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清代咏剧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3 19:07

  本文关键词:清代咏剧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咏剧诗是戏剧与诗歌交叉的艺术作品,唐朴林在《历代八音荟萃》中指出:“琴棋书画,斯文一体,凡呕歌必有诗文。”咏剧诗出现较早,数量甚众,其中蕴含的丰富内容是研究诗歌、戏剧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材料。清代是我国古典文学的集大成期,清代咏剧诗也是历代以来出现得最多且最具系统的,其内容十分值得学界重视。因此,全面分析清代咏剧诗的题咏内容,探究清代咏剧诗的艺术特色及其文学价值,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由绪论、正文、余论和结语四个部分组成,其中绪论对研究对象作出界定,并分析清代咏剧诗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正文分为三章,以清代咏剧诗为研究对象。第一章全面分析清代咏剧诗的题咏内容。清代咏剧诗数量众多,写作角度各异,题咏了清代戏剧的许多方面,包括戏剧演出情况、戏剧艺人、戏剧作家作品等,这些均为研究我国古典戏剧重要的史料。第二章着重探讨了代咏剧诗的艺术特色。首先对清代咏剧诗作出分期,分为顺康年间、康乾盛世、乾道时期、清末民初四个时期,并通过情理意蕴、审美风格、艺术特色三个方面分析每一时期咏剧诗的艺术风貌,综合分析清代咏剧诗与清代诗坛的相互关系。第三章探究清代咏剧诗的文学价值。咏剧诗中包含着丰富的戏剧史料和戏剧理论,通过对清代咏剧诗的研究,可以看出清代戏剧的流变与传播。清代咏剧诗以诗意的语言论述戏剧理论,闪烁着古典戏剧理论成就的光辉。余论以凌廷堪《论曲绝句》为例分析清代繁盛的咏剧组诗。结语概括总结了清代咏剧诗歌的内容、艺术、文学价值等多方面的成就。
【关键词】:清代 咏剧诗 艺术风貌 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13
  • 第一节 研究对象界定9-10
  •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10-11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11-13
  • 第一章 清代咏剧诗的题材特征13-31
  • 第一节 清代咏剧诗对戏剧演出的展现14-21
  • 一、咏宫廷戏剧演出14-16
  • 二、咏家乐演出16-18
  • 三、咏堂会演出18-19
  • 四、咏民间戏剧演出19-21
  • 第二节 清代咏剧诗对戏剧艺人的题咏21-25
  • 第三节 清代咏剧诗对戏剧作家的题咏25-28
  • 第四节 清代咏剧诗对戏剧作品的题咏28-31
  • 第二章 清代咏剧诗的艺术风貌31-63
  • 第一节 顺康年间咏剧诗的艺术风貌33-38
  • 一、情理意蕴:改朝换代的震动——故国不堪重听33-34
  • 二、审美风格:激楚悲愤与幽冷空遁的统一34-36
  • 三、艺术特色:长于抒情,语言含蓄36-38
  • 第二节 康乾盛世咏剧诗的艺术风貌38-45
  • 一、情理意蕴:寄托抱负风旨——盛世庚扬雅颂声38-41
  • 二、审美风格:轩昂端庄与清琦俊爽的结合41-43
  • 三、艺术特色:工笔演绎,语言雅致43-45
  • 第三节 乾道时期咏剧诗的艺术风貌45-51
  • 一、情理意蕴:忧思渐起——角音渐识风气变45-47
  • 二、审美风格:沉郁和缓与冷静低回的并肩47-49
  • 三、艺术特色:出语平实,寓情于事49-51
  • 第四节 清末民初咏剧诗的艺术风貌51-57
  • 一、情理意蕴:观剧不忘国难频,,避时还须醉莺燕51-53
  • 二、审美风格:激昂浅近与冶艳颓靡的分化53-54
  • 三、艺术特色:或曰晓畅,或求纤巧54-57
  • 第五节 清代咏剧诗与清代诗歌的流变57-63
  • 第三章 清代咏剧诗的价值63-83
  • 第一节 从清代咏剧诗看清代戏剧的传播63-71
  • 一、从清代咏剧诗看清代声腔的传播63-66
  • 二、从清代咏剧诗看重要剧作的传播66-69
  • 三、从清代咏剧诗看清代折子戏的传播69-71
  • 第二节 清代咏剧诗中的戏曲理论71-77
  • 一、戏剧源流发展论71-72
  • 二、戏剧创作演出论72-77
  • 第三节 清代咏剧诗对戏剧雅化的推动77-83
  • 一、清代咏剧诗的传播对戏剧雅化的推动78-79
  • 二、清代咏剧诗中的审美理念对戏剧雅化的推动79-80
  • 三、清代咏剧诗对戏剧内涵的深化80-81
  • 四、清代咏剧诗对提高戏剧地位的促进81-83
  • 余论 清代咏剧组诗的繁盛及其成就——以凌廷堪《论曲绝句》为例83-86
  • 结语86-88
  • 参考文献88-91
  • 致谢91-92
  • 附:在读研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9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晓红;;论王衡杂剧的创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郎净;;卓人月年谱[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04期

3 杜娟;;浅谈京剧《洛神》对曹植《洛神赋》的继承性改编与突破性创造[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9期

4 丁培利;;杨慎“傅粉簪花”的文化内涵——以陈洪绶《杨升庵簪花图》为例[J];故宫学刊;2014年02期

5 宁稼雨;;女娲补天神话的文学移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张媛;;明代许潮《武陵春》对《桃花源记》的接受[J];九江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金建锋;;明杂剧中的奇葩——论《齐东绝倒》的时代意蕴[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李强;;论“越中曲派”[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年02期

9 王永恩;;重合的意义:试论《牡丹亭》对晚明戏曲小青题材的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李澜澜;;文人题咏传奇《梅花梦》考论[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迎晖;明代中后期宗教题材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王建科;元明家庭家族叙事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沈敏;明代“神仙剧”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丁淑梅;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乔光辉;明代“剪灯”系列小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

6 宋开玉;明清山东方言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徐龙飞;晚明清初才子佳人文学类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颜伟;明清山东杂剧传奇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9 韩启超;音乐在戏曲继替变革中的作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10 李灿朝;明末清初越中文人及文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明童;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戏曲悲剧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龙希贤;明代中后期抒愤类型文人杂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董国臣;中国古典戏曲戏中串戏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闫勖;陈与郊研究四题[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威;赵云形象史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任青;明代乘兴对明代戏曲的影响[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7 刘琼;《盛明杂剧》复音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8 朱芳;《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考释[D];华侨大学;2011年

9 许春元;徐复祚戏曲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瞿慧;明嘉靖至万历时期杂剧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清代咏剧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3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43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c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