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宋代三家“诗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17:12

  本文关键词:宋代三家“诗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诗评”是指以意象批评方法评诗之体,作为诗话中一种特别的体制,它随诗话一并兴起于宋代。宋代“诗评”以张舜民《芸叟诗评》、蔡}[《百衲诗评》和敖陶孙《佫翁诗评》为代表,正是此三家“诗评”开启了后来以意象批评方法评诗之风气,其影响及至后朝,历代诗话中皆有此体,除批评方法和批评体制相同之外,三家“诗评”在诗学思想上亦表现出了一致的倾向。本文主要对张舜民《芸叟诗评》、蔡}[《百衲诗评》和敖陶孙《佫翁诗评》的批评方法、批评体制、诗学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进而以三家“诗评”为例,探究了“诗评”之体的审美特征与其价值之所在。全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结语、附录四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张舜民、蔡}[和敖陶孙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并对三家“诗评”的已有相关研究作了概括梳理。正文部分主要围绕三家“诗评”的批评体制、诗学思想和审美特征等展开论述。在批评体制上,三家“诗评”同为集中运用意象批评方法连评诗家风格的“诗评”之体;在诗学思想上,三家“诗评”皆崇尚雄浑与清淡之诗风,主张诗歌应以“适用”为要,宜作平易自然之语;在审美特征上,三家“诗评”则具有着触发直觉感受的诗性特征,它们在对抽象的诗歌风格作出形象解说的同时,又能不失其审美意蕴,这是其它诗歌批评难以企及的独特优长之处。结语部分对以“诗评”为代表的传统文论之现代转化作出反思,提出传统文论所独具的审美特征与价值是西方诗学理论无法取代的,因此,传统文论的现代转化始终应植根于民族文化根基之上。附录部分对三家“诗评”作了详细注释,力求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解读。
【关键词】:《芸叟诗评》 《百衲诗评》 《佫翁诗评》 意象批评方法 诗学思想 审美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集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第一章 引言8-13
  • 一、三家“诗评”及其作者生平8-11
  • (一)张舜民与《芸叟诗评》8-9
  • (二)蔡}[与《百衲诗评》9-10
  • (三)敖陶孙与《佫翁诗评》10-11
  • 二、已有相关研究综述11-13
  • 第二章“诗评”之体溯源13-23
  • 一、“诗评”概念辨析13-14
  • 二、意象批评的思想基础14-17
  • (一)“立象尽意”的表达模式14-15
  • (二)“直观体悟”的思维方式15-16
  • (三)“由人及文”的意象化品评16-17
  • 三、“诗评”之体的形成路径17-23
  • (一)评拟之体的成型17-20
  • (二)三家“诗评”对意象批评方法的集中运用20-23
  • 第三章 三家“诗评”的诗学思想23-25
  • 一、以“适用”为要23
  • 二、崇尚雄浑与清淡之风23-24
  • 三、作平易自然之语24-25
  • 第四章 三家“诗评”的审美特征25-34
  • 一、对抽象感知的形象解说25-27
  • 二、触发直觉感受与诗歌感性特质的契合27-28
  • 三、诗性创作与理性批评的统一28-31
  • (一)诗化形式29
  • (二)诗性意蕴29-30
  • (三)批评与创作的统一30-31
  • 四、“诗评”之弊病31-34
  • (一)空泛不明31-32
  • (二)以偏概全32
  • (三)以文害意32-34
  • 第五章 结语34-35
  • 附录:三家“诗评”注释35-46
  • 参考文献46-49
  • 后记49-50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亮亮;;仙游籍文学家蔡}[小传辑补[J];莆田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蔡镇楚;刘畅;;论意象批评[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方丽萍;;论古代文学批评的现代价值——以意象批评法为中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张永昊,贾岸;中国古代象喻式批评的演变轨迹及其功能[J];文史哲;1995年04期

5 傅如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品评及其影响[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常德荣;南宋中后期诗坛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鸣晨;汉魏六朝书论形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萍;江湖诗人敖陶孙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宋代三家“诗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4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914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5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