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抗战时期“以诗为词”的接受与创新——以章士钊、林思进、苏鹏为例

发布时间:2022-05-08 21:26
  "以诗为词"的理念在抗战时期产生激烈反响,得到章士钊、林思进、苏鹏等人的积极回应。章士钊词评论犀利、诡奇夸张,然存在一味追求表情达意而轻视词体本色的不足,这是"以诗为词"创作者的普遍困境。林思进词对此有所规避,他在剖析大后方民生疾苦时,巧用比兴之法,既情笺锦瑟,又启人深思。苏鹏则更进一步,其词不仅史料价值丰富,且一腔热血贯穿始末,更擅长虚实结合,形成气韵浑厚、境界高深的文学气象。林思进、苏鹏二人以娴熟技法,掩盖了"以诗为词"理念下粗率直白、有损词体当行本色的缺陷,是对抗战词坛稼轩风大潮下诗词合流、有失雅驯的及时修正。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以诗为词”的共识
二、“必古人似我,方有生平”:章士钊词之狂傲个性
三、“谁酿此生人祸孳”:林思进词之现实反思
四、“荒荒茂草伤周道,莽莽狼烟漫九州”:苏鹏词之浑厚气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抗战时期旧体诗词的合法性建构问题[J]. 李遇春,邱婕.  社会科学战线. 2018(03)
[2]论卢前《中兴鼓吹》的词史价值[J]. 杜运威,马大勇.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6(02)
[3]唐宋语境中的“以诗为词”[J]. 彭玉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本文编号:36524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6524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d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