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无情”的内容与“藏拙”的形式——薛宝钗创作手法论

发布时间:2017-06-09 13:13

  本文关键词:“无情”的内容与“藏拙”的形式——薛宝钗创作手法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两百年来,薛宝钗之所以成为《红楼梦》中争议最大的人物,除却读者价值观的差异,很大程度是因为作者塑造她的手法与其他主要人物不同。细致的心理描写是《红楼梦》对中国传统小说艺术手法的重大突破,但在薛宝钗这里,曹雪芹却采取了一种"大众视角"——只呈现人物外在行为语言,而有意回避人物内心活动。原因在于:第一,薛宝钗这一人物身上体现了中国古代世俗社会"不可言说"的潜规则;第二,作者对功利维度下的悲剧少女怀有悲悯之情。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薛宝钗 大众视角 创作手法 心理语言 功利维度 悲悯观照
【分类号】:I207.411
【正文快照】: 在《红楼梦》中,宝玉、黛玉、王熙凤等几个主要角色的性格都非常鲜明,配角如袭人、晴雯,甚至尤氏姐妹等人亦如是。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者对人物语言和心理精细入微的刻画。其中着墨最多者自然是宝黛二人,无论是宝黛初会,还是“诉肺腑心”,抑或“题帕三绝”等桥段,宝黛特别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冰虹;第三只眼睛中的薛宝钗[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刘春燕;20世纪薛宝钗研究综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郭力华,冯光明;从角色理论看薛宝钗的悲剧[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侯守生;趣谈薛宝钗与猪八戒[J];文史天地;2005年01期

5 王会芬;;品评薛宝钗[J];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王景甫;;薛宝钗应该获得“普利策”奖[J];学理论;2008年13期

7 王祺;;论薛宝钗的处世艺术[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8 杨春燕;;薛宝钗与玫兰的形象比较分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9 刘琼;;薛宝钗参禅之解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陈克勤;论薛宝钗性格[J];中国文学研究;198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中明;;化丑为美——论薛宝钗形象的塑造[A];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2 朱艳;;薛宝钗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对大学生的启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祝秉权;梅玫;;从“互看通灵金锁”看薛家母女的为人术——《红楼梦》第八回探味[A];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光斗;薛宝钗升职记[N];华夏时报;2010年

2 孙先锋;王熙凤VS薛宝钗 集权与人情式管理互应[N];中国联合商报;2013年

3 李光斗;“金陵三钗”难挽贾府大厦将倾[N];华夏时报;2010年

4 赵斌;期待经典的“新生”[N];发展导报;2013年

5 惠迎冬;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N];伊犁日报(汉);2005年

6 西洲;小说的事,世上的事[N];文汇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宁;从女权主义视角比较研究关德琳与薛宝钗[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爽;从薛宝钗形象看《红楼梦》文本的“潜在张力”[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无情”的内容与“藏拙”的形式——薛宝钗创作手法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5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435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b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