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元杂剧人物形象面部描写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9 16:21

  本文关键词:元杂剧人物形象面部描写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宋末元初,由于社会动荡等复杂的原因,文化主场的社会化民间化,时代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元代文学包括元杂剧具有明显的文化内蕴向社会下层位移的特征,出现奇特的艺术景观。本文在搜集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现存70本较完整的元杂剧作品为基础,对它们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一个视角的分析。这个视角就是由人物形象面部描写的角度研读元杂剧作品,注重文本的细读,归纳元杂剧中出现的各种人物面部描写的折次分布、具体事象以及其对应的人物身份和人物性格的关系;同时,运用民俗学、文献学的方法,对元杂剧人物面部描写反映的内涵予以考察,展开艺术分析。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子,对元杂剧中人物形象的面部描写的折次分布进行简要的梳理,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统计,确定本文所论人物形象面部描写的文献基础。 第二部分包括第一章,内容为元杂剧人物形象面部描写的具体事项及其内涵,主要是对元杂剧中人物形象五官和表情描写、面相描写进行分类和梳理,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指明其文化内涵。 第三部分包括第二章,对元杂剧中出现的具体的人物形象面部描写,按照各种各类的社会身份(包括性别)等特征进行论述。共分为六节:第一节是文士形象的面部描写,第二节是官吏形象的面部描写,第三节是女性人物形象的面部描写,第四节是市井小人物形象的面部描写,第五节是侠者与盗贼形象的面部描写,第六节是鬼神形象的面部描写。 最后为第三章,,内容是对元杂剧人物形象面部描写的艺术分析进行总结,共分为五节内容:第一节面部描写与情节结构,第二节面部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第三节面部描写与戏剧冲突,第四节面部描写与小说艺术,第五节面部描写与后世脸谱。重在阐释人物形象面部描写对剧本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塑造、戏剧冲突的影响,以及与小说艺术的一脉相承关系、在后世脸谱的发展演变中起到的作用等等。
【关键词】:元杂剧 人物形象 面部描写 艺术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子 元杂剧人物形象面部描写的折次分布9-13
  • 第一章 元杂剧人物形象面部描写的具体事项及内涵、表现手法13-29
  • 第一节 五官和表情描写的具体事项及内涵、表现手法13-22
  • 一、 元杂剧中类型化的五官和表情描写13-17
  • 二、 五官和表情描写的内涵、表现手法17-22
  • 第二节 面相描写的具体事项及内涵、表现手法22-29
  • 一、 元杂剧中类型化的面相描写22-27
  • 二、 面相描写的内涵、表现手法27-29
  • 第二章 元杂剧人物形象面部描写与人物的身份、性别和特征29-73
  • 第一节 文士形象的面部描写29-36
  • 一、 历史剧中文士形象的面部描写30-32
  • 二、 婚姻爱情剧中文士形象的面部描写32-34
  • 三、 神仙道化剧中文士形象的面部描写34-36
  • 第二节 官吏形象的面部描写36-43
  • 一、 清官良吏形象的面部描写36-38
  • 二、 英雄式的文臣武将形象的面部描写38-40
  • 三、 其他官吏形象的面部描写40-43
  • 第三节 女性人物形象的面部描写43-56
  • 一、 佳人闺秀形象的面部描写45-49
  • 二、 风尘女子形象的面部描写49-52
  • 三、 其他女性形象的面部描写52-56
  • 第四节 市井小人物形象的面部描写56-64
  • 一、 商人形象的面部描写57-60
  • 二、 仆役形象的面部描写60-61
  • 三、 其他市井小人物形象的面部描写61-64
  • 第五节 侠者与盗贼形象的面部描写64-68
  • 一、 侠者形象的面部描写64-67
  • 二、 盗贼形象的面部描写67-68
  • 第六节 鬼神形象的面部描写68-73
  • 一、 鬼魂形象的面部描写69-70
  • 二、 神仙形象的面部描写70-73
  • 第三章 元杂剧人物形象面部描写的艺术分析73-87
  • 第一节 面部描写与情节结构73-76
  • 第二节 面部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76-79
  • 第三节 面部描写与戏剧冲突79-82
  • 第四节 面部描写与小说艺术82-83
  • 第五节 面部描写与后世脸谱83-87
  • 结语87-88
  • 参考文献88-92
  • 攻读硕士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92-93
  • 致谢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绍斌;;青花瓷上的戏曲女性形象[J];东方收藏;2014年03期

2 门岿;也谈元杂剧中的搽旦脚色——兼与范长华先生商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3 李成;;金代女真文化对元杂剧繁荣的影响[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01期

4 宋常立;;元杂剧的编创方式:作家与伶人协同创作[J];河北学刊;2013年06期

5 杨棣;元杂剧文人形象的文化审视[J];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6 关四平;论关羽形象的演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陈建森;戏曲“代言体”论[J];文学评论;2002年04期

8 关四平;以雅融俗 传神写意——从三国戏看元杂剧的人物美学特征[J];文艺研究;2005年08期

9 解玉峰;;“脚色制”作为中国戏剧结构体制的根本性意义[J];文艺研究;2006年05期

10 徐大军;;元杂剧主唱人的选择、变换原则[J];文艺研究;2006年08期


  本文关键词:元杂剧人物形象面部描写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2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52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a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