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苏轼黄庭坚论书诗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7 07:19

  本文关键词:苏轼黄庭坚论书诗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论书诗是指对书法艺术进行品评鉴赏及对书法相关理论进行探讨研究的一类诗歌,它作为一种独立、专门的题材被写入诗歌是在唐代。苏轼和黄庭坚的论书诗创作不但反映了同时代的书法艺术风貌和审美趣尚,而且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本文即以苏黄论书诗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梳理和归纳总结,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探究二人主要书学观,并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其核心文艺思想。 北宋前期书家多承晚唐五代风气,众人学书大都因循守旧、随波逐流,书法尚未进入正常发展阶段。直至中期在欧阳修、蔡襄等人的大力倡导下,书坛上兴起一股复古思潮,北宋书法的发展才渐渐步入正轨。而后苏、黄、米等人一出,以他们为代表的尚“意”新书风亦迅速崛起,并成为影响整个中国书法史发展进程的重要书学思想。 苏黄论书诗是二人书学观的重要载体,苏轼论书崇尚精神意蕴,黄庭坚则力求超“俗”,他们在书法学习和创作方式上虽不尽相同,但在书法创作过程中不约而同地追求一种内在神韵,并主张书家不断提高自身学识修养以实现这一艺术追求。这亦是尚“意”书学观的重要精神内涵。 书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个人的文艺理念,,因此苏黄论书诗亦是研究其文艺观的重要文本资料。苏轼对诗书创作的一贯态度是重自然天工,而黄庭坚则主张在勤学善思的基础上追求作品中的学养韵味。二人文艺思想虽存在分歧,但却在不随人后、推陈出新这一点上不谋而合,并通过自身创作实践达到了这一目标,成为后世之楷模。 诗、文、书、画等文艺创作共同构成了苏黄二人的文艺思想体系,作为文学和艺术相连接的苏黄论书诗,不仅体现了二人的主要书学思想,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其核心文艺观。二人文艺思想和而不同却又殊途同归,对当时及后世文学艺术领域的影响甚深甚广,共同为宋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关键词】:苏轼 黄庭坚 论书诗 书学观 文艺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92.1;I207.2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绪论9-15
  • 第一章 北宋书法思想概述15-21
  • 第一节 北宋前期的书风流变15-17
  • 第二节 北宋中期的书法复古潮流17-19
  • 第三节 北宋后期尚“意”书风的崛起19-21
  • 第二章 苏黄论书诗创作与书学思想研究21-36
  • 第一节 苏黄论书诗创作概况21-23
  • 第二节 苏轼崇尚精神意蕴的书学思想23-27
  • 第三节 黄庭坚力求超“俗”的书学观27-30
  • 第四节 从论书诗看苏黄书论之异同30-36
  • 第三章 苏黄论书诗中的文艺观36-50
  • 第一节 苏轼重自然天工的文艺思想36-39
  • 第二节 黄庭坚追求学养韵味的文艺主张39-42
  • 第三节 苏黄“不践古人”与“自成一家”的创新观42-45
  • 第四节 苏黄文艺思想对后世的影响45-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4
  • 附录54-57
  • 后记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显良;;黄庭坚论书诗研究[J];书画世界;2006年02期

2 吴晟;黄庭坚文艺审美观及其文化精神[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3 徐海清;论苏轼的书法理论[J];淮阴师专学报;1995年02期

4 由兴波;黄庭坚的书法艺术观[J];九江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孙民;苏轼诗中的书道观——解读苏轼三首论书诗[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由兴波;“神似”与“形似”——从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看其书画观[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王水照;由兴波;;论黄庭坚诗学思想和书法理论的互通与互补[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朱惠国;;论黄庭坚的创新意识及其文学史意义[J];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9 由兴波;;“韵”与“免俗”——黄庭坚诗学思想与书法理论关系初探[J];华夏文化论坛;2006年00期

10 滕咸惠;苏轼文艺思想简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本文关键词:苏轼黄庭坚论书诗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9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89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c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