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再生缘》戏曲改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1 06:00

  本文关键词:《再生缘》戏曲改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再生缘》是清代一部极富盛名的弹词作品。弹词和戏曲看似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却在《再生缘》中合二为一,对于弹词《再生缘》的研究,长久以来,大家的目光还是更集中于原著文本,而对于戏曲界对它改编的盛行和在民间的广为熟知,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故此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从《再生缘》戏曲改编入手,对《再生缘》在戏曲领域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而客观的研究。本论文除绪论外共分四章,第一章是对《再生缘》戏曲改编现状的一个梳理,分为三节。前两节通过戏曲舞台剧和戏曲影视剧的不同媒介对《再生缘》的戏曲改编进行总结概括,其中戏曲舞台剧作为最常见的改编模式,在地域上、篇幅上、水平上各有差异。第三节分析了戏曲改编流行的原因,因说唱文学的文体属性、原著与戏曲艺术的共通性、以及在民间的受众广泛使得其他艺术形式的改编成为可能,并在戏曲领域流行甚广。第二章从《再生缘》戏曲改编的艺术创新角度进行具体剖析,分为四节。第一节从弹词到剧本的文体变更方面谈改编的艺术变化,分别从形式和容量上进行论述。第二节是关于情节结构设置的变化探讨,以继承式、改动式、删减式三种不同的改编模式进行论述。第三节是对人物形象的改编研究,分别从原著和改编作品两方面对人物进行分析,具体对主要人物孟丽君、次要人物皇甫少华、其他人物皇帝和苏映雪做了分析,其中主角孟丽君作为重中之重。第四节从原著和改编作品的艺术写作手法角度进行了分析。第三章是从思想内蕴方面对《再生缘》的戏曲改编展开论析,第一节通过大部分改编本中对神道情节的剔除体现了新时代的新思维,第二节从传统与反传统的角度,对原著和改编本做了一个具体探讨,第三节分析了原著和改编本中的悲喜剧因素,对于原著团圆其表,悲剧其里的结局进行了思想分析。第四章论述了二百多年前的弹词作品戏曲改编的现实意义,分为美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美学意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阅读召唤和对舞台美学的立体呈现两方面进行说明,社会意义从原作时代女性价值的追溯、当今女性价值的展现、对未来女性出路的期待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得出现代女性在现代社会中地位仍然有待提高的结论。
【关键词】:《再生缘》 戏曲改编 艺术创新 思想内蕴 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2
  • 一、《再生缘》戏曲改编概述10
  •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与意义10-12
  • 第一章 《再生缘》戏曲改编现状12-23
  • 第一节 戏曲舞台剧对《再生缘》的改编12-17
  • 一、改编历史与总况12-14
  • 二、改编的具体特征表现14-17
  • 第二节 戏曲影视对《再生缘》的改编17-20
  • 一、戏曲电影对《再生缘》的改编17-18
  • 二、戏曲电视剧对《再生缘》的改编18-20
  • 第三节 《再生缘》戏曲改编流行的原因20-23
  • 一、原著说唱文学的文体属性与戏曲艺术的共通性20
  • 二、原著版本流传的不间断性20-21
  • 三、《再生缘》故事在民间的受众广泛21-23
  • 第二章 《再生缘》戏曲改编的艺术创新23-43
  • 第一节 从弹词到剧本的文体变更23-24
  • 一、形式上的变更23
  • 二、容量上的变更23-24
  • 第二节 情节结构的设置24-28
  • 一、原著情节设置24
  • 二、戏曲改编中的情节设置24-28
  • 第三节 人物形象的改编28-38
  • 一、主要人物孟丽君28-33
  • 二、次要人物皇甫少华33-35
  • 三、其他人物的改编35-38
  • 第四节 艺术写作手法的继承和创新38-43
  • 一、原著中的艺术写作手法38-40
  • 二、改编中的艺术写作手法40-43
  • 第三章 《再生缘》戏曲改编思想内蕴的承变43-56
  • 第一节 神道观念的剔除43-44
  • 一、原著中对于神道的展现43
  • 二、改编中对于神道的处理43-44
  • 第二节 传统与反传统意识的继承与变化44-52
  • 一、传统意识的继承与变化44-49
  • 二、反传统意识的继承与变化49-52
  • 第三节 悲喜剧的不同呈现52-56
  • 一、喜剧性的表现52-54
  • 二、悲剧性的表现54-56
  • 第四章 《再生缘》戏曲改编的意义56-59
  • 第一节 《再生缘》戏曲改编的美学意义56-57
  • 一、对传统文学的阅读召唤56
  • 二、对舞台美学的立体呈现56-57
  • 第二节 《再生缘》戏曲改编的社会意义57-59
  • 一、对原创作时代女性价值的追溯57-58
  • 二、对当今社会女性价值的反思58
  • 三、对未来女性出路的期待58-59
  • 结语59-60
  • 参考文献60-62
  • 后记62-63
  • 个人简历63-64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名情况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再生缘[J];边疆文学;1994年04期

2 王亚琴;没有圆满结局的圆满——弹词《再生缘》结尾探析[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刘克敌;“管隙敢窥千古事,毫端戏写再生缘”[J];读书;2003年05期

4 胡邦炜;陈寅恪与《论再生缘》[J];文史杂志;2003年06期

5 赵会娟;关于《再生缘》结局的一点看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6 李秋菊;《再生缘》结局之我见[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徐学;再生缘[J];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10期

8 武砺兴;;陈寅恪《论再生缘》写作策略研究[J];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05年00期

9 谭解文;;回顾1961年关于《再生缘》的讨论[J];云梦学刊;2006年05期

10 穆欣;;郭沫若考证《再生缘》[J];世纪;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斌;;郭沫若《再生缘》研究的学术史意义(讨论稿)[A];“走向世界的郭沫若与郭沫若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阎慰鹏;《再生缘》再生记[N];北京日报;2002年

2 徐庆全;陈寅恪《论〈再生缘〉》出版风波[N];南方周末;2008年

3 余英时;陈寅恪研究的反思和展望[N];东方早报;2011年

4 谢保成;郭沫若校订《再生缘》的故事[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丽娜;《再生缘》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5年

2 金国君;<再生缘> 中韩异本的结尾构造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娜;《再生缘》戏曲改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4 黄晓霞;论《再生缘》[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思扬;《再生缘》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陈渠兰;陈寅恪论《再生缘》[D];四川大学;2006年

7 张俊;《再生缘》三论[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8 耿佳佳;论《再生缘》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的地位[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9 王海荣;《再生缘》中女扮男装模式的渊源与拓展[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李秋菊;弹词《再生缘》结局新析[D];湘潭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再生缘》戏曲改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8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98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a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