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杜甫戏谑诗论

发布时间:2017-04-20 03:04

  本文关键词:杜甫戏谑诗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杜甫在后人眼中总是一幅沧桑凝重、不苟言笑的忧国忧民模样,然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郑玄有言:“君子之德,有张有弛,故不常矜庄,而时戏谑。”一直以来,研究者对杜甫之矜庄关注甚多,戏谑则较少在意,经检索杜诗全集,得110首戏谑诗,占杜诗存世总数近1/10,故本文拟从戏谑一途入手,以既有材料为凭依,以数量统计为手段,以逻辑推理为桥梁,力图全面分析杜甫戏谑诗的风貌,并对其价值作较公允的判断。杜甫戏谑诗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戏题诗研究的面目出现,然而戏题诗并非皆属戏谑,非“戏题”诗中更有大量戏谑诗存在。另有一些研究者认识到其局限,逐步摆脱戏题的束缚,改从杜诗的内容审视其中的戏谑,但模糊不清处仍然存在。研究者论述时只选取有利于自己观点的作品作为例证,亦即只选取部分戏谑诗作为研究对象,未基于大量样本的研究是否能全面而真实地反映杜甫戏谑诗的基本特征,有待商榷。为了弄清戏谑诗所指为何,核心概念“戏谑”的界定是为首要。本文认为只要谈吐、文章能逗人发笑,即可目之为戏谑,这种笑在心态上较为平和,与充满敌意、蔑视的冷笑等不同,有所克制,隐含对客体的怜惜与宽容。与其类同的概念有“嘲谑”、“嘲戏”、“诙笑”、“诙嘲”、“诙俳”、“诙谐”、“俳谐”、“谐谑”、“滑稽”、“幽默”等;为避免对戏谑诗的错判,对诸如“机智”、“讽刺”、“风趣”、“游戏”等似类实异的概念同时作以区分。另外,为了更清楚把握戏谑创作的流变,将戏谑诗放在整个戏谑文学的大背景下进行溯源亦为必要,唐前戏谑文学发展情况可分三个时期。先秦的戏谑文学除《诗经》外,主要为内谑型,是为戏谑滥觞时期;两汉时期,内谑型、外谑型文学作品的创作自觉性得到质的飞跃,戏谑文学渐获其艺术独立性。至魏晋南北朝,戏谑文学应用到各个文学体裁。可以说,戏谑文学至唐前已粗具模型。为唐代戏谑文学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艺术空间,给杜甫创作戏谑诗提供了可资借鉴学习的可能。虽然如此,直接促使杜甫参与创作的原因,仍离不开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他本身的性格。威廉·坦普尔认为产生幽默的最重要的社会基础是“一个允许存在思想和言论自由的政府”,唐代的社会政治现实使戏谑成为风尚变得可能,事实上也是如此,整个社会弥漫戏谑的氛围。帝王普遍对戏谑抱有宽容和偏爱,朝野诸如大臣、选人、百姓、三教人士等对戏谑亦极其热衷,皆能用戏谑的态度对待人生。就杜甫个人而言,史书中关于其性格的记载很少,且记事颇有值得怀疑推敲之处,考察杜甫诗文及交游情况,可知其性格中有戏谑成分。这些都构成其戏谑创作的背景。本文对杜甫戏谑诗篇目进行分类分期统计。从中可见杜甫戏谑诗的创作主题可分讥议时事、调侃亲友、自嘲遣闷、闲情逸趣四大类,后三类是杜甫戏谑诗的主要内容,表现亲友间的调侃,对自我郁闷的排解,及对人生困境的超脱。讥议时事只占很少一部分,这与杜诗其他作品经常表现出的忧国忧民等宏大主题、深刻思想无可比拟。然而,借戏谑诗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内心与外物的矛盾,是杜甫人际交往、人生出处之间的真实写照,是以戏谑诗乃是我们认识杜甫如何在艰难泥涂中行进的有效维度。本文从宏观(篇章之结构)和微观(语言之修辞)两个方面对杜甫戏谑诗的创作手法作了考察,经统计,卒章显志、开门见山、承上启下三类结构中,以卒章显志为主;语言上则主要有夸张、比拟、反语、旁逸、对比、用典六种修辞格,其中又以夸张、比拟居多。杜甫在创作中大力试验和探索,使其风格趋于多样化,这种探索蕴含着对更高的诗歌艺术的努力追求,从中寻出最适合的、最具艺术表现力的创作手法,最终得以形成自己独特的主导风格。杜甫戏谑诗的价值较少为人挖掘。从横向看,戏谑诗在杜甫逝世前后的率先流传使其在杜诗传播中具有先导意义,为杜甫其他诗歌的被接受提供了受众基础和可能;从纵向看,大量戏谑诗的流传存世、语言的雅俗相并、多维主题的集成、创作手法的多样而有所偏重,以及戏题诗类型的开拓,使杜甫戏谑诗在戏谑诗的历史发展中足堪垂范。
【关键词】:杜甫 戏谑诗 戏题 统计 传播 垂范
【学位授予单位】:喀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导论11-15
  • 一、似是而非:杜甫“戏题”诗研究12-13
  • 二、言趋正传:杜甫“戏谑”诗研究13-14
  • 三、论文框架、原则及研究价值14-15
  • 第一章 戏谑文学溯源15-27
  • 一、“戏谑”的界定及相关概念15-19
  • 二、戏谑文学发展概述(唐前)19-27
  • (一)先秦:戏谑滥觞时期19-22
  • (二)两汉:艺术渐觉时期22-24
  • (三)魏晋南北朝:文体开拓时期24-27
  • 第二章 杜甫戏谑诗创作背景27-36
  • 一、社会的戏谑风尚27-32
  • (一)帝王对戏谑的宽容及偏爱28-30
  • (二)朝野对戏谑的热衷30-32
  • 二、杜甫的戏谑性格32-36
  • 第三章 杜甫戏谑诗创作主题及创作手法36-50
  • 一、杜甫戏谑诗的创作主题36-44
  • (一)讥议时事37-39
  • (二)调侃亲友39-40
  • (三)自嘲遣闷40-42
  • (四)闲情逸趣42-44
  • 二、杜甫戏谑诗的创作手法44-50
  • (一)从篇章之结构看44-46
  • (二)从语言之修辞看46-50
  • 第四章 杜甫戏谑诗价值50-57
  • 一、杜诗当世传播时的先导者50-52
  • 二、戏谑诗历史发展中的垂范者52-57
  • 结语57-58
  • 参考文献58-63
  • 附录一:杜甫戏谑诗目录63-72
  • 附录二:杜甫戏谑诗存疑目录72-75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75-76
  • 后记76-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微;“世纪之交杜甫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史哲;2001年01期

