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博尔都及其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09:32

  本文关键词:博尔都及其诗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清初的满洲八旗宗室文人,是清代文学史上一个不可忽略的创作群体。他们身上既带着游牧渔猎民族奔放与质朴的天性,又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汉文化独特魅力的熏陶,日益沉醉于这片博大精深的文化海洋之中。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清代宗室文人的研究已取得相当可观的成果,然而,现阶段对于博尔都及其《问亭诗集》的研究数量尚少。作为一名宗室成员,博尔都自出生之日起,就过着锦衣玉食的贵族生活,然而他的人生轨迹却意外地充满诸多波折。幼年丧父、成年后三度丧妻、数度丧子的打击使他变得异常感性。削爵、复封以及长期不被重用的经历,也让他看到仕途上的无望。于是他选择将精力倾注在广交朋友上,终日与他们饮酒赋诗,切磋画技,以此打发闲暇的时间。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介绍诗人博尔都的家世、生平及交游情况。第二章介绍博尔都的诗歌内容及思想,主要以清康熙三十五年刊刻出版的博尔都作品集《问亭诗集》为研究对象,将其诗歌进行分类整理。第三章分析诗人的诗歌艺术特色。博尔都的诗歌体裁丰富,古体诗和近体诗皆有涉及,并以格调清新的近体诗见长。第四章讨论诗人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地位和影响。诗人的诗歌在清初八旗宗室诗人的作品中,可算得上上乘之作。而诗人能够抛弃民族偏见,广交汉族文士,这对加速促进满汉民族文化融合,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是诗人对清初诗坛不可替代的一大贡献。博尔都的为人和为诗之道,不仅在当时影响大,也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博尔都 宗室诗人 《问亭诗集》 诗歌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1
  • 0.1 研究现状8-9
  • 0.2 研究的重要性9-10
  • 0.3 本论文的创新点10-11
  • 1 博尔都的家世、生平及交游情况11-17
  • 1.1 博尔都的家世及生平11-13
  • 1.2 博尔都的交游情况13-17
  • 2 博尔都诗歌的思想内容17-42
  • 2.1 山水田园17-22
  • 2.1.1 游赏写景17-20
  • 2.1.2 闲居逸趣20-22
  • 2.2 悼亡追思22-26
  • 2.2.1 悼亡妻子22-25
  • 2.2.2 哀悼友人25-26
  • 2.3 咏物怀古26-30
  • 2.3.1 咏物诗27-29
  • 2.3.2 怀古诗29-30
  • 2.4 酬唱送别30-33
  • 2.4.1 赠答酬唱30-32
  • 2.4.2 送别怀友32-33
  • 2.5 题留题画33-36
  • 2.5.1 题留诗34-35
  • 2.5.2 题画诗35-36
  • 2.6 即事杂感36-38
  • 2.7 歌功颂圣38-40
  • 2.8 其他40-42
  • 3 博尔都诗歌的艺术特色42-55
  • 3.1 体裁丰富,驾驭自如42-45
  • 3.2 近体清新,歌行雄放45-49
  • 3.3 以笔写心,情感深挚49-51
  • 3.4 辞近旨远,意境疏隽51-55
  • 4 博尔都及其诗歌的影响55-56
  • 结束语56-57
  • 参考文献57-60
  • 附录60-65
  • 致谢65-6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67-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鲁渝生;清代满族宗室诗坛的发展与成就[J];满族研究;1997年02期

2 周芳;;茫茫亭内茫茫吟——清初博尔都悼亡诗艺术浅析[J];满族研究;2011年01期

3 朱眉叔;清代满族诗人诗歌创作的杰出成就[J];社会科学辑刊;1983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博尔都及其诗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3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03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e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