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曹经沅与民国古典诗坛

发布时间:2017-04-14 01:09

  本文关键词:曹经沅与民国古典诗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曹经沅是活跃于民国时期的诗人、政治家,其诗作俊逸冷隽、以“真”动人。他十年如一日的主编《国闻周报·采风录》,苦心孤诣地坚守着《采风录》这个古典诗坛的阵地,极大地活跃了民国时期旧体诗歌创作,卢冀野称其为“近代诗坛的唯一维系者”。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古道热肠的近代诗坛的维系者,却随着时间的流转而湮没不闻,至今未有专门的研究文章。本文除引言和结语之外,正文部分共分四章论述:第一章梳理曹经沅生平。关于曹经沅生年有1890年、1981年和1892年三种说法,本文的结论是1892年。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简要分析曹经沅的诗歌创作,其诗作清俊绵邈,常常饱含忧国深情,即使是应酬之作也力求写出国家之忧。第二章概述曹经沅的交游情况,论述曹经沅的老辈交游圈,他与陈三立、郑孝胥等诗坛名宿过从甚密,成为忘年之交。其新辈交游圈中,既有漫社、城南诗社的诗友,也有政界名流和大学教授。同时他也不忘弘奖后学,不遗余力的提携青年诗人。第三章论述曹经沅主持雅集的情况,梳理由曹经沅主持的几次大型雅集,分析曹经沅主持雅集背后的苦心孤诣,并剖析参与者的心态。曹氏交游广阔,因而在参与者中不仅有知识分子和政界名流,也有附庸风雅之徒。第四章以“维系”二字为论点来论述《采风录》在弘扬旧体诗词,维系古典诗坛上的重要作用。《采风录》发行期间,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旧体诗人四散各地。《采风录》的出现成为了联系传统诗人的精神纽带,而为了维持其正常运转,曹经沅更是在战火纷飞中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热忱与毅力。“移居诗”唱和事件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旧体诗歌唱和活动,对研究民国时期的旧体诗坛和诗人心态有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曹经沅与民国旧体诗坛的关系十分密切,通过曹经沅我们可以看出在民国时期,一定范围内旧体诗歌较为活跃的创作景象,可以说他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这种活跃。特别是曹经沅主编的《采风录》,以旧体诗词为刊登内容,持续十年之久未曾中断,对于近代诗坛起到了极大的维系作用。因而对于曹经沅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究民国旧体诗坛,旧派文人的创作心态及其交游情况。
【关键词】:曹经沅 雅集 移居诗 采风录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2
  • 一、选题的意义与价值9
  • 二、研究现状分析9-12
  • 第一章 曹经沅生平及诗歌创作12-22
  • 一、生平概述12-17
  • 二、曹经沅的诗歌创作17-22
  • 第二章“诗名动湖海,,交游遍天下。”——交游考略22-34
  • 一、老辈交游圈22-27
  • 二、新辈交游圈27-34
  • 第三章“扶轮大雅是何人?曹侯当今之泰斗。”——主持雅集34-46
  • 一、主持风雅的概况35-40
  • 二、雅集参与者心态探察40-46
  • (一)主持者的苦心孤诣41-42
  • (二)政界名流争相参与42-46
  • 第四章“一卷采风新录在,清门谁复似君贤。”—采风录与移居诗46-56
  • 一、十年采风录46-50
  • 二、一首移居诗50-56
  • 结语56-58
  • 参考文献58-62
  • 附录62-86
  • 致谢86-8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88-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俊珏;;陈三立与近代女诗人张默君的文学因缘[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2 胡迎建;;论民国旧体诗的发展轨迹与特徵[J];中国文化;2013年02期

3 刘方方;;许伯建批校题跋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J];重庆图情研究;2013年01期

4 曹辛华;;民国词群体流派考论[J];中国文学研究;2012年03期

5 张堂会;;评尹奇岭著《民国南京旧体诗人雅集与结社研究》[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07期

6 沈卫威;;民国文学教育中的大历史与小细节[J];文艺研究;2012年05期

7 朱则杰;;读《清人别集总目》零札——以“漫社”社友为主体[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胡迎建;;郑孝胥与陈三立交游考[J];闽江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杨萌芽;;学衡派与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J];殷都学刊;2007年02期

10 杨剑锋;;陈三立年谱简编[J];中国韵文学刊;2007年01期


  本文关键词:曹经沅与民国古典诗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8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048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7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