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新世纪以来王安忆作品中的现代女性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26 04:02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以来王安忆作品中的现代女性形象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王安忆作品中对女性问题的持续关注构成了其创作的主线。进入新世纪以后,王安忆成功地塑造了一批现代女性形象,其中有以《妹头》、《桃之夭夭》为代表的上海本土女性形象,也有以《上种红菱下种藕》为代表的小城女性形象,以《发廊情话》为代表打工妹形象,以《月色撩人》为代表的摩登女性形象,还有以《富萍》为代表的劳动者女性形象。王安忆笔下的这些女性形象或独立自主,面对困难无所畏惧,或在物质的世界中迷失了自己。王安忆的作品当中体现了对这些生活在都市中的现代女性的肯定,对这些女性在生活当中表现出的努力和智慧投以赞许的目光,并且始终以宽容的目光注视着她们的发展。虽然王安忆本人一直强调自己不是女性主义者,但是她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却贯穿始终。在王安忆新世纪以后的作品中,她在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她从关注女性个体的生命体验渐渐转向关注女性生存的整体背景,她把女性形象放到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去描写,以还原女性存在的世俗意义和生命价值。王安忆把女性形象和都市经验巧妙融合,写活了女性。王安忆在创作上的创新,无疑会给新世纪以来的文坛带了一些新的启发和感悟。
【关键词】:王安忆 新世纪 现代女性形象 女性意识 城市经验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第一章 绪论9-18
  • 一、选题原因及研究意义9-10
  • 二、研究现状10-15
  • (一)艺术手法10-11
  • (二)人物形象11-13
  • (三)女性意识13-14
  • (四)与其他作家的比较14-15
  • 三、本论文写作思路15-18
  • 第二章 新世纪以来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剖析18-32
  • 第一节 王安忆小说中的几类女性形象18-26
  • 一、小城女性形象18-20
  • 二、劳动女性形象20-22
  • 三、上海弄堂小女儿形象22-24
  • 四、打工妹形象24-25
  • 五、都市女性形象25-26
  • 第二节 女性形象的人格剖析26-29
  • 一、面对困难顽强不息26-27
  • 二、勇敢选择自己的人生27-28
  • 三、热情的面对生活28-29
  • 第三节 女性形象人格特质的形成原因剖析29-32
  • 一、冷漠的家庭环境29-30
  • 二、城市开放的舞台30-32
  • 第三章 王安忆的女性意识32-39
  • 第一节 王安忆对女性生存状况的持续关注32-33
  • 第二节 王安忆作品中的女性意识33-35
  • 第三节 王安忆小说女性意识的叙事方法35-39
  • 一、家常话语的叙述方式35-36
  • 二、女强男弱的叙事模式36-37
  • 三、对男女不平等社会现象的批判37-39
  • 第四章 王安忆塑造女性人物形象的独特性39-43
  • 第一节 城市经验和人物形象的完美融合39-41
  • 一、上海成就了女性 女性代表着上海39-40
  • 二、重塑上海女性形象40-41
  • 第二节 建立女性的精神家园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7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47-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晓丹;解读《富萍》,解读王安忆[J];当代文坛;2001年04期

2 李彩云;勇敢的追求 深沉的启迪——王安忆小说新作《富萍》欣赏[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朱青;王安忆笔下的“生长的疼痛”[J];当代文坛;2002年05期

4 王晓明;从“淮海路”到“梅家桥—”从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转变谈起[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5期

5 吴芸茜;与时间对峙——论王安忆的小说哲学[J];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04期

6 李雪梅;试论王安忆小说的独特人文价值[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荒林;王安忆小说:自我的成长与孤独的承担[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张爱荣;论王安忆小说创作的阶段性[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9 宋文坛;游移·迷恋·徘徊——对王安忆90年代以来创作的一种解读[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年05期

10 崔旭光;论王安忆90年代小说创作中的城乡视域[J];殷都学刊;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晓峰;;文学:个人心灵的景——王安忆的文学观管窥[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徐阿兵;;被平庸吞没的文学——从王安忆看“日常生活写作”的困境[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陈华积;;“米尼”们的“沉沦”——王安忆小说转型研究[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王莉;;自然 朴素 平实——王安忆小说的审美风格及其形成[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郜元宝;全面接受王安忆意味着什么[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王臻青;王安忆在建构自己的一个梦[N];辽宁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许维萍;写实空间下的无尽可能[N];辽宁日报;2007年

4 杨剑龙;精神的探究与艺术的追求[N];文艺报;2001年

5 王宏图;对现实的回应及其匮乏[N];文学报;2003年

6 新华社记者 孙丽萍;王安忆《长恨歌》登上话剧舞台[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7 ;女性写作促进妇女理论建设[N];中国妇女报;2003年

8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胡燕春;当代海派女作家的美国“表情”[N];光明日报;2011年

9 台湾著名学者 陈信元;大陆名作家:两岸共同的文化偶像[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10 ;常态叙述中的精神追求[N];中国文化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皮进;王安忆小说创作与外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裴艳艳;王安忆小说主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吴芸茜;与时间对峙[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亚亚;成如容易却艰辛[D];复旦大学;2003年

5 李淑霞;王安忆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房芳;平民世界的人性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7 张向辉;守望·逃离·追寻[D];苏州大学;2009年

8 华霄颖;市民文化与都市想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于启宏;论文革后的中国自然主义文学[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远方;王安忆的乡土写作[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茜;王安忆的人文关怀[D];安徽大学;2004年

3 唐凤琴;漂泊与救赎—论王安忆[D];安徽大学;2011年

4 谷文静;总体性理论视野下的王安忆创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清洁;论王安忆小说的电影改编[D];苏州大学;2015年

6 余海艳;“民族寓言”:后殖民理论视阈下的王安忆小说[D];温州大学;2015年

7 杨平平;论王安忆小说的温情书写[D];南昌大学;2015年

8 郜雪;王安忆小说的女性成长叙述[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9 牟文烨;论王安忆小说的影像化叙事[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10 张潇晖;新世纪以来王安忆作品中的现代女性形象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以来王安忆作品中的现代女性形象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5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95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a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