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白虎通义》引《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9 11:01

  本文关键词:《白虎通义》引《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白虎观会议是汉代经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无论是会议召开的目的、内容还是形式,都体现出了汉代经学发展的主要特色和社会意义,《白虎通义》以文本形式将此次会议的成果呈现出来。《诗经》作为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也经历着重大发展变化。因此,研究《白虎通义》是了解和认识汉代经学发展的重要途径。《白虎通义》引《诗》研究,通过对其引《诗》特点,内容以及《诗》学思想等方面的分析,探究东汉时期整个经学的变化和发展。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创新以及版本的使用情况;第二部分交代白虎观会议召开的背景以及《白虎通义》的成书,梳理了《诗经》学在两汉时期的发展情况;第三部分从引《诗》的数量、场合用意和方式上分析了《白虎通义》的引《诗》特点;第四部分分析了《白虎通义》中引用的《诗经》与四家《诗》的关系及原因;第五部分主要探讨了《白虎通义》反映的《诗》学思想;第六部分是在前几章分析的基础之上,总结出《白虎通义》引《诗》对东汉《诗经》学和经学发展以及东汉政治、礼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通过这六个部分的分析归纳,可以看出《白虎通义》中引《诗》数量较多,且《诗经》被灵活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白虎通义》兼取了四家《诗》的内容,在肯定三家《诗》权威地位的同时,也对《毛诗》做出了肯定,给予了今文经学发展的新契机和新动力。总之,《白虎通义》引《诗》反映出了不同以往的《诗》学思想,深入到了更加广泛具体的内容,对东汉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它促进了古文经学的发展,对《诗经》以及经学在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白虎通义》 《诗经》 特点 四家《诗》 《诗》学思想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8-13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8
  • 二、《白虎通义》引《诗》研究现状8-10
  • 三、该选题的研究方法与创新10-13
  • 第一章 白虎观会议及汉代《诗经》学概述13-18
  • 第一节 白虎观会议与《白虎通义》13-16
  • 第二节 两汉《诗经》学概述16-18
  • 第二章 《白虎通义》引《诗》特点18-41
  • 第一节《白虎通义》引《诗》篇章特点18-22
  • 第二节《白虎通义》引《诗》的场合用意特点22-35
  • 一、《白虎通义》引《国风》场合用意对比22-25
  • 二、《白虎通义》引《雅》场合用意对比25-31
  • 三、《白虎通义》引《颂》场合用意对比31-33
  • 四、《白虎通义》引其他内容的场合用意对比33-35
  • 五、小结35
  • 第三节《白虎通义》引《诗》方式特点35-41
  • 第三章 《白虎通义》引《诗》与四家《诗》的关系41-54
  • 第一节 《白虎通义》引《诗》与四家《诗》关系分析41-49
  • 第二节 《白虎通义》引四家《诗》的原因49-54
  • 一、四家《诗》自身发展的趋势49-51
  • 二、政治因素51-52
  • 三、参与白虎观会议的众多学者52-54
  • 第四章 《白虎通义》中的《诗》学思想54-60
  • 一、爵位称号54-55
  • 二、礼乐佾数55
  • 三、社稷军师55
  • 四、封赏征伐55-56
  • 五、诸侯职能56
  • 六、人伦等级56-57
  • 七、服饰礼器57
  • 八、纲常法纪57-58
  • 九、丧葬嫁娶58-60
  • 第五章 《白虎通义》引《诗》的影响60-65
  • 第一节 《白虎通义》引《诗》对东汉《诗经》学的影响60-61
  • 第二节 《白虎通义》引《诗》对东汉经学的影响61-62
  • 第三节 《白虎通义》引《诗》对东汉社会的影响62-65
  • 一、对东汉政治的影响62-63
  • 二、对东汉礼制的影响63-64
  • 三、对东汉人伦道德的影响64-65
  • 结语65-66
  • 参考文献66-69
  • 附录69-75
  • 致谢75-78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78-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戈;白虎观会议和《白虎议奏》、《白虎通义》之关系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2 雷戈;白虎观会议和《白虎议奏》、《白虎通义》之关系考[J];通化师院学报;1997年03期

3 潘兴;白虎观会议与今古文经学之争[J];洛阳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4 王勤树,陈金祥,李平,张家勇;从白虎观会议和《白虎通》看儒学的反动本质[J];天津师院学报;1974年02期

5 刘德州;;石渠阁会议与白虎观会议性质新探[J];史学集刊;2010年01期

6 张荣芳;;阐释杜国庠经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观点[J];汕头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7 王四达;五十年来中国大陆有关《白虎通义》的研究状况述评[J];华侨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张保同;东汉思想文化走向与诸葛亮的政治思想[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11期

9 白瑞芬;;《白虎通义》研究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10 文廷海;谭锐;;东汉《春秋》学的传授及其特点略论[J];求索;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学界任务:用思想揭示社会现实[N];文汇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国栋;承天理政 与时偕行[D];兰州大学;2006年

2 李敏;《白虎通义》与东汉经学[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周开慧;《白虎通》思想内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衣抚生;《白虎通》与东汉政治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王琼;《白虎通义》引《诗》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艳;《白虎通》的伦理体系及其现代意义[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白虎通义》引《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47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4047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b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