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女性”上海与上海女性—张爱玲与王安忆上海书写探析

发布时间:2017-04-27 03:11

  本文关键词:“女性”上海与上海女性—张爱玲与王安忆上海书写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张爱玲与王安忆尽管相隔近半个世纪,却都有着久居上海的生活经历,她们身兼上海的定居者与观察者的双重身份:张爱玲出生于坐落在上海租界的张家公馆内,有着末世贵族的高贵血统,独特的生活经历与深邃的洞察力,让她在体认上海与上海人的同时,也增加了对上海城与人的情感。为此她不吝笔墨,建构了女性视域下的上海世界。王安忆一岁时,随干部身份的父母迁居上海。作为都市外乡人,她有被当地小朋友排斥的童年经历,这使她迫切想要融入市民社会。上海与上海人是王安忆文学创作的动力。张爱玲与王安忆有着久居上海的生活经历,也有着对上海与上海人的爱。考察张爱玲与王安忆的文学创作实绩,笔者发现二人有关上海书写的作品占据了创作总量的大部分,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缘》,王安忆的《长恨歌》《富萍》《妹头》,都对上海与上海人极尽书写。她们从各自的人生经历与生命体悟出发,以定居者与观察者的身份来体认与书写上海世界:她们以细腻、敏感的女性小感觉,描绘出女性视域下的“公馆”与“弄堂”,“流言”和“私语”,试图以此来展现上海的城市风貌。作为久居上海之人,张爱玲与王安忆体会到城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精神同构,更以其上海人的身份感悟着上海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努力与用心。她们共同认为上海城市的精神内核实际上蕴含在上海人及其日常生活中,上海最好的代表就是上海女性。于是,她们又不约而同地选择上海女性为书写对象,借这些生活于上海不同层次的女性,来透析上海人的日常生活,进而阐释各自对上海与上海人的独特体悟。这种以上海女性为载体书写各自女性体验、女性感受的日常化叙述,凸显出日常化、琐屑性与细致化的女性叙述特点。张爱玲与王安忆就以这种女性叙述的方式共同建构了她们女性视域下的上海世界。本文以张爱玲与王安忆的上海书写作为聚焦点,从“女性”上海、上海女性、超越性别的城与人三个方面,来探析她们体认下的上海世界,从而分析二人不同的生活年代、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审美追求,投射在文学创作中的差异性与共同之处。笔者试图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用文本细读的方式来分析二人有关上海书写的文学创作,探究她们在相同的地域之中、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的不同文学观念,进而更深层次地探讨地域之于文学、个性之于共性的深度关联。
【关键词】:张爱玲 王安忆 上海 上海女性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11
  • 一、“女性”上海11-27
  • (一)公馆与弄堂:上海空间意象12-17
  • (二)精致享受与虚荣追求:上海生活方式17-21
  • (三)注重实际的上海人21-27
  • 二、上海女性27-40
  • (一)硬劲儿28-32
  • (二)分寸感32-36
  • (三)务实精神36-40
  • 三、超越性别的城与人40-46
  • (一)城市发展——社会变动的投射40-43
  • (二)女性命运——人的生存与价值的思考43-46
  • 结语46-48
  • 参考文献48-53
  • 后记53-54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倪文尖;上海/香港:女作家眼中的“双城记”——从王安忆到张爱玲[J];文学评论;200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海鹏;王安忆90年代以来小说中的市井女性形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2 蒋浩;论王安忆小说中的弄堂文化[D];安徽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女性”上海与上海女性—张爱玲与王安忆上海书写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9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29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1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