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李永平民族意识的演变

发布时间:2017-04-17 19:20

  本文关键词:论李永平民族意识的演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李永平(1947-)是一位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的作家,他的作品也如实地反映了这种意识。然而时代在变,这份情感随着作家在写作上的不断成熟,也经历了一系列转变的过程。李永平的民族意识起源于战后婆罗洲的历史语境,从“血统—文化—政治”三个维度中,我们看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婆罗洲的种族矛盾冲突的现实图景。这是李永平少时所处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华人对汉语(汉字、中国文化)的继承成为他们保留、延续身份的有效手段。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这种传承和殖民地的教化相勾缠、相抵牾——它脱胎于殖民地教化,却作为殖民的对立面存在,这催生了李永平一种用汉字书写来与殖民教化相抗衡的偏执情绪,这是李永平民族意识产生的重要催化剂。这一历史语境背后也体现了一代华人在南洋的动荡命运。1968年,李永平经历了从婆罗洲到台湾的位移,其作品也经历了从描写婆罗洲到描写台湾的转变。在李永平眼里,台湾作为“小中国”而存在,台北是他民族情感的栖居地,他将自己的大中华民族主义情结在这里毫不避讳地表白出来,实现他对中国原乡的无限靠拢,表达的方式则是以文字为依托,将汉字“纯化”和“图腾化”,并因此写出了一部“天书”《海东青》。但是李永平却错失了表白的最佳时机,在意识形态急剧转型的台湾社会,他这种写作姿态只能是一种历史的错置,给他招致了不少批评,也导致了自己民族情感的危机,并迫使他走上了自我精神放逐之路。李永平在最近的两部作品《雨雪霏霏》和《大河尽头》中又重新书写婆罗洲题材,实现了创作的又一次转变。对于年近古稀的李永平来说,这次转型既是暮年意识下的主动选择,又是为适应台湾社会意识形态被动改变的结果。然而民族情感依然是他挥之不去的精神主心骨,他用一本《雨雪霏霏》来解释自己过去的种种表现,这部作品不啻为继《海东青》后又一本民族情感的告白书。而汉字,始终是李永平安生立命的场所,在《大河尽头》中,他用汉字描写婆罗洲的雨林,建构出了专属于自己的想象的共同体。此外,李永平的晚期作品包含了作家回顾一生,对自我“不确定”的命运的慨叹。
【关键词】:李永平 民族意识 种族 殖民 汉字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绪论8-16
  • 第—章 李永平民族意识的确立16-36
  • 第一节 种族的差异与血缘的认同16-22
  • 第二节 被压抑的民族文化22-29
  • 第三节 华人的反殖斗争与李永平的出走台湾29-36
  • 第二章 李永平的大中华民族主义情结36-62
  • 第一节 栖居空间:指向中国的“台北”37-44
  • 第二节 实现方式:汉字的纯化和图腾化44-52
  • 第三节 表达模式:孤独者的浪游52-62
  • 第三章 李永平民族情感的归宿62-90
  • 第一节 民族意识的自我阐释64-71
  • 第二节 中文版图的想象共同体71-80
  • 第三节 “不确定”的身份意识80-90
  • 结语90-92
  • 主要参考文献92-9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晓敏;;从“奥巴马”到“欧巴马”看权力话语对专名翻译的操控[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刘建辉;;福柯:穿行于知识的空间[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李孔文;王嘉毅;;福柯知识权力理论及其教育学意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3期

4 牛翔云,孙珊珊;人类历史的演进可表达为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之间的振荡——读曼海姆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5 陈文心;叶秀丹;;知识社会学:师生冲突的一种研究视角[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龚俊朋;;古代道家思想与数学思维的同根性研究[J];黑河学刊;2012年03期

7 林丽娟;;福柯的“微观权力论”方法论的唯物史观之维度[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张锦;;“伪装”:破除真理和知识的神话——论尼采与福柯[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薛静丽;田吉明;;西方刑罚权限制的文化解读[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10 郭持华;;汉儒的《诗经》阐释与“诗”的经典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杜丽红;;知识、权力与日常生活:近代北京饮水卫生进化史[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2 刘大椿;;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周建漳;;试论历史存在的故事性[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4 詹玲;;为政为文《李自成》[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微观权力视阈下的微传播责任研究[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6 吴子凌;;小说评点知识谱系考察[A];东方丛刊(2001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七辑)[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赵晓峰;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磊;法律与身体[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黄苗;权力话语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军;福柯主体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周月明;后现代视角下组织隐性知识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闫海玲;精英文化与大众传媒的融合[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汤星亮;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权力问题探微[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婉茹;用福柯的规训权力理论解读《火山情人》中埃玛一角[D];河南大学;2011年

8 王恩见;国家与个体农民:权力技术与抗争策略[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f ;福柯主体解构观与多元文化主义比较评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闫听;文学理论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论李永平民族意识的演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1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141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5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