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法国象征主义与中国初期新诗的“神秘”向度

发布时间:2017-04-13 15:29

  本文关键词:法国象征主义与中国初期新诗的“神秘”向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着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与诗论的大量翻译,中国新诗的初期阶段(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也开始了以“象征”理论为核心理念的象征主义中国化。此时,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诗论紧密联系的“神秘”诗学也随之进入中国,并被当时的诗人及诗论家们有意无意地接受。因而在此阶段的中国新诗中出现了“神秘”化的现象,这就是初期新诗的“神秘”向度。这一向度的出现有助于迎合摒弃古典却为白话所困的五四新诗回归诗歌本质、崇尚艺术美的诉求。事实上,新诗的理论建构和创作实践也的确吸收了这样的营养,使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向前迈出了勇敢的一步。本文的主要内容就在于梳理“神秘”与诗歌的关系,具体探讨初期中国新诗“神秘”向度的发展路径及其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关系。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梳理本题的研究现状,说明选题原因,确定研究方法。正文部分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首先确定“神秘”概念的意涵,梳理“神秘”与诗歌的历史渊源;第二章理清“神秘”与“象征”关系,并结合法国象征主义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第三章则重点介绍中国初期新诗“神秘”向度的样态,并结合这一阶段的实绩加以说明。结语部分理清中国初期新诗“神秘”化与法国象征主义之间的关系,并确定其在中国新诗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神秘 象征 象征主义 初期新诗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绪论6-10
  • 第一章 “神秘”与诗10-17
  • 第一节 神秘体验与早期文明诗歌11-13
  • 第二节 “神秘”的理性化与古希腊诗歌13-15
  • 第三节 “神”性的复归与中世纪诗歌15-16
  • 第四节 理性神秘的复兴16-17
  • 第二章 法国象征主义中的“神秘”元素17-28
  • 第一节 象征与“神秘”17-20
  • 第二节 “神秘”在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中的体现20-28
  • 第三章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新诗的“神秘”向度28-39
  • 第一节 中国新诗“神秘化”的初步探索28-30
  • 第二节 中国初期新诗神秘化的实绩30-39
  • 结语39-41
  • 参考书目41-43
  • 致谢43-44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4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立平;;探索音乐艺术的美学特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胡友峰;论审美经验中的“距离”问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季学好;;论康德的善良意志[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陈义平;智者运动与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7 姚爱斌;康德、叔本华崇高论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9 朱鹏飞;;柏格森:“理念”论美学到“生成”论美学的桥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伟民;;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对比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杨超;;论李金发诗歌的哥特式风格[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吕美生;;姚鼐散文艺术论新解——“以诗为文”论桐城派[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王磊;;“两种文化”冲突的和谐意义[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申仁洪;;论柏拉图的课程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董丽云;;悠游之丛林——海德格尔与艾柯阐释观比较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创同;王志庆;;约阿基姆的历史观与历史哲学[A];国学论衡(第五辑)[C];2009年

10 丁立群;;论人类学实践哲学——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性质[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U

本文编号:3039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039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f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