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唐传奇中的“一见钟情”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1 02:11

  本文关键词:唐传奇中的“一见钟情”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唐传奇在其漫长而丰富的研究史中经历多层面多角度的各种研究。本文从唐传奇文本入手,通过对文本的梳理分析,将其中表现得十分明显的一见钟情情节进行进一步的总结提炼,进而得出论文主题的唐传奇中的“一见钟情”模式。在对这一模式提出的基础上,论文第二部分将其特点归纳为:类型化的相遇钟情地点、女子婚姻状况多样性和性关系的伴随等几个主要部分。其中这些特点的表现与唐代当时宴饮、游玩、狎妓、贞洁观、离婚制度等社会风气和社会制度等息息相关,并结合论述。一见钟情模式在唐传奇中的频繁出现也不是偶然的,对它成因的分析,本文大致从作者、社会与传统继承三个方面进行考察。首先从作者角度来说,一见钟情是唐传奇男性作者“爱色”与“逞才”心理的体现;从社会角度来看,一见钟情是现实婚恋观念影响下人们对情感和前途追求的期待;从传统继承方面来说,一见钟情与我国一直以来直觉思维传统是相契合的。从创作心理、婚姻风尚、思维传统这样三个角度阐明唐传奇一见钟情模式的原因。唐传奇一见钟情模式不是凭空而来,自有其文学渊源,同样它也不是转瞬即逝,对后世小说戏剧有深刻影响。论文最后以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为例,通过唐传奇到才子佳人小说一见钟情模式中元素的变化来论述其影响,时移世易,也侧面体现了唐传奇一见钟情模式独有的特点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关键词】:唐传奇 一见钟情 爱情 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5
  • 前言5-9
  • 绪论9-15
  • 一、唐传奇概论9-11
  • 二、唐传奇中几种主要的男女生情类型11-13
  • 三、“一见钟情”及其文学渊源13-15
  • 第一章 唐传奇中的“一见钟情”模式15-29
  • 第一节 唐传奇“一见钟情”模式研究的文本对象15-20
  • 一、论题所需文本的筛选标准15-16
  • 二、唐传奇中一见钟情的几种类型16-20
  • 第二节 唐传奇中的一见钟情模式20-29
  • 第二章 唐传奇“一见钟情”模式的特点29-54
  • 第一节 类型化的相遇、钟情地点29-37
  • 一、宴遇29-32
  • 二、路遇32-35
  • 三、寺遇35-37
  • 第二节 女子婚姻状况的多样性37-44
  • 第三节 性关系的伴随44-49
  • 第四节 其他特点49-54
  • 一、入异境49-51
  • 二、第三人介入51-52
  • 三、分离52-54
  • 第三章 唐传奇“一见钟情”模式成因54-75
  • 第一节 男性作者的“爱色”与“逞才”心理54-63
  • 一、“爱色”心理54-57
  • 二、“逞才”心态57-63
  • 第二节 现实婚恋观念影响下的诉求63-70
  • 一、传统婚姻观念与制度的影响63-67
  • 二、门第观念的影响67-70
  • 第三节 与直觉思维传统的契合70-75
  • 第四章 唐传奇一见钟情模式的影响——以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为例75-87
  • 第一节 从唐传奇到才子佳人小说的一见钟情75-78
  • 第二节 钟情男女的形象变化78-84
  • 第三节 钟情过程的变化84-87
  • 一、从“慕色”钟情到“慕才”钟情84-85
  • 二、纯情化的情感表达85-87
  • 结论87-88
  • 致谢88-89
  • 参考文献89-92
  • 附录92-100
  •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情况100-10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叙述者、小说观念与文言小说的文体特征[J];蒲松龄研究;2002年04期

2 王恒展;已始“有意为小说”——《幽明录》散论[J];蒲松龄研究;2002年04期

3 李军锋,王恒展;简论宋元话本小说对《剪灯新话》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05年02期

4 张硕;;沈复与蒲松龄女性观比较研究[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5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6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7 刘洪强;;《周易·井卦》与《井底引银瓶》之关系探微——兼论《周易·井卦》对《金瓶梅》人物命名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8 叶旦捷;论《聊斋志异》中的喜剧性小说[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9 贺根民;;纯文学观与近代小说观念的曲折演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徐乐军;;论《香奁集》之于唐末诗坛的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金滢坤;;唐五代科举考试中的冒籍——中国最早的“高考移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屈直敏;;从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看唐代的知识、道德与政治秩序[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4 白茹冰;;唐代长安城牡丹的引种与传播[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朱艳艳;慈波;;岑毓英奏折所反映的越南社会景象[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6 彭琼英;;唐代都市娱乐文化与都市文体的发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文昌;;论唐宋礼典中的佛教与民俗因素及其影响[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8 王贞平;;唐高祖、太宗两朝外交思想初探——以“德”与“义”为中心[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9 朱大星;;敦煌写卷李荣《老子注》及相关问题[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10 刘荣q ;高文德;;论蒙古诸部统一前的氏族制残余[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0)[C];198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9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苗菊;《世说新语》与《儒林外史》之叙事共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振认;荆轲形象论[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李敏;《杜骗新书》新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蓓蕾;活动于大观、政和年间的豫章诗社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陈满荣;夏竦及其骈文创作[D];南昌大学;2010年

6 吴铭;基于适当设计理论的家用便器产品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林丽娟;“三要素”理论视域下中国短篇小说的转变形态[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霍本科;《云溪友议》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汪晓华;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姚帅;宋代乡村社会空间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唐传奇中的“一见钟情”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1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411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1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