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徽州黄氏刻工与明清文学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16:17

  本文关键词:徽州黄氏刻工与明清文学传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学传播是文学作品得以为大众读者接受的必要途径,没有文学传播活动就不可能有文学作品最终价值的实现。文学传播研究是相对于以往作家、作品研究之外的另一独特视角,它将从一个新的角度展现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本文以徽州黄氏刻工(主要指歙县虬村黄氏)为切入点,以其所绘制的版刻作品为材料来探讨以徽州黄氏刻工为代表的版刻制作者对于明清时期文学传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本文共四章十四节,另有绪论和结语。第一章从主体——传播者方面切入,阐释以虬川黄氏为代表的传播者对于明清文学传播的影响。虬川黄氏家族在明清时期极其庞大,而且整个家族都以剞劂为业,刊刻技艺冠绝一时,曾刊刻过很多明清时期著名的戏曲、小说作品。徽州黄氏家族之所以对明清时期的文学传播产生重要影响,与他们自身的家族渊源、与文人名士的联系、与徽商的来往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使徽州黄氏在版刻史乃至文学传播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第二章从传播内容入手,通过对徽州黄氏刻工刻书书目的整理、对其刊刻书目种类和年代的界定,厘清其对明清文学传播所做出的贡献。徽州黄氏刻工所刻书目数量大、种类多,诗文、戏曲、小说在其刻书中占了很大比重。作为明清时期新兴的文体——戏曲和小说,能够出现在徽州黄氏刻工的书目中是难能可贵的,甚至有一些书目是由他们首次刊刻,可见他们对于明清时期文学的传播影响之大。第三章论述多样化的传播技巧进一步促进了明清时期文学的传播。明代以前坊刻作品数量较少,到了明代中后期坊刻作品异军突起,涌现出了大量的、高质量的刻本。而且,由于坊刻主要以营利为目的,书坊主就想方设法地从作品内容和质量上下功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版刻作品的商业化提高了作品的质量,这为明清文学作品的保存、传播和接受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在提高刻本质量方面,辅以精美的插图在这一时期成为普遍的手段。这一时期的插图数量大、样式多,而且徽州黄氏刻工往往与当时著名的画家合作创作了大量的经典作品,形成享誉盛名的徽派版画,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文学的传播。第四章论述徽州黄氏刻工的外迁对于当时传播中心的转移和文学题材转变产生的推动作用。有些黄氏刻工从徽州迁往当时的金陵、苏州、武林等地,他们本身都有很高的刊刻技艺,当他们到达迁入地继续从事剞劂业提高了刻本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带动了苏州、武林等地的版刻业的兴盛,使其成为当时新兴的传播中心。同时,高质量的刻本迎合了当地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使文学作品的题材由以往的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向才子佳人转变。
【关键词】:黄氏刻工 明清文学 文学传播 版刻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5
  • 一、立题依据及价值8-9
  •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9-13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3-15
  • 第一章 以家族为代表的文学传播模式15-20
  • 第一节 徽州黄氏家族概述15-16
  • 第二节 家族传播与明清文学16-17
  • 第三节 文学传播的文化基因——与士人的渊源17-18
  • 第四节 文学传播的物质基础——与贾人的交往18-20
  • 第二章 丰富的传播内容与明清文学20-25
  • 第一节 虬川黄氏刻书书目考述20-21
  • 第二节 黄氏刻书种类及年代界定21-23
  • 第三节 黄氏所刻文学图书23-25
  • 第三章 传播技巧的多样化推动明清文学传播25-49
  • 第一节 传播主体范围的扩大——坊刻作品的盛行25-27
  • 第二节 无心插柳柳成荫——商业化与文学传播27-30
  • 第三节 传播内容的转变——以小说、戏曲为例30-35
  • 第四节 传播效果的提升——以精美插图的刊刻与运用为例35-49
  • 第四章 黄氏刻工的外迁推动传播中心的转移49-54
  • 第一节 虬川黄氏族人外迁概况考述49-50
  • 第二节 刻工外迁带动传播中心的转移50-52
  • 第三节 刻工外迁促进文学题材的转变52-54
  • 结语54-55
  • 致谢55-56
  • 参考文献56-62
  • 附录:虬川黄氏刻书总目62-8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炜;余来明;;《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出版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艺研究;2006年01期

2 乐云;;《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出版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J];长江学术;2006年01期

3 刘贵生;;明清文学研究学术动态[J];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裴孔亮;;明清文学作品中的商业诚信与利益探析[J];文史博览(理论);2010年10期

5 周建刚;;宗教主张在明清文学作品中的体现[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6 王坚定;;浅议明清文学的演变发展[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崔文恒;;要正视元明清文学的变革[J];阴山学刊;1988年02期

8 陶佳珞;一部很有价值的断代文学史——评《明清文学史》(清代卷)[J];中国图书评论;1993年02期

9 ;《明清文学与文献》第二辑出版[J];求是学刊;2013年06期

10 两江;“明清文学与性别”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J];文学遗产;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光正;明清文学研究史的里程碑[N];光明日报;2006年

2 淮茗;打通明清文学演变的重要环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明海英;明清文学创作深受科举文化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朱万曙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商与明清文学”负责人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徽商对明清文学的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张波 金波;《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曲》出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汪涌豪;根本谈不上“重新发现”[N];东方早报;2013年

7 主讲人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汉学研究所所长 黄卓越 整理 沈仲亮;闲雅:一种本土化生活方式的再发现[N];中国旅游报;2014年

8 张炜;当代艺术评论的勇气和热情[N];解放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穆皓洲;明清文人焚稿现象初探[D];苏州大学;2015年

2 杨树强;徽州黄氏刻工与明清文学传播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王异;明清文学的现当代回响[D];安徽大学;2012年

4 蒋俊杰;论元明清文学中的吝啬鬼形象[D];温州大学;2012年

5 张晓冬;明清教师阶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徽州黄氏刻工与明清文学传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39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039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9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