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新时期小说中的农村出走女性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1 14:07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小说中的农村出走女性形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时期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传统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稳固家庭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由此,离开家园到城市寻梦的农村女性,也就成为了新时期注目底层的小说创作中具有时代特色的出走女性形象。农村女性为什么要离开家园来到城市?新时期小说中农村女性出走的原因可以大体分为两种。第一,是为寻找情感归宿出走,也是因为对异性怀有美好期待,属于传统的“私奔”窠臼。其中包括自我意识觉醒后的自觉自愿出走和遭遇不幸后的被逼无奈出走,前者因为是自主行为,可视为对父权、夫权的反抗;后者是被动行为,大多最终没有摆脱悲剧的命运。第二,是为生活水平提升,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农村的贫穷落后、城市的富庶文明,成为农村人奔向城市的双重动力。或为摆脱自身、家庭的物质困境,或为践行内心对城市的向往,在相对保守、女性地位也相对低下的农村,女性更希望在城市获得新的生存体验。来到城市的农村女性生存状况如何?身处陌生的城市,农村女性首先面临的是生存的艰难,然而城市提供给她们的能够自养谋生之道有限:和男性一样的高强度劳作、耗时重复的服务行业和冒险薄利的小生意。不乏女性在恋爱、婚姻中寻找立足城市的机会,但大多以上当受骗、被玩弄了局;少数女性和城里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但前提并非对等的情感,而是彼此的利益博弈。农村女性在残酷的现实处境中,精神发生了异变,出现了堕落危机:身体被物化,成为可交易的商品;传统乡村社会保有的真善美开始退守。可见,城市并非农村女性的理想国,她们又当何去何从?尴尬的是:在城市她们是边缘人,有物质匮乏和精神孤寂的困扰;在乡村她们又是叛逃者,乡村传统价值标准已经给她们贴上不道德的标签,她们自身也难以再适应乡村的生活。于是,她们成了城市与乡村间的漂泊者。探求小说中出走农村女性形象的生存困境、悲剧命运以及未来走向,呈现创作主体的悲悯情怀和责任诉求,既具有文学意义,也具有社会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小说 农村女性 出走 生存境遇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理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5
  • 一、女性出走主题在小说书写中的百年流变9-12
  • 二、新时期农村女性出走小说的研究概述12-13
  • 三、研究目的和方法13-15
  • 第一章 农村女性出走的原因15-25
  • 第一节 为情感寻求归宿15-19
  • 一、自觉自愿地走15-17
  • 二、被迫无奈地逃17-19
  • 第二节 为物质水平提升19-25
  • 一、农村的贫穷落后19-21
  • 二、内心的城市向往21-25
  • 第二章 农村出走女性立足城市的性别之轻25-39
  • 第一节 谋生困境25-30
  • 一、从事超越性别的繁重体力劳动25-27
  • 二、从事服务行业27-29
  • 三、从事小成本生意29-30
  • 第二节 婚恋乖舛30-34
  • 一、仰望中的退败31-33
  • 二、卑微下的结合33-34
  • 第三节 堕落危机34-39
  • 一、身体物化34-36
  • 二、真善美退守36-39
  • 第三章 农村出走女性无所归依的窘境和坚守39-49
  • 第一节 城市的边缘人39-44
  • 一、物质匮乏39-42
  • 二、精神孤寂42-44
  • 第二节 乡村的叛逃者44-47
  • 一、传统价值标准对归乡女的排斥44-46
  • 二、自身已经不适应乡村生活46-47
  • 第三节 在艰难中坚守47-49
  • 一、坚守自我47-48
  • 二、坚持奋斗48-49
  • 结语49-51
  • 参考文献51-55
  • 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55-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涛;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影响[J];深圳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0年02期

2 汪丽景;论新时期小说的文化现象[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3 姜智芹;新时期小说研究的“他者”视角[J];文史哲;2002年06期

4 陈士部;新时期小说的一种独特的解读——评李永建《人的回归、发现和重塑》[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孙静文;新时期小说功利化取向的原因及其危害[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王文玲;;新时期小说儿童叙事的双重变奏[J];齐鲁学刊;2008年04期

7 王连英;;写实之外——论新时期小说的叙事转型[J];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李裴;新时期小说创作的三种意向及其批评[J];文艺评论;1987年05期

9 ;“生命”的人不能脱离社会的人的制约[J];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06期

10 宇文华生;论新时期小说中的民族意识[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向阳;;怀旧:新时期小说情绪主题[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王世凯;;新时期小说语言转型之我见[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3 傅书华;;渗透与创新——试论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的现代主义因素[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木土;捷克新时期小说拾遗[N];文艺报;2012年

2 李静;新时期小说研究的新视野[N];文艺报;2008年

3 肖远平;读《中国民间文化与新时期小说》[N];文艺报;2008年

4 陈继会;“价值生活”与文学价值[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贾平凹;他的洋让我喜欢而嫉妒[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徐启建;咀嚼苦涩的芬芳[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王建旗;不要以为可以找到迷宫的出口[N];文艺报;2014年

8 潘晓生(作者单位:济南大学中文系);女性文学发展的轨迹[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波;城乡冲突:新时期小说的一种叙事模式[D];兰州大学;2011年

2 陈振华;中国新时期小说反讽叙事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德军;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民俗记忆[D];兰州大学;2012年

4 周志雄;中国新时期小说情爱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金红;意识流艺术在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流变[D];苏州大学;2006年

6 王源;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齐亚敏;新时期小说中的未成年人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黄河;论新时期小说中的“文革”叙事[D];苏州大学;2007年

9 张连义;新时期小说中农民意识的现代转型[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际兵;悖谬与救赎[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茂兰;神秘文化在新时期小说中的复归[D];苏州大学;2004年

2 宋拓瑞;新时期小说孤独儿童形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王磊;“草原”与“城市”的纠葛—内蒙古新时期小说中的“草原”意象和“城市”意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4 何萃;新时期小说中的农村出走女性形象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

5 姚利红;论新时期小说中的喜剧精神[D];中南大学;2009年

6 姜亚菁;新时期小说“疯癫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7 窦莉;新时期小说中的“井”意象[D];安徽大学;2010年

8 游婉冰;新时期小说中的傻子特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黎仕平;论新时期小说的文革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连英;写实之外—论新时期小说叙事转型[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小说中的农村出走女性形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2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412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1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