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流亡语境下北岛的散文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8 15:06

  本文关键词:流亡语境下北岛的散文创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北岛怀着对自由言说的向往移居海外,由此踏上了近二十年的流亡之路。以北岛离开大陆为界线,他的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以诗歌创作为主,后期则是在诗歌写作的同时也开始了散文创作。北岛的散文是在独特的流亡语境下产生的,身在异乡的北岛以散文的形式向读者呈现出特殊的漂泊经历、广泛的人物交往和独特的人生感悟,由此赋予了其散文全新的精神风貌。本论文立足于北岛目前出版的所有散文集,并将其流亡中的散文创作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活动进行探索分析,共五章内容。第一章探讨北岛自我放逐式的流亡以及这种放逐对于创作的意义,同时对其散文创作作出比较完整的概述。第二章从宏观上分析北岛散文的内在精神结构——“流亡”与“回归”。在北岛这里,“流亡”有两重含义,一个是肉体层面的,一个是精神层面的。前者是指个人的肉体与祖国分离,成为永恒的漂泊者;后者是指精神的无处安放,既包括前期隐喻层面上的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逃离,也包括后期当流亡从象征层面上升为命运之后在散文中表现出的精神的巨大空虚。如果说对于“流亡”的书写是远行,那么对于记忆的书写则是“回归”,而北岛散文中的“回归”则是童年经验,这集中体现在《城门开》一书中,北岛在对童年记忆的书写中构建起流亡途中的精神家园。第三章重点分析北岛散文的精神特质。精神常被视作是散文活的灵魂。相比于前期诗歌中强烈的个性精神,北岛散文中的情感浓度降低了,但却呈现出一些新的精神特质。首先是对传统文化精神有了新的领悟,这在很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散文写作;其次是诗性精神的渗透,散文中所描写的诗人和诗歌翻译都折射出了一种八十年代的诗歌精神;最后是对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准确把握。三者共同凝结成北岛散文坚实的内核。第四章分析北岛在散文创作中的坚守。北岛试图用散文来思考流亡作家与母语之间的关系,流亡途中精神的空虚、身份的焦虑在对母语写作的忠诚中得到了慰藉;同时在散文创作中,北岛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诗人身份,他在《时间的玫瑰》中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文体,试图将诗歌与散文的界限彻底打破,用散文来阐释诗歌的翻译,同时也呈现出了自己的翻译观。第五章是探讨分析北岛散文创作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首先从北岛自身的创作生涯中来考察其阶段性散文写作的价值和意义;其次是将其放置在流亡作家的创作群体中,看北岛的创作是如何超越时空限制而与那些伟大的作家产生共鸣的;然后从中国二十世纪以来的百年散文体系中,看北岛是如何继承前人的成果并加以创新的。最后,对北岛散文作出总体评价。
【关键词】:北岛 散文 流亡 精神 母语 翻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绪论8-13
  • 一、北岛的创作历程8-9
  • 二、北岛散文的研究价值9-10
  • 三、选题研究现状10-13
  • 第一章 北岛的流亡及其散文创作13-18
  • 第一节 北岛的流亡:自我放逐13-15
  • 第二节 流亡中的散文创作15-18
  • 第二章 北岛散文的内在结构——“流亡”与“回归”18-30
  • 第一节 身体的外在流亡18-22
  • 第二节 精神的内在流亡22-25
  • 第三节 回归童年:精神家园的建构25-30
  • 第三章 北岛散文的精神特质30-40
  • 第一节 传统文化精神30-33
  • 第二节 诗性精神33-36
  • 第三节 知识分子精神36-40
  • 第四章 北岛散文创作中的坚守40-47
  • 第一节 对母语的忠诚40-43
  • 第二节 对诗人身份的坚守43-47
  • 第五章 北岛散文的意义和价值47-54
  • 第一节 置于北岛创作生涯中的散文写作47-49
  • 第二节 置于流亡作家写作中的北岛散文49-51
  • 第三节 置于中国百年散文体系中的北岛散文51-54
  • 结语54-56
  • 参考文献56-60
  • 后记60-62
  • 附录1:北岛生活、创作年表62-64
  • 附录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丽艳;流出来的散文──《雷达散文》印象[J];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03期

2 韩小蕙;90年代散文的八个问题[J];文学自由谈;2000年01期

3 刘薇;20世纪90年代初“散文热”原因浅探[J];理论与创作;2000年04期

4 蔡江珍;在寻常中追索新的可能──澳门近年散文随感[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0年01期

5 贾宝泉;漠风·梅香──“《散文》主编谈散文”之六[J];中国三峡建设;2000年04期

6 单正平;关于散文[J];文学自由谈;2001年03期

7 万承焯;散文散谈[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8 佚名;散文八怪 见怪不怪[J];河南税务;2001年20期

9 叶延滨;散文如何有所突破[J];中国职工教育;2001年08期

10 叶延滨;;散文创作的几个问题(上)——在一个散文学习班的讲课[J];写作;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淮西;;小议散文写作的多样性及风格[A];多彩贵州文化及文学传承创新研究——201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二分会场暨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韩小蕙;;创新是我们永远的使命——2011年散文创作述评[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1)[C];2012年

3 方铭;;论明清散文[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胡其林;;浅谈散文创作的特点和体会[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贵忱;;辽海讲坛第五讲 散文是一切作家的身份证[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6 杨献平;宋晓杰;;散文应当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美——关于当下散文写作的十个问题[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宋晓杰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洪金;;生活:零星的、偶然的、超越的——宋晓杰散文《草木人间》阅读记[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宋晓杰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蒋明玳;;心灵的真实坦露——论瞿秋白的散文创作[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杨秀廷;;抒写文化乡愁——当下散文写作中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梁向阳;;“大散文”:意象阔远的散文天地[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川;散文发展将更趋多元化[N];北京日报;2002年

2 高深;散文到底长得什么样?[N];北京日报;2003年

3 红孩;散文八怪[N];法制日报;2001年

4 陈辽;散文“小百科”“传经送宝”书[N];光明日报;2003年

5 于坚;我谈散文[N];云南日报;2004年

6 李多;泛散文化时代的散文创作警钟[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刘长春;论散文易写而难工[N];文学报;2006年

8 马叙;“原散文”——一个全新的散文写作概念[N];文学报;2008年

9 王尧;散文危机与对“散文”的偏离[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金莹;散文“叛徒”如何前行?[N];文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晓青;苏门六弟子散文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鲁卫鹏;中国现代书信散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散文类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陆丽明;《左传》与唐代散文[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李刚;20世纪90年代中国散文与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庄萱;过渡时代的炬火[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付琼;徐渭散文的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D];复旦大学;2004年

8 简加言;融合中外散文精华的艺术创造[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徐慧琴;20世纪中国游记散文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李波;清代庄子散文评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霞;吴晟散文创作论[D];吉林大学;2016年

2 王通;论北宋初期学术对散文的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3 张磊;论周作人鬼神题材散文[D];南京大学;2016年

4 叶洁;高中唐宋散文教学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D];信阳师范学院;2016年

5 范美玲;从“十七年”到1980年代的散文创作嬗变[D];辽宁大学;2016年

6 庞欢;“小女人散文”的审美价值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7 冯雪;生命求索—简Z溕⑽难芯縖D];河北大学;2016年

8 唐小祥;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部散文的民间意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9 董杰;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散文教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娄再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亲情题材散文的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流亡语境下北岛的散文创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28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4028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8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