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闽南区域民俗文化与何葆国小说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9 03:16

  本文关键词:闽南区域民俗文化与何葆国小说创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民俗文化是一种文化遗产。作为一位闽南地区作家,何葆国小说蕴含丰富的区域性文化事象。一方面,闽南区域民俗文化为何葆国的小说创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这对何葆国小说创作的审美艺术追求、创作风格,甚至对其思维方式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何葆国为闽南区域的民俗文化的弘扬与延续做出了不懈努力,其艺术追求也为闽南区域民俗文化的传播和保存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二者的良性互动与影响进行研究,对民俗文化与小说创作规律的阐释以及艺术创作方式多样化的探寻有借鉴意义。论文主体主要通过以下四个部分进行研究论述:第一,闽南区域多元的文化语境,以及何葆国小说创作的民俗文化视角、自身作为知识分子的创作立场,形成了何葆国小说独特的艺术诉求,何葆国小说在深层次层面关涉到对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于人类身份的文化寻根与定位、对于生命意识的叩问与追求等问题的探寻。第二,何葆国小说常见的人物描写的方法集中体现在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四个方面;何葆国在刻画小说人物形象时,渗透了闽南区域的民俗因子,使得人物形象的表现方式更加多元、立体。民俗与人物形象相互作用,肖像描写的三种表现方式、常态化行动描写与非常态的行动描写、人物语言描写的两个特点,以及人物心理描写的四个层面,这些不仅增加了闽南区域的民俗文化辨识度,拓宽了民俗文化传播与弘扬的载体渠道,而且也增加了何葆国小说的文化内涵。第三,闽南区域民俗文化与故事情节建构关系紧密,一方面,以茶文化为代表的民俗与情节构成中的行动、事件、故事、情节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闽南区域民俗文化推动何葆国小说情节构建,促使闽南区域民俗纠葛成为构建情节发展动力。最后,福建宁化石壁祖地与“离乡-归来”和“流亡-归来”的两种还乡模式,成为何葆国小说中典型的情节发展模式,蕴含着客家人对自我身份确认问题、生命存在问题的思考。第四,闽南区域民俗文化成为何葆国小说环境描写的重要场所,其中包含闽南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宗教信仰、闽台宗教与音乐文化交流);这些要素相互作用,使得闽南区域民俗文化因子在小说中频繁显现,形成了何葆国小说环境描写的隐喻机制,而土楼就是突出的代表例证,闽西南地区和何葆国小说中的土楼环境,展现出土楼独特的功能与隐喻意识,共同形成隐喻机制功能,这样的尝试也为当代艺术创作出路、民俗文化的弘扬与保护等深层问题提供有益的关照视角。闽南区域民俗文化对何葆国小说创作产生重要的影响,何葆国小说的创作实践也为闽南区域民俗文化传承拓宽渠道。二者的良性互动,也对当代文艺创作几个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包括对于人类自我身份的确认问题、对于生命存在问题、对于当代艺术出路问题、对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同时,何葆国小说蕴含独特的“闽味"审美品味,其包含现实生活中闽南区域独特的民俗文化中所蕴涵的地方性特征,“闽味”增加了何葆国小说艺术创作的特征辨识度,构建了其闽南区域民俗文化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何葆国 小说创作 闽南区域 民俗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绪论12-23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目的12-14
  • 二、相关研究现状14-18
  • 三、何保国小说的闽南区域民俗文化统计18-23
  • 第一章 闽南区域民俗文化与何葆国小说创作动机23-35
  • 第一节 何葆国小说创作的多元文化语境23-27
  • 一、客家文化语境23-25
  • 二、闽南文化语境25-26
  • 三、外来文化语境26-27
  • 第二节 何葆国小说创作的基本立场27-31
  • 一、民俗文化立场27-29
  • 二、知识分子立场29-31
  • 第三节 何葆国小说创作的艺术诉求31-35
  • 一、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31-32
  • 二、人类身份的寻根与定位32-33
  • 三、生命意识的叩问与追求33-35
  • 第二章 闽南区域民俗文化与何葆国小说人物形象塑造35-51
  • 第一节 闽南区域民俗与小说的肖像描写35-38
  • 一、整体式的描写35-36
  • 二、局部式的描写36-37
  • 三、烘云托月式的描写37-38
  • 第二节 闽南区域民俗与小说的动作描写38-41
  • 一、常态化行为动作38-40
  • 二、非常态化行为动作40-41
  • 第三节 闽南区域民俗与小说的语言描写41-45
  • 一、合乎人物相应身份的人物对话42-43
  • 二、地方气息的方言俚语43-45
  • 第四节 闽南区域民俗与小说的心理描写45-51
  • 一、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人物心理45-46
  • 二、通过事件、场面描写表现人物心理46-47
  • 三、通过人际关系写出人物心理47-48
  • 四、通过直接描绘人物心理48-51
  • 第三章 闽南区域民俗文化与何葆国小说创作的情节设置51-68
  • 第一节 闽南区域民俗文化与故事情节建构51-57
  • 第二节 闽南区域民俗文化纠葛构建情节发展动力57-62
  • 第三节 闽南区域民俗文化与情节发展模式62-68
  • 一、福建宁化石壁祖地63-64
  • 二、还乡模式64-68
  • 第四章 闽南区域民俗文化与何葆国小说创作的环境描写68-82
  • 第一节 闽南区域民俗文化与小说环境描写的意义维度68-74
  • 一、自然环境68-70
  • 二、人文环境70-74
  • 第二节 闽南区域民俗文化与小说环境描写的隐喻机制74-80
  • 一、相关隐喻理论74-76
  • 二、小说中土楼的隐喻机制76-80
  • 第三节 闽南区域民俗文化与小说环境描写的功能描述80-82
  • 结语82-84
  • 参考文献84-89
  • 附录89-90
  • 致谢90-92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9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李庆真;乡村情缘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效应[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李远行;大共同体本位?小共同体本位?——中国农村基层组织性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何宏光;李远行;;中国社会语境下关系网的发生、运作和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任丙强;家庭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对马克斯·韦伯观点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陈亚鹏;李向利;;中国信用制度的法理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贾莉莉;徽州民居村落聚居形态的有机更新[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8 李改维;李蒙;;传统村落公共开敞空间的特征分析——以陕西党家村为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9 蒋艳;;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的原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10 王云飞;李庆连;;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与社会秩序的确立——从农民法律意识谈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景新;麻勇爱;詹静;;江南村落土地的产权分化与制度安排——基于诸葛古村落土地契约文书的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王汝能;;发展检察文化促进执法规范的思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陈景信;;我国农村家庭关系弱化分析及其现实思考[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甘超英;;“三农”问题的若干宪法观察与思考[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5 杨豪;;从理论构建到客观事实: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分层研析——以冀县为中心的考察[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6 杜靖;;五服-姻亲与宗族——一个汉人社会研究的新框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7 文必正;;中国特色产业集群关系营销的理论探索[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敬尧;;农村政策运行中的乡村干部暗行为分析——以Y乡为观察对象[A];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1年

9 李晖;;农村养老的制度演绎与惯性生存[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10 陈立旭;;地域文化与浙商合作精神[A];“浙学传统与当代浙江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赵鑫;组织创新氛围、知识共享与员工创新行为[D];浙江大学;2011年

6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徐健;农户人际关系网络结构、渠道行为与契约型农产品交易关系稳定性[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丁鑫;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继忠;和谐社会视阈下的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宏娜;旅游开发背景下古村落地方文化的再表达[D];厦门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闽南区域民俗文化与何葆国小说创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7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77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9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