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清代文史中的乞丐报恩母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10:28

  本文关键词:清代文史中的乞丐报恩母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古代文史中的报恩母题书写十分丰富,传递受恩必报的传统文化伦理观念,折射着不同社会、时代、阶层的文化心理内涵。而乞丐作为社会的最底层,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明社会形影相随,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乞丐文化,并与报恩文化等联系互动,驱动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清代乞丐报恩母题寄寓着文人对社会人生的强烈关注,折射了底层人民知恩图报、重视情义的平民精神,该研究对管窥世俗社会,洞察乞丐与社会、城市发展的关系,发现其文学和人类文化的价值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学界对这一专题研究较少,乞丐的正面形象研究及其社会文化内涵研究尚显单薄。本文立足于清代文史中乞丐报恩母题的具体研究,运用主题学的研究方法探讨清代文史中的乞丐报恩母题的施恩方式、报恩方式、恩报关系及其时代成因等,发掘其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报恩母题。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四章和结论六个部分。引言部分论述清代文史中乞丐报恩母题的研究目的和价值,梳理它的研究历史和现状,陈述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第一章分析清代文史中乞丐报恩母题的具体作品,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施恩方式主要有救助、救命、知遇和养育四类。乞丐的报恩方式主要有以物相报、以礼相报、救助相报、特殊技艺相报、因孝行丐和娶嫁以报等。乞丐报恩呈现出报大于施、多种报恩方式相互交织的特点。第二章分析清代乞丐报恩母题的角色特点。有德之人乐善好施,通常也能得到乞丐的回报。施恩者的身份主要包括商人、医生和神仙等,报恩乞丐的身份主要有家道中落者、神仙、隐士等。清代施恩者和报恩乞丐的身份特点,折射了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第三章分析清代乞丐报恩母题的多重时代成因。一是儒、释、道宗教报恩思想根深蒂固,在清代呈现出“三教合一”的时代特点;二是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在政治上、思想上实行推恩政策;三是乞丐报恩故事原型流传性及地域性特点;四是文人创作心理,一方面借乞丐报恩母题对民众进行劝善教化,另一方面表达文人的人生理想。第四章分析乞丐的生存哲学。乞丐的劣根性和“义气”使乞丐形象更加真实丰满,乞丐报恩母题实际上是以乞丐为代表的底层人民追求美好人性品德的心理平衡,是对现实生活人们美好品德的集中和概括。结论部分回顾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写论文时的感悟。
【关键词】:清代文史 乞丐报恩 报恩方式书写 时代成因 主题学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引言9-14
  • 1 清代乞丐报恩母题的具体呈现14-24
  • 1.1 清代乞丐报恩母题中的施恩方式15-18
  • 1.2 清代乞丐报恩母题中乞丐的报恩方式18-24
  • 2 清代乞丐报恩母题的角色特点24-29
  • 2.1 清代乞丐报恩母题中的施恩者角色24-26
  • 2.2 清代乞丐报恩母题中的乞丐角色26-29
  • 3 清代乞丐报恩母题的多重时代成因29-38
  • 3.1 宗教报恩思想根深蒂固29-31
  • 3.2 清政府的推恩政策31-32
  • 3.3 原型故事的流传性及地域性32-35
  • 3.4 文人创作心理35-38
  • 4 乞丐的生存哲学与报恩的关系38-42
  • 结论42-44
  • 注释44-48
  • 参考文献48-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2-53
  • 致谢53

【引证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立;;《聊斋志异》中动物报恩故事的佛经文献溯源[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本文关键词:清代文史中的乞丐报恩母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0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90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e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