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莫言作品表达方式的人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4 21:17

  本文关键词:莫言作品表达方式的人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形式与内容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形式与内容是辩证统一的,无形式的内容味同嚼蜡,无内容的形式形同虚设。本文以莫言文学作品的表达形式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特殊表达形式所表达的深刻思想内容。莫言作品以近现代中国社会历史为背景,内涵深刻的人生旨趣。人性的阴暗和光辉在莫言作品中得到较为充分的诠释。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为基本学理基础,研究莫言作品表达方式的人性问题。人性并非非善即恶或者非恶即善,人性是复杂的和发展的。人性不仅具有自然性属性,更具有社会历史性。这就使得人性的塑造成为可能。伦理共同体要善于利用人性的基本特征,运用教育的手段,深化习惯的影响,塑造健康人性。莫言作品中典型人物所表现出的愚昧、贪婪、残忍正是人性没有得到合理塑造的结果,最终酿成了一系列个体的人生悲剧及集体的社会悲剧。莫言通过魔幻现实主义表达方式对人性丑陋的鞭挞,展现了其正义感、良知与社会责任感。莫言作品表达方式的人性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和生活世界关系的理解,而且可以为人们更好地理解莫言作品、理解莫言提供了合理思路,为个体人性的健康塑造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为建设更符合人性的生活世界提供有意义的方法论启迪。
【关键词】:莫言 莫言作品 表达方式 人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038;I207.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0
  • 第一章 莫言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表达方式10-17
  • 一、形式魔幻——莫言作品魔幻现实主义的“假皮囊”10-14
  • (一) 大胆夸张的语言风格10-12
  • (二) 天马行空的故事情节12-13
  • (三) 诡异怪诞的人物形象13-14
  • 二、内容真实——莫言作品魔幻现实主义的“真历史”14-17
  • (一) 《檀香刑》:再现晚清酷刑暴政14-15
  • (二) 《生死疲劳》:重演农民生存现状15
  • (三) 《蛙》:六十年波澜生育史大观15-17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莫言作品人物的人性分析17-28
  • 一、马克思的人性观17-21
  • (一) 人性的可能18-20
  • (二) 人性的形成20-21
  • 二、莫言作品典型人物的人性分析21-28
  • (一) 愚昧与“独立”的缺陷21-24
  • (二) 贪婪与“正义”的式微24-26
  • (三) 残忍与“人道”的丧失26-28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莫言魔幻思维方式的人性分析28-35
  • 一、恐惧28-32
  • (一) 基于“人性”的恐惧28-29
  • (二) 恐惧的表现29-31
  • (三) 恐惧的成因31-32
  • 二、希望32-35
  • (一) 基于“人性”的希望32-33
  • (二) 希望的表现33-34
  • (三) 希望的成因34-35
  • 尾言:生活世界与人性35-37
  • 参考文献37-40
  • 后记40-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力;旁观者的冷漠[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2 于文夫;代安楠;;莫言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中西观[J];求索;2013年01期


  本文关键词:莫言作品表达方式的人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85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c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