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三国题材电视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05:01

  本文关键词:三国题材电视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因其所蕴含的优秀文学艺术品质一直备受世人关注,随着当代电视艺术的逐渐成熟,这一题材也激发了众多影视创作者的兴趣,得到观众“以史为鉴”的追捧和关注。因此文本试图对三国题材电视剧做一个整体上的解读研究,分析三国题材电视剧始终活跃于荧屏的原因。本文认为,,小说故事情节在改编为电视剧方面存在的优势主要包括:小说中的经典故事情节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很强的故事性与相对的独立性。此外,小说还描写了众多人物,国人的英雄主义情结、小说中重点人物身上所蕴含的故事性、小说中智者形象的独特性以及小说人物所蕴含的优秀品质、独特的性格等方面的特点,都是其之所以成为名著改编剧重要素材的优势。 其次,本文试图通过对文学语言与影视语言之间关系的分析,解读名著类电视剧在改编时的文本转化方式。具体是以两种语言的对比,发现两者从内涵定义到信息解码方式上的不同,以及在时空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并通过对这种差异在两种语言转化时逐渐消解过程的分析,解读三国题材电视剧呈现在观众眼前的画面与原著文本之间的关系。然后,对近年来这一题材电视剧的改编成果进行时间线索上的梳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忠实原著式、人物传奇式与借题发挥式等改编形式的分析,对从70年代开始就出现在电视机荧幕上的相关电视剧做一个整体上的了解,明确相关电视剧在这一题材范围内的价值,从而确定解读三国题材电视剧时需要重点分析的目标。 再次,以央视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与10版高希希导演的电视剧新《三国》作为解读重点。通过对比,本文认为两版电视剧出现了“尊刘贬曹”与“坐观曹刘”的主题选择上的差异;在文本取舍与剧情设置上,94版复刻原著整体框架,对情节进行了忠实原著基础上的改编,10版截取了原著中的重点章节,并对情节做了较多虚构性的补充;人物塑造上,94版主要依据原著精神塑造曹操的奸、刘备的仁、诸葛亮的智、关羽的义,而10版则以客观的视角试图展现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在视听语言上,94版画面复古柔和、服装道具考究精细、战争场面表现不足,10版画面、服装道具偏重表现历史厚重感,战争场面宏大等。 本文以电视艺术学、审美学、影视创作技巧等作为论文理论基础的研究,结合以上对于相关题材电视剧的解读,探讨名著类电视剧再创作与忠实原著之间的关系,分析名著中的人物在电视剧创作上的新视野,并对名著类电视剧在当代消费观、技术条件影响下的改编得失进行探讨。总结出将古典名著改编为电视剧存在的问题、改编时得到的收获以及今后改编的方向。
【关键词】:三国演义 电视剧 改编 对比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I207.41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目录9-11
  • 1 引言11-15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1
  • 1.2 研究现状11-15
  • 2 小说《三国演义》改编为电视剧的优势15-25
  • 2.1 故事情节在电视剧改编方面的优势15-19
  • 2.2 小说中人物形象在电视剧改编方面的优势19-25
  • 3 三国题材电视剧改编的解读25-39
  • 3.1 文学语言向影视语言的转换25-28
  • 3.2 电视剧改编成果的梳理28-34
  • 3.3 电视剧改编形式的解读34-39
  • 3.3.1 基忠实原著式的改编35-36
  • 3.3.2 人物传奇式与借题发挥式的改编36-39
  • 4 对比分析:以 94 版《三国演义》与 10 版新《三国》为例39-59
  • 4.1 文本的取舍与情节的设置39-43
  • 4.2 主题与风格的选定43-46
  • 4.3 人物塑造的对比46-53
  • 4.3.1 曹操与刘备人物形象的塑造46-49
  • 4.3.2 诸葛亮与司马懿人物形象的塑造49-51
  • 4.3.3 关羽人物形象的塑造51-52
  • 4.3.4 东吴人物形象的塑造52-53
  • 4.4 视听语言的比较53-59
  • 4.4.1 镜头与画面53-54
  • 4.4.2 战争戏54-56
  • 4.4.3 服装道具56-57
  • 4.4.4 有声语言57-59
  • 5 时代因素与改编的关系59-71
  • 5.1 创新式改编与忠实原著之间的关系59-62
  • 5.2 人物形象改编的新视野62-65
  • 5.2.1 人物形象的审美变迁62-63
  • 5.2.2 人物塑造的客观化63-64
  • 5.2.3 女性主义觉醒的趋势64-65
  • 5.3 消费观念下改编得失与发展方向的思考65-68
  • 5.4 当代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对改编的影响68-71
  • 结语71-73
  • 致谢73-75
  • 参考文献75-7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建文;论主旋律题材的电视剧创作——从《红岸——邓小平在1929》等三部电视剧说起[J];南方文坛;2002年01期

