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秋水堂论金瓶梅》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3 13:13

  本文关键词:《秋水堂论金瓶梅》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哈佛学者田晓菲立足当代女性读者的视角对《金瓶梅》进行了区别于传统视角的解读,她不拘泥于专业学术对论文的要求,不受制于文本原作者的思想倾向,更多的是尊重于文本本身,关注文本的细节和情节设置,从新批评之文本细读的解读方法、立足女性视角及感知女性身体三个方面揭示并展现了《金瓶梅》中众生的悲哀之处,尤其是书中女性人物的可怜之处,从而唤起读者的同情及慈悲情怀,进而希望读者能从书中人物的际遇和命运联想到自身,从书中人物的作为和结局下场中省思自身,以达到修身、净化的目的。本文选择田晓菲的评述文章《秋水堂论金瓶梅》为论析对象,首先从田晓菲解读《金瓶梅》所用的新批评方法入手,对《秋水堂论金瓶梅》做出进一步的文本解读:田晓菲依据新批评方法的解读是不同于传统的评论者,她更多的是割裂了文本与原文作者及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关联性,把书中人物视为在远非完美的社会中求生的活生生的人,没有从社会公认的言行准则来要求书中人物应该如何说与如何做,而是从世俗人情、人的性格及人生际遇等角度来解读文本,解析人物,从而解读出《金瓶梅》中蕴含的慈悲情怀。再者,田晓菲不仅以一个西方学者的身份来解读《金瓶梅》,她还站在女性的立场上来解读《金瓶梅》,她了解女人的幽微心事,因此她能立足当代女性的观点来赏识书中女性之美,田晓菲不像兰陵笑笑生那样站在传统道德的至高点上去定位书中的女性人物,也不像以夏志清为代表的男性读者那样简单地判定女性的外貌与其价值成正比,并抬高了女性外貌在婚姻中的作用,过于从外在条件来判断婚姻的意义。田晓菲更能够从细处观察体知书中的女性人物,发现她们聪明、智慧、仁厚、端庄、尊贵的一面。最后,田晓菲在慈悲之眼的观照下,似乎更能感同身受书中女性人物,从《金瓶梅》中发掘她们以肉体的方式感知世界的身体,以欲望尤其是以性欲为表征的身体,以及人物的身体境遇。并且愿化身为书中的悲剧人物去感受书中女性人物的境遇,对书中的人物抱以同情。一部《秋水堂论金瓶梅》,其特别不仅在于,在学术研究日益西化、外部化、专业化的今天,此书却以“逐回评论”的形式回归了更体贴人事、也更需耐心的中国传统,而且在于,在某种程度上,她立足女性视角解读出女性的心声,代表着长期被压抑了“声音”的女性读者,终于对这部奇书发出真正属于“女性”的赞叹。再者慈悲的阅读观提点读者在阅读时应以修身净化为目的,而不是简单地把《金瓶梅》当作“一篇修身养性的反面文章”来看待,更多的是要深一层地认识到书中人物难以把控的命运和人生际遇,莫要追随书中人物的行径,进而避免承受和他们一样的苦楚。
【关键词】:《秋水堂论金瓶梅》 田晓菲 慈悲 身体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1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导言7-10
  • 一、田晓菲及《秋水堂论金瓶梅》7-8
  • 二、选题来源及研究现状8-10
  • 第一章 新批评视角下的《金瓶梅》10-20
  • 一、不同于传统的西方文论11-12
  • 二、田晓菲运用新批评理论的体现层面12-17
  • (一) 对作品上下文的解析12-14
  • (二) 对文本语言的感知14-15
  • (三) 对文本中修辞手法的解读15-17
  • 三、类比其他学者的新批评解读视角——以浦安迪为例17-20
  • 第二章 立足女性观点解读《金瓶梅》20-27
  • 一、区别于男性解读视角的女性解读20-23
  • (一) 兰陵笑笑生对《金瓶梅》的定性20-21
  • (二) 以夏志清为代表的男性读者的解读视角21-22
  • (三) 田晓菲立足女性视角的解读22-23
  • 二、女性读者田晓菲赏识书中女性之美23-27
  • 第三章 从身体角度感知《金瓶梅》27-35
  • 一、体知书中女性的身体27-28
  • 二、理解书中女性的身体感受28-31
  • 三、感同身受书中人物的境遇31-35
  • 结语35-36
  • 注释36-40
  • 参考文献40-42
  • 后记42-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访秋;略论金瓶梅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艺术成就[J];开封师院学报;196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运萍;《秋水堂论金瓶梅》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秋水堂论金瓶梅》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8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88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9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