2 张忠纲,赵睿才;20世纪杜甫研究述评[J];文史哲;2001年02期

3 孙微;世纪之交杜甫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学评论;2001年01期

4 刘明华;佛教与杜甫及其晚年心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张忠纲,赵睿才;新时期杜甫研究述略[J];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01期

6 安东俊六,李寅生;论杜甫的夔州诗[J];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04期

7 余厚洪;试论杜甫疾病与杜诗风格形成之关系[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8 姜光斗;论杜甫的咏鹘诗[J];襄樊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朱学东;杜甫诗歌的唐代批评[J];云梦学刊;2001年01期

10 杨云;杜甫诗歌中的蒙太奇[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曼春;;杜甫史诗研究[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8辑)[C];2009年

2 毕宝魁;;辽海讲坛第十六讲 杜甫为何被称为“诗圣”和“诗史”[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3 吴仪凤;;杜甫与《诗经》——一个文学典律形成的考察[A];诗经研究丛刊(第三辑)[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汝平;“恶搞”杜甫总比遗忘好[N];中国艺术报;2012年

2 柏桦;杜甫新形象:烂醉是生涯[N];深圳特区报;2012年

3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章原;舌尖上的杜甫[N];东方早报;2012年

4 贵州安顺西秀区杨武中学 朱光远;杜甫作品的文学艺术[N];学知报;2011年

5 泰州智堡中学 李晓春;尝试对比教学 构建赏析平台[N];江苏教育报;2010年

6 早报记者 田波澜;百年歌自苦,“万代”有知音[N];东方早报;2012年

7 衡阳师范学院 阳建雄;论王船山对杜甫诗歌的批评[N];光明日报;2008年

8 彭建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部分)第十四次业务研讨会在蓉举行[N];成都日报;2004年

9 早报记者 石剑峰;“他的诗是人生经历的一个心灵史”[N];东方早报;2012年

10 中国杜甫研究学会副会长、河北大学教授、博导 韩成武;诗圣光辉照后人[N];深圳特区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朋星;杜甫与先秦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2 李霜琴;杜甫两川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梁桂芳;杜甫与宋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4 姜玉芳;我诗故我在——杜甫与唐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5 周非非;杜甫排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鲁克兵;杜甫与佛教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贾卉;符号意义再现:杜甫诗英译比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孙玉霞;丁茶山与杜甫诗歌创作的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张倩;杜诗与长安文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安末淑;杜甫诗和韩国朝鲜时代诗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燕南;杜甫诗歌用典初探[D];山东大学;2008年

2 薛淑芳;杜甫诗歌隐喻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兰兰;杜甫的赋作成就及其以赋为诗[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余春丽;杜甫文学思想探微[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 赵天一;杜甫交往诗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田馨;杜甫在朝诗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李牧遥;杜甫七律的诗体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彭艳芳;杜甫两湖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石月清;杜甫涉医涉药诗歌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10 刘刚;杜甫登高诗及其人文底蕴[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杜甫戏谑诗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7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177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1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