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林清玄散文的生态意蕴

发布时间:2017-04-11 06:14

  本文关键词:论林清玄散文的生态意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林清玄是台湾当代享有盛名的作家,其散文作品在华语阅读圈具有广泛的影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林清玄创作出大量富有生态意蕴的散文。一方面源于他对自然长期观察的结晶与思考;另一方面源于他对台湾社会人文精神衰退的深切反思。林清玄童年时期在山林乡野间的自然审美体验,孕育了他体贴万物的生态情怀;青年时期在报社工作的积淀和壮游世界的阅历,形成了他宏大的文化视野和开明的价值取向;中年时期遇见佛法,接受传统文化经脉的滋养渗透,生成了他对生命个体的终极关怀。从文学到佛学,再到文学与佛学的交会,林清玄始终坚持对散文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他以慈悲简静、浪漫醇厚的文笔,显示出一位散文作家关注生态的独特性。本文试图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立足于文本的基础上,从自然、精神、文化三个维度的生态视角出发,结合中西方生态理论对林清玄散文中表现出来的生态意蕴进行归纳和阐释。本论文除绪论和结语之外,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从自然生态角度切入,探讨林清玄早期散文创作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情怀,深入分析其生态观的成因;第二章从精神生态的角度切入,重点阐释了林清玄散文中的精神生态意蕴。探讨林清玄散文对人性异化的心灵反思、对安顿身心良方的探寻以及精神寻根之旅的完成,指出林氏精神生态危机批判的现实意义;第三章从文化生态角度切入,探寻林清玄散文创作的禅宗哲学与文化溯源。林清玄从茶和香的文化视角对禅宗哲学进行阐释,表现出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以及对大陆的乡愁情结。
【关键词】:林清玄 生态意蕴 自然 精神 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67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绪论7-10
  • 一、林泉:林清玄散文的自然生态意蕴10-21
  • (一)土地伦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10-15
  • 1.消逝的旗尾溪11-12
  • 2.践地唯恐地痛12-15
  • (二)敬畏生命:亲近自然的审美诉求15-19
  • 1.万物皆有灵15-17
  • 2.众生皆有情17-19
  • (三)本章小结19-21
  • 二、清欢:林清玄散文的精神生态意蕴21-29
  • (一)人性异化的心灵反思21-23
  • (二)探寻身心安顿的良方23-25
  • (三)精神的“寻根”之路25-27
  • (四)本章小结27-29
  • 三、玄想:林清玄散文的文化生态意蕴29-36
  • (一)沉静内敛的禅宗哲学29-33
  • 1.茶语之素味灵透30-31
  • 2.香礼之宁静简淡31-33
  • (二)清韵优雅的文化溯源33-35
  • 1.守望童年品真淳33-34
  • 2.追寻诗意乡愁浓34-35
  • (三)本章小结35-36
  • 结语36-38
  • 参考文献38-42
  • 后记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岳川;;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当代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汪苏;;略论林清玄散文的情感取向——林清玄散文研究组论之四[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3 朱双一;九十年代台湾文学思潮概要[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01期

4 计红芳;;林清玄“菩提系列”散文的生态意识[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年02期

5 杨雪;莲花丛中的风景——论许地山、林清玄散文的佛教意蕴[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6 汪苏;;对水的诗意表现和文化沉思——林清玄散文研究组论之三[J];江汉论坛;2007年12期

7 易芳;禅定的人格——论林清玄禅理散文的精神家园感[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汪苏;;满怀真诚地寻找心灵的家园——林清玄散文研究组论之二[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覃碧卿;此岸与彼岸的审美统一——林清玄散文漫论[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0年03期

10 张皓;生态批评与文化生态[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冰霜;文如莲花—论林清玄散文的艺术及成就[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论林清玄散文的生态意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84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984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d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