文学的艺术世界。第二章研究社会剖析小说中的“全景”式经济书写,即都市——乡镇——农村三层经济空间,这三个空间既相互独立又有交叉、嵌套的部分。虽然对于农村破产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城市、乡镇经济,尤其是乡镇处于连接带上的尴尬地位,却较少有人关注,值得进一步探讨。第三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社会剖析小说的经济书写与时代、政治的关联。虽然社会剖析派作家一直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及“严谨的社会科学”气质的姿态出现在文学史上,但在作品与经济史实、作家个人经济生活的对照过程中,通过重审整个经济环境与经济周期,提出社会剖析小说构建的经济书写是在文学想象基础上进行的,其实际上是为了达到宣传革命理想、印证革命合法性的目的。
【关键词】:社会剖析小说 经济书写 左翼视角 革命合法性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绪论7
  • 研究现状分析7-13
  • 本文创新之处13-15
  • 第一章 经济因素与现代小说的艺术价值15-31
  • 第一节 丰富多变的叙事模式16-22
  • 第二节 独具魅力的乡土情结22-26
  • 第三节 扭曲变异的人性剖析26-31
  • 第二章 社会剖析小说的三维经济图景31-47
  • 第一节 公债:都市经济的脉搏31-36
  • 第二节 店铺:乡镇商业的缩影36-42
  • 第三节 村庄:丰收成灾的农业42-47
  • 第三章 社会剖析小说:在现实与想象之间47-59
  • 第一节 中国经济危机的历史现实47-51
  • 第二节 社会剖析派的文学想象51-54
  • 第三节 暴力叙事与革命合法性的建构54-59
  • 结语59-61
  • 参考文献61-67
  • 致谢67-6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9-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效驷;;20世纪30年代无锡乡村抢米风潮的历史解读[J];中国农史;2009年01期

2 王明科;;慧眼中的误读:茅盾小说的经济史视角重释[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钟海林;;茅盾小说的经济视角和精神内核[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4 徐畅;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对中国农村经济影响散论[J];江海学刊;2003年04期

5 曹万生;茅盾在当下中国的意义[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李标晶;茅盾小说创作的当代意义三题[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王嘉良;茅盾创作:经济学视角及其意义[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年03期

8 蒋明玳;叶紫:“文学是战斗的”——论叶紫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9 陈艳云,刘林平;论家族主义对东南亚华人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10 孙中田;理性精神与茅盾小说[J];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顾金春;1928-1937年中国现代作家群落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鸿声;文学中的上海想象[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青;论1930年代茅盾和叶紫的左翼小说关于农民理想的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王梦;论叶紫对左翼主流批评话语的游离[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孙永;上海的社会环境对茅盾小说创作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4 李从义;沙汀三四十年代小说对乡土民间的书写[D];南昌大学;2010年

5 冯志平;论吴组缃创作中的现代小说理念[D];漳州师范学院;2010年

6 于淑卿;茅盾左翼小说的情感特征[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田军;茅盾小说的经济学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8 刘卫玲;沙汀前期小说的生存意识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李勇;科学理性与茅盾上海叙事[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朱丽丽;叶紫小说创作对中国左翼文学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经济书写与社会剖析小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85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5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