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1990年代以来“抗战小说”的新变

发布时间:2017-04-20 07:00

  本文关键词:论1990年代以来“抗战小说”的新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抗日战争爆发之初,到新世纪的今天,中国文学对抗战的书写一直绵延不断,也形成了诸多固定的范式。进入1990年代以后,由于时代语境、文学场域的变化,中国的抗战小说,相较以往的抗战叙述,呈示出诸多新变。小说的主题发生了多元化的变奏。小说中的战争场景隐匿消歇,规避腥风血雨、硝烟弥漫的激战描写,多趋向于战时环境下民间小人物生存本相的“还原”。小说力求展示完整、真实的中国抗战历史,过去基于“王者”(胜利者)视域下的抗战历史叙述,得以更新和重述。在对战争的认识上亦有变化,突破了单一“家国恨”的框范,以人性和人道主义作为反思和批判战争的切入点,对战争进行全新的评价。小说还借助对战争的书写思考了“国民性”问题,针对战争的特殊情境,多角度地透视和反思了民众的精神内质和心理结构。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谱系亦呈现出丰富斑斓的姿彩。突破了革命化、阶级化、脸谱化的英雄塑造模式,对英雄性格的熔铸呈现出立体化、多元化的倾向。与此同时,对于土匪、妓女、日本人等各色形象的塑造,也突破了过去惯常的认知模式和书写路向,表现出新的艺术特质。但有时文学创作亦如“硬币”的两面,一方面,新的文学样态的出现较之过去的范式,有着突破和超越的意义,但另一方面亦不可避免地产生失之于偏颇的负面质素。以“一地鸡毛”式的日常书写取代战争常态的写作路向,消解了战争崇高的美学效果;出于对历史戏谑化的处理,以狂欢化、情色化、传奇化书写抗战的方式,将神圣庄严的抗日战争图解成了一场啼笑皆非的闹剧;以人性的名义掩盖侵略者残酷的暴行,致使文学所表达的民族国家观念遭到了“阉割”;为满足读者消费心理和猎奇口味,而热衷于各类非主流人物形象塑造的抗战文学文本,也终将因缺乏历史的真实和深度而短命。未来的中国抗战文学要臻于更高的审美境地,需要作家不苟流俗,不媚恶趣,凝聚坚定的审美定力,树立经典意识;同时,自觉抵制民族情绪的魅惑,兼具鉴别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并积极建立“对话”意识,在与西方战争文学的参照和比对中,寻找出中国抗战文学的新出路。
【关键词】:1990 年代 抗战小说 新变 主题 人物 艺术反思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引论10-17
  • 0.1 问题的缘起及研究对象的确定10-12
  • 0.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12-15
  • 0.3 研究的意义、思路15-17
  • 第1章 深拓与新变:1990年代以来抗战小说的主题“四重奏”17-31
  • 1.1 战争的隐匿:内化为背景的民间生存本相18-21
  • 1.2 颠覆“王者”视野:抗战历史的更新与重识21-24
  • 1.3 突破“家国恨”的框范:还原与反思战争本性的残酷24-26
  • 1.4 文化诊视:战争情境下的“国民性”再审视26-31
  • 第2章 重塑与另类:1990年代以来抗战小说的人物形象谱系31-43
  • 2.1 由“纯色”到“杂色”:立体化的新革命者31-34
  • 2.2 由“盗”变“侠”:生命状态丰盈的土匪34-36
  • 2.3 从“恶之花”到“英雌”:亦知亡国恨的妓女36-38
  • 2.4 从“鬼”到“人”:走出“兽化”窠臼的日本人38-43
  • 第3章 新质与负质:1990年代以来抗战小说的艺术反思43-54
  • 3.1 战争之崇高美的遁逸43-46
  • 3.2 历史的戏谑化倾向46-48
  • 3.3 民族国家观念的过度淡化48-51
  • 3.4 形象塑造迎应消费心理51-54
  • 结语54-57
  • 参考文献57-64
  • 致谢64-6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者;;还原战争的本性[J];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05年06期

2 陶东风;;后革命时代的革命文化[J];当代文坛;2006年03期

3 王德威;许子东;陈平原;;想象中国的方法——以小说史研究为中心[J];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03期

4 胡传吉;;人是世间万物的尺度——论麦家的长篇小说《风声》[J];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04期

5 房福贤;走进战争舞台的女性——简论新时期战争小说女性角色的转变及其美学内蕴[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6 房福贤;;抗日文学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东岳论丛;2005年05期

7 雷达;宗璞《东藏记》[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1期

8 刘景岚;姜莹;;试析“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土匪抗日原因及其局限性[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9 陈染;萧钢;;另一扇开启的门[J];花城;1996年02期

10 王富仁;战争记忆与战争文学[J];河北学刊;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褚洪敏;市场经济语境下的文学世俗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潘海军;变异与拓展——新时期以来抗战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万维玮;大众文化视野中的新革命历史小说[D];南昌大学;2010年

2 缪慧;在历史与现实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萍;《亮剑》与当代“革命英雄传奇小说”[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海印;九十年代军事小说的世俗化倾向[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馥菱;野性的呼唤与苍茫的追求[D];西北大学;2008年

6 朱益兰;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自然性和人性[D];苏州大学;2009年

7 余昆鹏;现当代文学汉奸形象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论1990年代以来“抗战小说”的新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0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180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d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