2 任民;论电视剧创作的人民群众观[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6期

3 宋延平;崇尚人性 讴歌美好——评电视剧《相依年年》[J];当代电视;2002年07期

4 张志君;论电视剧的社会制约[J];当代电视;2002年10期

5 吕爱华;注重提高电视剧化妆人员的素质[J];当代电视;2002年11期

6 张仲年;对电视剧本性的再认识[J];戏剧艺术;2002年06期

7 邹庆芳;真实美感出深山——浅谈电视剧《大山深处的110》[J];电视研究;2002年05期

8 孙萌;现实题材电视剧发展趋向及存在的问题[J];电视研究;2003年02期

9 张杰;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与碰撞——戏曲电视剧创作难点及应对策略[J];电视研究;2003年11期

10 张杰;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与碰撞——戏曲电视剧创作难点及其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兴叶;;关于电视剧发展的四点想法[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2 张仲年;;对电视剧的本性再认识[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3 马相武;;论电视剧中的日常生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4 侯洪;孙莉;谭俐莎;;论西部电视剧的命名、书写与传播生态及其思考[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5 吴秋雅;;另一种广告媒介——重新思考电视剧的传播行为与社会角色[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6 戴清;;中国电视剧的镜语特色反思[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7 李庚;;电视剧中的性别符号体系解析[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崔银河;;内蒙古电视剧三十年[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9 唐海;;近年来电视剧创作的特点及有关思考[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10 刘大敏;;从电视剧的播出探求与受众群体的关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晔原;现实题材电视剧渐成热点[N];中国艺术报;2005年

2 李春利;电视剧市场新格局[N];光明日报;2003年

3 仲呈祥;2003中国电视剧创作回眸[N];光明日报;2004年

4 张未民;现实精神与电视剧[N];光明日报;2004年

5 李伟 本报记者 吴利红;电视剧青睐“还俗”[N];黑龙江日报;2005年

6 洪伟成 吴海云;2003:荧屏电视剧丰收[N];解放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于雁宾;坚持文化生产力观念 打造吉林电视剧精品[N];吉林日报;2003年

8 记者 张玉芬 于雁宾 张秀安;贯彻“三贴近”要求 繁荣电视剧创作[N];吉林日报;2003年

9 胡恩;电视剧:与观众同心 与时代同步[N];人民日报;2004年

10 袁丁;电视剧:荧屏争奇斗艳[N];人民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流萤;中国电视剧史学研究新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 杜莹杰;论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基本美学特征[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3 张永峰;中国电视剧的生产体制与人格形象(1979-1993)[D];上海大学;2011年

4 李兴亮;世纪之交的清朝题材电视剧现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张斌;现代性视域里的中国家族电视剧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6 马琳;电视剧传播框架中的女性:形象建构与身份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段一;类型电视剧研究: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宋洁;论中国电视剧的崇高范畴[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9 金花子;中韩电视剧叙事文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赵淑梅;论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箫;我国地域文化视域中的电视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吴晔;从江苏电视剧的两次浪潮看电视剧创作规律[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鑫;文化经济一体化环境下电视剧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殷汝姗;中美家庭题材电视剧《金婚》和《吉尔莫女孩》的叙事艺术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5 高子茗;论电视剧复线结构艺术[D];山东艺术学院;2012年

6 张艳;新世纪中国特情电视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嫔;浙江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8 张忠仁;内地与香港“商战题材”电视剧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9 高冠琳;山东电视剧地域文化特色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高文莉;中美电视剧制播模式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三国题材电视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17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9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