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山海经》对汉赋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05:18

  本文关键词:《山海经》对汉赋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山海经》的蓝本产生于先秦,是在上古社会流传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逐渐附益而成的,但其最终成书可能在西汉时代。它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上古时代人们对生存空间及域外世界的认知和原始思维,其山脉走向,河流分布,都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在地理学不发达的时期,确有作地理方志之用。汉初数十年的休生养息,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汉武帝在此基础上外攘夷狄、开疆拓土,促大一统文化的融合和发展,帝王对疆的扩张欲望以及人们对域外世界的好奇及想象,增加了地理知识的需求,这是《山海经》在汉代得以流传的重要原因,而赋家织就伟文以润色鸿业,“必读书万卷以养胸次”,《山海经》便是其中之一。此外,《山海经》以具有神秘力量的语言阐释山川形胜,有凝聚民众、巩固政权的宗教性功能,在对异国异族的描述中也体现出对其他部族融合的包容态度,是统一帝国的大政基调,一定程度上成为华夏文明不断延续的内在心理动力。《山海经》在汉代的编定和汉赋的创作一样,呈现了统一帝国的博大气象,这也是人们对自身及环境强烈渴求了解的结果。可以说,《山海经》和汉赋以其独特的空间话语结构,承载了汉代及汉代以前我国人民较为完整的生存状况及其所蕴含的丰厚信息。《山海经》以独特的叙述模式展开了华夏文明初期人们关注外部世界的视野,其丰富瑰奇的地理名物,庞大而有序的叙述铺排结构,与汉赋独特的空间艺术之间关联甚多。而《山海经》的巫书性质,在上古时期承担着教育民众、凝聚政权的功能,这与汉赋讴歌郊祭、礼赞“天神”,实则为宣扬大一统帝国神yG及政治风采之功能有相通之处。此外,《山海经》中所见光怪陆离的神灵世界以及古老神话,也为赋家提供了超脱世俗、神游成仙的素材和意趣。《山海经》的空间观念、神灵世界、政治及宗教意味等,内化在赋家的精神世界中,对其审美趣味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在汉代大一统的政治思想背景下着重探究《山海经》“暂显于汉”的内在原因,并考察《山海经》对汉赋地理空间思维、人文情怀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山海经》 汉赋 地理 博物 宗教礼仪 审美趣味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2
【目录】:
  • 中文摘要7-8
  • Abstract8-10
  • 绪论10-15
  • 第一章《山海经》在汉代的流传15-22
  • 第一节 汉代对《山海经》的校理15-18
  • 第二节 《山海经》在汉代的传播18-22
  • 第二章 《山海经》地理性质对汉赋的影响22-33
  • 第一节 《山海经》博物方志价值对汉赋的影响22-26
  • 一、赋家读《山海经》“以养胸次”22-23
  • 二、《山海经》铺陈名物的方式在汉赋中的发展23-26
  • 第二节 汉赋对《山海经》空间思维的沿袭26-33
  • 一、大一统气象的空间构成27-29
  • 二、莅临四方的君权意识29-30
  • 三、系统有序的铺陈方式30-33
  • 第三章 《山海经》的宗教仪礼对汉赋影响33-38
  • 第一节 《山海经》的原始祝颂传统与汉赋礼仪精神的契合33-36
  • 第二节 《山海经》对汉赋作家“游仙”心志的影响36-38
  • 第四章《山海经》对汉赋审美趣味的影响38-43
  • 第一节 德化天下的帝国气象38-41
  • 第二节 瑰奇飘逸的神幻之境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6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6-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忠;20世纪汉赋研究专著综述[J];南都学坛;2000年02期

2 踪凡;汉赋研究史述略[J];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01期

3 晓日,杨s

本文编号:292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92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b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